「當演員就是得毫不在意別人目光,既然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去到那裡!」戲劇本科出身的「爆花」蔡亘晏近來戲約不斷,去年幾乎忙到沒時間休息,回頭看,大學時期演妓女不得要領那一哭讓她開了竅,從內向I人變外放E人,世界也由此大開。

2025年《生日快樂》與《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前後間隔一個月播出,蔡亘晏雖皆擔任護理師角色,不過兩部戲節奏快慢天壤之別,《生日快樂》她主飾安寧病房的護理長陳美慧,每天陪伴病患完成最後心願,與死亡直面相處宛如送行者,而《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的護士林靜鈺則是畫龍點睛的綠葉,在急診室分分秒秒搶救傷患生命。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劇情以藏匿於台灣違法行醫的越南醫師范文寧(連炳發飾)與神經外科醫師鄭琬平(張鈞甯飾)為主軸,講述因一起氣爆事故,迫使兩人捲入醫療爭議而逃亡的過程,面臨黑白勢力步步進逼,彼此關係從對立轉為合作,遊走法律邊緣與自我靈魂鬥爭,突顯出台灣社會醫療缺失與移工歧視等議題。

實地進駐醫院練習動作,要做到談笑自如

由於《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先於2023年4月開拍,並在同年8月底殺青,休息了一陣子,等到冬天到來,蔡亘晏才進入《生日快樂》劇組,對她來說《化外之醫》的事前準備特別緊張,「我以前完全沒相關經驗,挑戰最大的是消毒程序、打針吊點滴、抽痰與插管等專業動作,這些都需要大量反覆練習。」至於要牢記艱澀的醫療術語,這些相形之下就成了小問題。

為了在鏡頭前呈現出「邊血淋淋手術邊輕鬆聊天」的開刀房日常,《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全體工作人員先進駐嘉義長庚醫院,演員們分別向醫生與護理師討教,實際觀摩病房與設備,每天「下課」休息後,蔡亘晏仍不停練著纏繃帶,實習了一個多月下來,架勢總算有模有樣。

蔡亘晏接連兩部戲都飾演護理師角色。

接連飾演白衣天使,她聯想到大學時有次排練,不小心被同學膝蓋撞到肋骨,蔡亘晏當下痛到說不出話,只能用手搥地板求救,「沒想到大家以為我在搞笑,過了好一會才有人發覺不對勁,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被抬上救護車。」等照完X光回診,年輕的住院醫生指著片子說是骨裂,轉到骨科後,老醫師竟淡淡表示沒什麼大不了,「我瞬間理解為何前兩個病患走出來後,都一臉生氣的原因。」這段痛了兩個月的往事,使她體認到惟有抱持共情與同理心,才能撫慰病人的苦楚。

也剛好身邊家人從事相關行業,蔡亘晏對護理師的辛勞深有所感,一路看著親妹妹從護校畢業,到現在已成為資深麻醉護理師,她親眼見到妹妹為了救人精疲力竭的畫面,自此打從心底尊敬醫護人員,「腦海中最難忘的就是妹妹初來台北時,往往我收工回家卻找不到她,某些奇怪時間點卻發現妹妹累倒直接睡在地板上,真的感到十分心疼。 」

氣爆情節連拍四天,推百斤重病床不斷奔跑

談到這次拍攝《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大批民眾氣爆意外送醫那一幕,劇組連4天挑燈夜戰拍到清晨,為求逼真的燒燙傷效果,特化師彷彿變魔術般,營造出大量傷者皮開肉綻慘狀,「有點像烹飪過程吧,他們拿出鍋鏟、鎳子等不同工具,把一個個化學材料堆疊出血肉模糊的沾黏感。」而群演們不僅得提早到場化粧,全身還被潑濕降溫,躺著好幾小時不斷哀嚎,連副導在急診室裡大聲喊卡都被淹沒,一直推著百來公斤病床奔跑的蔡亘晏,拍完這場戲後,手也痠到完全抬不起來。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另一主軸是大量移工衍伸出的社會問題,連炳發飾演的越南醫生為了就近照顧受重傷的母親,無奈來台籌措龐大手術費用,遊走在火車站或廁所克難治療傷患,同時還得面對雇主的言語歧視,蔡亘晏回憶自己國小時,班上有位同學家裡開眼科,生活條件優渥還聘請了一位菲傭,當菲傭到期要回國時,那位同學與妹妹幾乎哭花了眼,緊抱著菲傭捨不得離開的樣子,深深感動了她,「我很相信人與人間的連結,絕對來自於情感,非關出身或血脈,只要踏進了這片土地,彼此都是一家人。」若能抱持同理心去看待移工,就能讓社會有更多包容。

回憶大學時期的一哭,蔡亘晏自此演技開了竅。譚兆青攝

扯鈴、武術、芭蕾都略懂,熟練的肢體運用是絕對武力

回顧蔡亘晏自19歲演出舞台劇以來,電視劇、電影等作品持續產出,蔡亘晏對於各種題材始終保持好奇心,許下挑戰警匪武俠或職人劇的心願,「記得小一校慶時欣賞社團表演,發現扯鈴竟能拋到3、4層樓高度,震撼之餘當天回家我就要求爸爸讓我學。」雖然過程很嚴格,蔡亘晏仍撐了下來,每天早自習都要帶隊跑操場10圈,放學後也留校苦練基本動作,打下深厚的「功夫」底子。

當時的教練極具遠見,認為扯鈴不能侷限於雜耍,必須走向更藝術層面,在補助捉襟見肘的窘境下,仍到處尋覓各類師資,藉此蔡亘晏接觸到武術、韻律體操,甚至連芭蕾、爵士與民族舞蹈都有所涉獵,「就像是顆種子吧,我漸漸懂得如何運用肢體, 雖然當時還不清楚未來要做什麼。」

直到高中改讀升學班,班上同學目標都是台清交,蔡亘晏評估自己成績落在中後段,想考政大廣電系又欠缺資料,剛好有位同學買錯報名表,用50元便宜賣她,就這樣在對表演「零概念」下,誤打誤撞進了北藝大戲劇系,成為人生轉捩點。

蔡亘晏個性愛開玩笑,希望擺脫苦情標籤。

從完全不知世上有戲劇系,大學時更因不懂怎麼演妓女而痛哭,發洩完後理解根本不需在意他人目光,現在她很享受透過一個個故事去親近角色的樂趣,「每次都必須要做一些努力嘗試,解鎖新技能放在身上,這個過程很吸引我。」工作上一直不斷闖關,蔡亘晏覺得不論是舞台劇、電視劇或電影,其實只是螢幕大小不同,「重點在如何勾出觀眾好奇心,即使是側面或背對台下,也得善用身體每一部位,呈現出情緒轉折才對。」

以前常演剋夫角色,其實本人最喜歡練肖話

以前蔡亘晏常演剋夫、剋小孩等沉重角色,「或許是外型長得白白淨淨,臉上寫著苦情兩字吧,其實我個性不是這樣,本身也很愛講笑話。」即便之前在電影《他馬克老闆》就曾嘗試喜劇演出,「但那是因為角色的嚴肅正經,所造成的反差笑果,與這次《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單純練肖話不同。」《化外之醫》的角色或許是她最喜歡的樣子,時而國語、時而台語,偶爾還夾雜一兩句英文,儘管路數略顯瘋癲,卻也能讓緊張氣氛稍微緩和。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角色個性與蔡亘晏相似,演來格外放鬆。譚兆青攝

在整個人狀態很放鬆之下,蔡亘晏臨場即興了不少台詞,「例如威大(醫院)第一美就是我自己加的,這輩子應該再沒機會在張鈞甯面前,誇自己更漂亮了吧。」到後來張鈞甯乾脆搶說自己是宇宙第一美,現場大家工作起來相當融洽。

個性就是如此大而化之,常在嘻嘻哈哈間度過低潮,蔡亘晏紓解壓力的方式還有植栽和捏陶,「我喜歡捏生活器物,最近設計了個倒流香人型盤, 當煙慢慢瀰漫出來後只會看到身體與手,類似浮在浴缸上的感覺很療癒。」手作時可以摒除雜念,專注解決眼前問題,生活中的壓力自然一掃而空。

綠葉之美有時不輸花朵,蔡亘晏期待生命中的驚喜。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突然空出許多時間,為了給家裡增添生氣,蔡亘晏愛上彩葉芋的斑斕紋路,「花易凋謝難以照顧,觀葉植物的賞期卻很長久。」每逢春天,她會去買些球根,回家後小心翼翼地種在花盆裡細心澆水,還會對它們說說話,不起眼的「小芋頭」到了夏天就如開福袋般,舒展開各色葉子帶來驚喜,「就像人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樣貌,我始終相信,每個時間的自己都是最好的禮物。」

採訪撰文/譚兆青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 》公視+ 現正熱映中 EP1 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