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主?」這個連大人都很難回答的問題,又該如何向小朋友解釋?當荷蘭公共電視台的主管打給導演Josèff Iping,要他做一個關於「民主」的節目時,他也為此想破頭,這不僅困難,「還很無聊。」Josèff補充。

但也正因為無聊,激起Josèff的挑戰慾,總是做搞笑節目的他,到底要如何讓民主變好玩。啟發他的,是英國公共媒體BBC的節目《可愛地王國》(How to Start Your Own Country),看一位喜劇演員如何在客廳建立自己的國家。

《提提國》以類似《楚門的世界》的風格,打造虛假卻也貼近真實的質地。
《提提國》以類似《楚門的世界》的風格,打造虛假卻也貼近真實的質地。

如此節目形式能將幽默帶入主題中,Josèff也立即想到與他合作多次的Tim den Besten非常適合擔任這樣的角色。不過Josèff不想把情景設在客廳,他想讓觀眾真的看到一個國家的建立,搭了實景,打造出類《楚門的世界》虛假卻也貼近真實的質地,構思許多建立民主國家會遇到的情境。不過,這個提案一開始並未獲得荷蘭公共電視台的青睞。

每個小朋友都可能是個小小獨裁者

那時2021年底,俄烏戰爭越演越烈,「歐洲的民主突然變得岌岌可危,我想台灣人對此相對敏感許多,但對荷蘭人來說,自二戰以來一直都是和平且民主的,大家早就習慣,不會去珍惜。反而是因為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入侵烏克蘭,大家才突然再次討論起了民主。」Josèff說。

這也讓他決定重寫節目企劃,Tim不再是想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而是想當國王,「這其實更有趣,也更貼近小孩,畢竟小孩總想當老大,永遠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從不滿足。某方面來說,小孩本身就是小獨裁者。」Josèff開玩笑地說道。

Tim den Besten在《提提國》中的服裝靈感來自多為歐陸歷史中的獨裁者,再加上粉紫色。
Tim den Besten在《提提國》中的服裝靈感來自多為歐陸歷史中的獨裁者,再加上粉紫色。

自此《提提國》的主軸正式成形,Tim den Besten飾演想要建造自己國家的提姆,他拜訪國王、軍隊、總理等,認識建立一個國家所需的制度,但也同時納悶「真的有需要這麼麻煩?為何不能我說的算?」而當大家否決他說這樣會不公平時,他又會提出下一個困惑:「但國會、議會這麼冗長又花錢,那直接給我錢就好啦,我的想法也很不錯啊!」

透過Tim略帶無理的直球式發言,帶出大眾對於民主常有的疑惑,與總理等政治人物們一問一答,不只荒謬有趣,也成為一場「為何需要民主」的精彩辯論。「我自己不喜歡直白說教的節目,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有趣,把教育訊息偷偷放在裡面的節目。」Josèff說,幽默是很有效的工具,讓節奏變得輕快,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荷蘭前總理

《提提國》分為三種段落,採訪、演示,及真實例子的報導。例如提姆去採訪總理時,提到自己想要當提提國的老大,不想採納他人意見,總理則向他解釋若真的如此,少了他人的想法加入會有哪些副作用發生。接著提姆會實際在提提國執行,像是搞笑短劇,展現其中不合理或荒誕之處。最後新聞主播則接著介紹實際上真有國家如此,像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就是這麼領導北韓,每個人都得講他的好話。

「這樣的結構其實非常奏效,觀眾先笑了,才發現這原來是真的!那其實很有衝擊感,也讓觀眾思考這件事情的影響力。」Josèff繼續舉例補充,當提姆說他想要每次出主意時大家都掌聲支持,主播就會播放在中國的會議裡,大家都要贊同並拍手所有習近平的決議;而當提姆說想要頒布一個禁止穿無聊衣服的法律時,主播則播報在伊朗沒有戴頭巾的女性會被警方逮捕,「我們不加以批判,就是簡單地呈現,而這一切都是事實。」

節目中也放入真實新聞片段,讓觀眾看到提姆荒謬的想法背後,卻有些國家真有如此狀況。
節目中也放入真實新聞片段,讓觀眾看到提姆荒謬的想法背後,卻有些國家真有如此狀況。

訪問總理與國王不按牌理出牌,製造有趣的即時性

拍攝時,最「有趣」的環節就是採訪,無法預期受訪者會給出什麼樣的反應,而如此的即時性,也就是Josèff想捕捉的。「Tim den Besten其實是一位荷蘭很有名的『麻煩製造者』,我們也希望會有些出乎意料的內容。」Josèff說,因此許多政治人物其實在受訪前也都很擔心會碰上難題。

其中前荷蘭總理馬克·呂特(Mark Rutte)就是很好採訪的人物,並不要求提供訪綱,只需事前給予討論方向,現場便能對答如流,順利接住提姆拋出的每個奇怪問題,並說明荷蘭的民主如何運作,還不時穿插點好笑的話。

前總理馬克·呂特(右)自如地對答提姆所有奇怪的問題。

現任荷蘭國王的威廉-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則相較拘謹,過往露面的場合都較為嚴肅,因此事前雙方多次討論準備好問答稿,「表面上配合,但我們當然不會乖乖照做,實際訪問的第一秒開始我們就脫稿演出。」Josèff笑著說,所有站國王方接洽的工作人員全部傻眼,一臉發生什麼事的表情。

當然Josèff也擔心荷蘭王室有可能為此取消採訪,但「兒童節目」的招牌還是讓大家把接受度放得更寬些,「他們當然也有要求先看成品,通常我們不這麼做,因為這會成為某種審查。但這次我們同意,也有個共識:國王若說錯什麼資訊性的內容,我們可以剪掉,但如果只是好笑的片段,我們不會刪掉。」

訪問下議院主席維拉·伯格坎普(Vera Bergkamp)時遇到的難題,則是法律如何制定的解釋實在是太過繁複,又沒有辦訪讓觀眾在短時間裡理解,畢竟《提提國》一集也才20分鐘,因此Josèff以一個較為幽默的方式呈現,用跑馬燈顯示主席所講出的所有步驟,展示民主制度的嚴謹與複雜,並非去細數每個流程與細節。「關鍵還是如何讓它變得容易理解,有幽默感,又同時把教育意義放進來。」Josèff說。

Josèff秉持著不要太複雜、不要過度簡化的方式來做兒童節目。
下議院主席維拉·伯格坎普,向Timmy解說議會制度。

製作團隊花了很多時間思考結局,就如同總理曾問提姆是否會舉行民主選舉,而他們也確實舉辦了,但提姆的得票率是98%,明顯操弄。「他當然是個騙子,但然後呢?他前5集看來沒學會多少,最後1集卻突然覺醒,那太像是在說教了。」Josèff表示,團隊最後放棄這個想法,改由主播播報著人民的抗議,連她都被趕出新聞室,並呼籲大家要保持批判性、保持清醒,「這是一種提醒,要提防那些想要掌權的人。就像美國,即使是民主國家,現在的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依然不斷在擴權,不理會法院的裁定。」無論在哪個國家,民主總是不斷地受到挑戰,更新,才能持續運行。

《提提國》在結局中提醒大家要防範想要擴權的政客
《提提國》在結局中提醒大家要防範想要擴權的政客

做兒童節目就像拼積木,甚至更好玩

常有人問Josèff,做兒童節目會不會特別困難,但他的答案正好相反,做兒童節目就是要好玩有趣,他總享受在其中,「給大人的節目反而有更多監督壓力。做兒童節目我可以自由創作,當然還是會有主管審核,有時候她也會說:『這好像too much了。』但還是樂見我挑戰極限。」Josèff笑著表示,預算雖低,收入較少,效率要求更高,但創作的自由讓一切都值得,每次都會喚起他心中那愛玩的小孩,「我最喜歡剪輯,總會邊聽音樂邊調整結構,就像是在玩樂高一樣。」

偶爾也會遇到參與者用「小朋友口氣」講話,「那真的很糟,但很多人會下意識地這麼做。小朋友其實很聰明,雖然不一定理解民主的一切(大人也不一定理解),但你不用把他們當傻瓜看。」Josèff表示。

Tim den Besten以「麻煩製造者」之姿向觀眾展示民主是什麼

談話時也必須避免使用過多艱澀的專業術語,不過大多時候只要和對方說:「你正在對一個12歲的人說話,他們很聰明,但不是博士。」對方就可以理解到要如何調整說話方式,如果受訪者講了一個很難的名詞卻忘了說明,這這時厲害的Tim就會補一句「你剛才說的是什麼?」讓對方回頭來解釋。有厲害、願意玩在一起的夥伴很重要,「整個團隊都要比他們領到的薪水付出更多努力,不然,也做不出《提提國》。」

不要太複雜、不要過度簡化,而是聰明地、尊重地和孩子對話,這是Josèff製作兒童節目時的原則。當然孩子們的注意力短暫,因此節奏感很重要,每幾分鐘就會需要有新的轉折及內容出現,才能讓他們對節目保持興趣。「這其實也是製作成人節目時很需要注意到的,尤其是現代的觀眾注意力越來越短。所以我才喜歡剪輯,用節奏、音樂、畫面引導觀眾的專注,這比起單靠對白還要有力許多。」

《提提國》的第二季也將在2025年開拍,模式相仿,由另一位也同樣「邪惡」的女藝人主持。不過這次不是講民主,而是科技大公司,那是另一種權力展現的方式,「會有點像女版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這一定很好笑。」Josèff摩拳擦掌,等不及要玩出下一個節目了。

採訪撰文/麥恩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到公視+看《提提國》,或看更多2025台灣國際兒童影展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