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攻擊》故事聚焦於台海戰爭爆發前夕,用十集描繪十種不同的滲透場景,凸顯當大難臨頭,社會各階層不同背景的人,如何面臨危機並做出抉擇?首集〈戰爭或和平〉找來Janet謝怡芬、鄧九雲、陳文彬、游安順、傅雷、鄭有傑等人主演,劇情描述總統大選過後,人民做出選擇,但台海戰爭一觸即發,滲透無所不在,準總統王明芳腹背受敵,危機四伏、敵我難辨,她要如何做出對自己、對國家最好的選擇?


該先當公僕還是母親?
《零日攻擊》由鄭心媚擔任製作人及編劇統籌,因為題材敏感,籌拍困難重重,部分導演和演員在最後一刻退出,洪伯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接下第一集〈戰爭或和平〉的導演筒。他原本是第七集〈海倫仙渡師〉的導演,在最後關頭臨危受命,一人執導兩集。洪伯豪回憶:「我看完第一集劇本後,心媚問我有沒有把握?當時因為時程關係,確實必須有人出來接,我就接了。」


洪伯豪曾執導影集《麻醉風暴2》、《我的意外室友》及電影《乒乓男孩》,處理題材十分多元。他表示,《零日攻擊》第一集是關於高層政治的博弈,自己對政治題材感興趣,確認接手後,他和編劇統籌鄭心媚、製片林仕肯,花了一個月調整劇本,深挖屬於人性的抉擇,「政治人物也是人,人有人的侷限,他有家庭生活,會擔心害怕,也有軟弱的時候,這一層我們在劇本呈現得更立體。」
劇本的立體感,展現在故事的層層翻轉,「守護民主自由,是需要犧牲的」是王明芳的台詞,也暗示著劇情走向。洪伯豪談到,劇本有一個很好的設定,Janet謝怡芬飾演的王明芳,以及鄧九雲飾演的隨扈,除了公職身份,她們都是母親,一方面兩人要展現為母則強的一面,另一方面為了守護國家、守護孩子,在每一個關鍵時刻,她們的決定都很重要,甚至必須犧牲自己的某一部分,「這是這部戲很重要的特色。」


王明芳犧牲了什麼?當共軍、黨團步步進逼,觀眾看到王明芳「魔化」的過程,「她從政治叢林裡的小白兔,變成城府更深的政治人物。」洪伯豪解釋,雖然王明芳的決定,嚴格來說並不會傷及孩子性命,但事前不可能預告,對孩子來說還是綁架、還是傷害,「對母親來說,這是很難的決定,可是她做到(總統)這個位置,就必須做這個決定。」
有趣的是,這並非劇本的原始設定,關於這一集如何收尾,團隊曾有許多討論,「原本有一版是特務對決!真的滿不好收(尾)的。」洪伯豪笑說。


避免觀眾先入為主,不以政黨傾向設定人物
對觀眾來說,〈戰爭或和平〉的另一層翻轉,是由女性飾演親中政黨的總統當選人,這顛覆人們對台灣政壇的既定印象,也不容易對號入座。談及此事,洪伯豪分享一件有趣的事,當《零日攻擊》到哥本哈根首映時,他們發現外國觀眾沒有障礙,對他們來說,就是親中和護台政黨的差異,而台灣觀眾一開始看片,則缺乏代入點。
他進一步解釋,之所以用不同政黨傾向去設定人物,就是不希望觀眾先入為主,直接套用台灣的政治氛圍,「我們確實不想讓觀眾直接貼標籤,好像親中就怎麼樣,本土派就怎麼樣,我們希望多做一點翻轉,因為人不會因為立場不同,就一定會往我們以為的那樣選擇。」


Janet謝怡芬演出女總統王明芳,則令人眼睛一亮。洪伯豪說,Janet是在一次討論中,偶然中被提及,他覺得是有意思的選擇。洪伯豪談到,大家對Janet的印象是運動、陽光、健康,她早年跟父母移民美國,從小和爸爸說台語,因此她台語說得比中文好,這次接演王明芳一角,Janet爸爸超級開心,由於Janet中文閱讀比較吃力,Janet爸爸就跟她逐字逐句聊劇本;Janet不理解台灣政治現況,爸爸就幫忙補充來龍去脈,是女兒的最佳幫手,爸爸還在第一集客串,飾演和王明芳握手的粉絲。


王明芳加ABC設定,陳文彬精湛詮釋老謀深算
洪伯豪不諱言,因為Janet的口音,劇本必須為王明芳加入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設定,「但這也剛好符合我們人設,希望是海歸派、年輕專業形象的人。」為了讓Janet的口音更在地,團隊也花費一番心力,包括後期配音的修正和調整,「就盡力啦!讓她ABC腔再少一點。」為了更進一步揣摩王明芳,劇組曾找上女性立委,後來Janet透過關係認識副總統蕭美琴,得以從旁觀察有相似背景的政治人物。
王明芳的競爭對手、自由黨總統宋崇仁,原本是柯一正演出。但洪伯豪說,柯導的形象太正氣了,希望宋崇仁再深不可測一點,後來改由陳文彬飾演,他影視、政壇雙棲,不僅是得獎的導演、編劇及演員,還做過政治幕僚、選過立法委員,之前擔任副總統賴清德的辦公室主任,曾近身觀察高層的政治人物,洪伯豪:「他有可模擬的參考對象。」


故事進入尾聲,王明芳和宋崇仁,最後選擇站在同一陣線,這是另一層翻轉,對觀眾來說有些超現實,但也是另一種可能。洪伯豪分享,前陣子台灣獨立旗和中華民國國旗出現在同一個場合,令他十分感動,其實不同立場的人可以站在一起,這與他對《零日攻擊》的期望不謀而合,「我希望,我們片子是走在最大公約數。我們站的位置,是想要保護台灣、中華民國,我們的共識,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想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我想這應該是大部分台灣人認同的。」


台灣影視題材不應設限,創作更自由 世界更開闊
加入《零日攻擊》團隊,自然會承擔不少風險,攤開片尾的演職員表,半數工作人員選擇匿名。對於是否成為其中一員,洪伯豪當然猶豫過,但對他來說,這是難得的題材,「台灣很少願意或敢去碰觸政治敏感的題材,我覺得台灣比較珍貴的地方,是我們有創作自由,應該在自由度上有更多火花,可是常常因為自我檢查或自我設限,而讓這些本來可以迸發的火花消失,我覺得非常可惜。」
他也希望,《零日攻擊》的出現,可以讓創作者不再那麼害怕,「除非你打算走對岸市場,當然就是另外一個選擇。如果不只把眼光放在那,世界應該更開闊,創作應該更自由,我希望透過這次拍攝,把枷鎖打開。」〈戰爭或和平〉只是一個開始,在戰爭前夕的架構下,《零日攻擊》將帶領觀眾探索各種類型,包括社會寫實、媒體諜報、科幻、奇幻、黑色喜劇、戰爭等,讓觀眾大開眼界,看到更多可能性。
採訪撰文/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