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林柏宏才大學畢業不久、作為演員還略顯生澀,甫奪下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林柏宏在舞台上說:「成為演員或角色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探索。」對比那段剛起步的旅程,如今邁入三十後段,他主演的《96分鐘》成為個人繼《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後第二部票房破億的作品,更讓他在一場動作與情緒拉扯的旅程中,遇見了更靠近自己的角色。
首次挑戰大量動作戲 難以想像但堅定接演
「我很驚喜,但也完全無法想像這樣的劇本要怎麼在台灣被拍出來。」林柏宏回憶收到《96分鐘》演出邀約時,心中是期待,但也難免有遲疑,畢竟這是台灣首部以高鐵災難為題材的電影,從未有前例可參考,複雜的情節和高難度的動作都讓他知道,這不會是一部「好拍」的電影。
林柏宏和導演洪子烜兩人在短片《綁架》就曾經共事,他當時對洪子烜描繪人性的方式也感到印象深刻,「我覺得導演在呈現人性處於極致緊繃和壓力狀態的心境轉變是很有趣的。」洪子烜在長鏡頭、場景調度上的野心與節奏感,成為了他沒有出演過動作片、卻毫不遲疑點頭接演的原因。
林柏宏在《96分鐘》飾演的宋康任是一位防爆小組的刑事警察,這是一個背負秘密、冷靜克制的角色。劇中不僅有大量近身搏鬥、拆彈戲等高張力場面,該角更隱藏著難以啟齒的過去與掙扎,林柏宏以克制卻有層次的肢體與眼神,逐步揭露角色內心的崩解與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原因,「宋康任就像是一個未爆彈,他有他的冷靜和壓抑,也有他的恐懼。」林柏宏對角色的細膩設定,成為《96分鐘》中情節推進的情感基石,也讓這部節奏緊湊的災難動作片,在激烈的搏鬥和震懾人心的爆炸場面外,多了一層靜默而深刻的心理重量。


林柏宏的片場人格:《96分鐘》保持冷靜、《鬼家人》活潑亢奮
為了深入宋康任背負創傷又不擅表露情緒的角色狀態,林柏宏讓自己在拍攝期間都盡量保持「冷靜」,「我在片場會盡量讓自己不是在那麼開心的狀態,也會避免一直講話,甚至收了工回到飯店,也沒什麼跟家人和朋友聯絡。」林柏宏說,每當他接演一個角色,他無論在片場或平常的生活,都會盡可能的貼合角色的人物性格,像拍攝《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時,他就讓自己比較活潑一些,在片場就會想開玩笑、耍一些花樣逗大家開心,這個習慣從他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帶我去遠方》就養成了。
「我剛開始演戲的時候就是小朋友,第一部片遇到傅天余導演,他提醒我們,這齣戲的狀態應該是怎樣,你們不應該嘻嘻哈哈、在片場應該要專心等等。」當時的潛移默化,讓「情緒模擬」幾乎成了林柏宏在演出上的一種習慣。
但林柏宏也坦言,對於角色和日常身心狀況的平衡,自己還在學習的路,「像這次在演《96分鐘》,當然也有休息的時候,不會讓自己一直很封閉、很悶。但被角色影響的這件事並非絕對值,有時候真的會不知不覺將角色的情緒帶進生活,但對於離開角色、讓自己真正的休息,是作為演員的課題,也是很重要的事。」


有史以來演過最難的一場戲
《96分鐘》對林柏宏來說不僅是心境層次的挑戰,一場與蔡凡熙在車廂內的肉搏的一鏡到底情節,更是他認為「有史以來演過最難的一場戲」。
「為了那場戲,我們事前準備了大概三個月、實際拍攝了三天,最後呈現出三分多鐘。」林柏宏說,自己的角色是防爆小組的一員,導演和武術指導希望他的體態、打架動作應該要有專業警察的感覺、而非胡亂擺弄,所以在訓練期間,他從最基本、細微的動作開始練習,逐漸找到宋康任的動風格後,就開始演練被刀子攻擊的閃躲、從椅背翻下來的高難度動作,「那個椅背雖然就100出頭公分,但要翻過去還是會有很多恐懼。」
這場戲得來不易、也馬虎不得,每一個畫面都是「來真的」,「雖然鏡頭裡只有我跟凡熙兩個人,但鏡頭外有超過十位工作人員跟著我們在車廂內忙前忙後,包括車廂外有許多機關要控制、燈光要怎打、攝影機是跟著攝影師走還是在機器手臂上⋯⋯諸如此類複雜緊湊,卻又高度考驗銜接流暢的配合,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場戲。」
這場讓所有人吃足苦頭的肉搏戰,儘管辛苦,卻也讓林柏宏感覺很過癮,「你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更戰戰兢兢,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合力完成後,那當然是過癮的。」他說,這種過癮不只是完成高難度武打戲,更來自於整個劇組一次全力以赴的集體創作。


痛苦的角色很難用「演」來表達
「我覺得能在現在這個年紀遇到宋康任這個角色,其實是更靠近我自己的。」林柏宏回想過去出演《六弄咖啡館》的高中生角色時,是用回憶去還原角色感受;但這次《96分鐘》的宋康任,則是用自己此刻的狀態和一路累積的生命經驗與其共振。
「我不是去演出他的滄桑,而是我能理解他怎麼撐著走過那些日子。他的粗獷、痛苦,都是我可以用生命片段去對照、去填補的,那不只是皮膚曬黑、留鬍子,頭髮剪得亂七八糟的樣貌,而是一個角色對其生命意義的累積。」這樣的表演觀,來自林柏宏這些年對角色「多面性」的重新認識。以前他會認為角色就是某一種性格,但現在他相信,一個人可以在不同關係裡展現不同面貌,甚至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處境,也會有不一樣的反應,角色從來不是單一的。
也正因為如此,林柏宏理解宋康任做出的每一個選擇,「我們在面對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也常常卡住,想找出完美答案,但其實這個選擇並不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盡力過好眼前的生活。」


一場難得又幸運的相遇
就如同角色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推進電影劇情的走向,我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個選擇,也為我們踏出不同的風景。如果林柏宏在大學時期沒有參加星光大道,現在的他可能是一位化學老師;如果他當初沒有出演《帶我去遠方》,他不會知道自己那麼熱愛表演。
「在接觸表演之前,我並沒有覺得我對任何一個事情有那麼大的熱情,只要是能做得來的,我都覺得可以做看看,我也沒有覺得我一定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林柏宏說,表演對他來說是「難得又幸運的相遇」。
《帶我去遠方》不僅讓林柏宏雙料入圍北影最佳新演員和最佳男主角,更讓他確立了自己對表演的熱情。「其實我是在拍完了《帶我去遠方》以後,才發現自己非常享受於對表演的付出和熱忱,而且好想要再經歷一次這個感覺,所以才選擇繼續一直拍下一部戲。」
《96分鐘》對林柏宏來說,或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與標籤,但他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靠近。他與宋康任的關係,就像是一場相遇,也像是一場修行,而這段旅程,不只讓他更靠近角色,也讓他再次靠近了自己。


採訪撰文/Bay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