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角色扮演,有時候會在家裡跟我的娃娃開會,主題是被子派對,媽媽不能參加。」九歲的葉子綺開始細數上次參加會議的成員,他們是DoDo、Strawberry、Waffle、Muffin,還有很愛睡覺的荷包蛋,每次只要有「新人」來家裡,葉子綺都會在房間舉辦歡迎晚宴,花些時間把被子鋪平,枕頭移開,將自己和娃娃全部蓋住,訴說沒有人知道的小秘密。
不只葉子綺愛演,她的媽媽Anna也愛陪著她一起演。小時候媽媽曾經創造出「Baby Spider」的小蜘蛛角色,在她生命中陪她走過一段重要的時光,葉子綺很驚訝這隻角色再被拿出來討論:「這個角色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喔,不同階段的我個性不一樣,她的個性也不一樣,現在我長大了,很久沒有叫她出來了。」Anna笑著說,她只用一隻手,將手掌撐起,做出蜘蛛的樣子,就可以陪葉子綺玩好久好久,「她已經入戲到叫我打電話給Baby Spider的媽媽,問她能不能現在來我們家一起睡覺,我就很認真跟她說,你知道我們現在是在玩嗎?她就哭著說:『我知道,但其實我真的需要一個朋友。』」


讓自己在角色扮演中進入另一個世界,對葉子綺來說是一種很現實,卻也很不真實的一種快樂,這是練就演員的矛盾,像某種養分一樣慢慢滋養著葉子綺。Anna說,這是屬於她的一個靈魂啟動,什麼事都可以跟這些角色說,這些角色也都會給予回應,然後,慢慢構築了屬於葉子綺的內心世界。


重複演出都能保持一樣的笑容,演戲好像真的很簡單
不只在家裡把演戲當作遊戲,葉子綺三歲開始演廣告,四歲就演出她的第一部作品《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2025年演出的《左撇子女孩》代表臺灣角逐2026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超過20部作品的演出讓她已經對鏡頭駕輕就熟,「演戲很簡單啊!不是啦,我覺得不是我很驕傲什麼的,我只是真的覺得就是這樣。」葉子綺天真地說。
.jpeg)
.jpeg)
演戲對葉子綺來說,確實不是什麼難事,這在她剛開始跨入這個產業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她無可取代的特質。Anna回憶,當初因為她自己也在拍廣告,有朋友建議她可以帶女兒一起來試鏡,但她自己覺得葉子綺不是廣告中的主流角色,就沒特別往那個方向想,「廣告通常都需要混血兒,或是眼睛特別大特別美麗的孩子,但她就是比較普通一點。」Anna笑著說,葉子綺聽了偷偷地打了媽媽一下。
但因緣際會下,葉子綺還是參加了試鏡,第一次拍的廣告是一個泡麵廣告,內容就是開開心心地吃麵,和廣告中的父母一起玩玩具。雖然只是簡單的內容,但那時候的葉子綺就知道這是一個「表演」,所以不同於其他孩子,不管她拍攝了幾次,她都很有精神不會累,每次都可以維持在導演要求的水準上,「我其實很喜歡一直重複演一個事情,在拍戲的時候可以體驗到不同人生的感覺。」這樣驚人的意志力在小朋友演員上非常少見,後來就被推薦給了劇組,工作人員都誇讚葉子綺很厲害,就算重複好幾次,都可以維持自然的笑容,Anna說,所以葉子綺的優點其實是耐力,這是演戲的基本功。


和母親對看就會哭出來,特別的默契是最好的武器
不過雖然耐操有天分,但葉子綺真正開始演戲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台詞」。因為小時候家裡是英文教育,所以葉子綺對於中文台詞的記憶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常常得媽媽在旁邊講一段台詞,錄音下來後,再反覆地背誦,如果遇到導演現場改詞,那就必須全部重新練習,「比如說我的台詞要講『100分好了』,那我就會『100分、100分、100分、100分…』一直念,念到我在做什麼事情都會一直念『100分』。」
隨著年紀增長,中文也逐漸流暢後,台詞也已經不是問題,接下來就是要培養情感的投入,面對很多演員最頭痛的「哭戲」,葉子綺則經歷了很多特別的階段。Anna分享,對小朋友演員來說,由於很常是演主角的小時候回憶畫面,因為是跳接拍攝,很多時候沒有辦法理解故事的前因後果,卻又要直接哭出來,這時候就需要一些輔助來讓葉子綺哭。


一開始Anna採取的方法跟很多家長一樣,用責罵來激起葉子綺最直接的反應,她回憶葉子綺第一次拍哭戲時,Anna跟葉子綺說,等一下你可以畫這個牆壁,但葉子綺說這裡是別人家,不可以畫牆壁,她說沒關係,你可以畫。等到正式試鏡開始,葉子綺畫牆壁的時候,她就立刻出聲責罵,葉子綺就邊哭邊說:「媽媽你剛自己說我可以畫的啊!」從那次開始,Anna每次開拍前都會先給葉子綺打預防針:「等一下要拍哭戲,媽媽罵你可以嗎?」即便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葉子綺還是會被激發,讓哭戲可以順利演出。
現在的葉子綺已經不需要再藉由這樣的外力來幫助哭戲,透過理解劇本還有音樂的輔助,她可以自己進入角色的情緒裡,隨著演員間的互動,自然地流露出感情。不過,媽媽的存在仍然重要,「哭不出來的時候,我會跟媽媽對看。」這是一種母女間很特別的默契,不是責罵,而是Anna給予她的一種信心和支持,在彼此的眼神裡尋找安定,整理好情緒,下一場戲就可以哭了。媽媽的眼睛裡究竟有什麼?葉子綺歪著頭想了一想,看著媽媽說:「我也不知道。」然後緊緊地抱住媽媽。


再把左手的感覺找回來,惡魔不存在幻想的世界
這些日積月累的表演經驗,最後都在《左撇子女孩》裡有了爆發性的演出。葉子綺所飾演的「宜靜」從小因為左撇子的關係被說擁有「惡魔的左手」,從小朋友的視角去理解複雜的家庭關係,同時也感受著母親對她的愛。劇中一場宜靜認為都是左手讓她犯錯,她哭著拿起菜刀想砍掉自己左手的情節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


而巧合的是,現實生活中的葉子綺也是個「左撇子女孩」。Anna分享小時候家裡長輩的想法也比較傳統,所以希望她可以改回右手,她自己心裡想著反正孩子還小,也不會記得那個適應的痛苦,就順勢讓她調整。但因為接了《左撇子女孩》,劇情裡有太多經歷和葉子綺相像,她就跟葉子綺說:「去吧,把左手的感覺再找回來吧!」Anna笑說,左撇子可以讓葉子綺接到電影,長輩開心都來不及,也不再堅持原本的想法了。
「很多事情,做習慣就好。」葉子綺笑著說,她不只熱愛演戲,也像劇中的宜靜一樣喜歡畫畫,她自己最「知名」且引以為傲的作品,就是〈Cat in the bag〉。故事是一隻被領養的小貓,在主人出國的時候偷偷跳進他的行李袋,跟著主人去旅行,最後到飯店的時候被主人發現,「主人說『Sorry!』小貓就說『Good Job!』」好多好多的冒險故事正在葉子綺的腦袋展開,還有關於小狗在咖啡廳洗澡的故事、關於旅行者的故事,葉子綺邊講著邊演著,肢體動作生動,隨著角色高興,隨著角色難過,她不是在演戲,她是真的融入其中,活在角色的世界裡。
「以後我想演很會煮飯的小朋友!因為我還不會煮飯!我還想要做餅乾,因為餅乾特別好吃!」一個小廚師的角色慢慢地開始在葉子綺的世界裡成形,是很喜歡吃巧克力餅乾的那種廚師。




採訪撰文/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攝影/W
照片提供/葉子綺、光年映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