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甄這兩年的訪問多了起來。專訪內容泰半是熬了十多年,遇見了《馗降:粽邪2》,不但獲封「地表最強阿姨」,還一舉入圍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的最佳女配角。只是除了暢聊多年演戲、教學、進修、等待機會的故事,訪問中的陳雪甄,也會提到木瓜樹。

故事是這樣的,十年多前還穿著實驗袍,穿梭在台大微生物研究所實驗室的陳雪甄,有天被教授告知要研究「木瓜樹下之菌種多樣性」,不知怎地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當年的小女孩缺乏家裡照顧,唯一陪伴她成長的,就是表演,「我坐在觀眾席,從表演藝術學會人生的道理,也認識這個世界,然後跟著台上笑、哭、感動,所以我想要做表演,變成台上那個人,去影響台下那些『小女孩』。」

但表演這個人生重要決定,並不單靠這棵感性的木瓜樹,陳雪甄的轉行也有另一面理性成分的判斷。她說當時待在實驗室,常常覺得60分就過關,可是接觸劇團後,卻完全不想要這樣表演,「我會一直覺得自己做不好,想要更好,有100分、200分、300 分!」就這樣,理性腦袋與感性血液達成共識,陳雪甄走上全職表演的道路,從表演藝術發散,做著全方位的演出與指導工作。

陳雪甄走上全職表演的道路,從表演藝術發散,做著全方位的演出與指導工作。(圖/金馬執委會提供)

表演路上展現實驗精神,擁抱那些意料之外

不過其實陳雪甄根本沒有脫掉過實驗袍,自我分析起「理科出身的表演藝術人」有何特質,陳雪甄從實驗科學的精神提出假設、解決問題,而演戲路上亦如是,她也很享受這樣的過程,「我很熱愛那種不知道到底會如何,但是可以從無到有的經過。從創作、找素材、整理,然後找尋一個我自己覺得『好像是什麼』的答案。」

但做好萬全準備,仍會「假設失敗」吧?過去的陳雪甄很在意這個,但又清楚知道越是糾結,表演越無法放鬆,「你可能到了現場,發現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然後就會很挫折,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就會發現這件事情,真的是常態。」所以她選擇在劇場學到的「感受並相信空間」,感知身處地當下每一個小細節,並把自己全然託付,接著在「Action」那一刻,通通放掉,「我現在拍戲都會比其他演員提早到鏡頭前準備,因為我想要感覺這些空間、物件,感覺攝影機等一下在哪裡,感覺現在要拍我的這些夥伴們,全然的信任這個時空,跟它在一起。」

感受並全然信任空間,是陳雪甄在表演、教學與生活各種角色的轉換關鍵。 (圖/陳雪甄提供)

感受力不只在鏡頭前,還要落實在日常,陳雪甄認為演員最大的功課,便是誠懇地面對生活,「表演就基本上就是在感覺人事物,感受人生,然後再去轉化它。」因此即便身懷多重身份,陳雪甄仍能輕易轉換,甚至拿來當成各種情緒認知的訓練,「在Action的時候要讓感受心上來,但你在家裡讀劇本的時候,理性又要回來。我們其實在生活中也要一直做這件事,才會有很多的東西進來,然後真的感覺到什麼東西可以可以分享出去……哇!這個好大,我講得越來越複雜!你聽得懂嗎?」從受訪者瞬間切換成教課老師,陳雪甄完美示範這樣的覺察力。

面對身為人母逐漸茁壯的恐懼,讓角色接受自己的脆弱

當陳雪甄接到《小緯回來過,在他離開之後》的母親角色劉娟,首先想到的,也是跟自己的生活如何連結,「劉娟跟我的背景還有個性比較像,經歷過離婚也有一個小孩,想要重新找回自己,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而活,但同時又擔心是不是沒有辦法當一個好媽媽……這些其實都非常的像。」找到連結後,陳雪甄的「實驗假設」就開始了,「劉娟兒子17歲,他們的相處對我比較難想像,因為我兒子現在才7歲,然後我們完全沒有溝通問題。所以我就一直在思考,等我兒子17歲的時候,我們會面臨什麼問題? 17歲的一個男生,他到底怎麼了?」

陳雪甄和《小緯回來過,在他離開之後》的母親角色,有類似的人生故事。

抱著困惑與想像,陳雪甄融進劉娟的角色,讓觀者看見自信又倔強的女強人,脆弱的一面被兒子不斷剝開,最後勇敢直視傷痕,「劉娟很努力想要活出新的自己,不找別人幫忙、不願意失落,一直告訴自己我可以,我都可以做得很好,可是整起事件卻逼迫她要待在脆弱的狀態,那種對小孩的愛與擔憂,還有擔心他真的怎麼了的恐懼,穿插著混亂跟憤怒,這身為媽媽一定會有。」想起劇中在學校會議室與老師對談的關鍵一幕,陳雪甄仍不禁流淚,「前面是劉娟不想接受這個脆弱,一直撐著,可是最終發現無法撐起完美,另一方面心態也翻轉了,原來自己並沒有做好媽媽這件事,所以嘗試跟自己和解。」

感同身受戲中的愛與擔憂,加上飾演小緯的楊宗樺實在太可愛、太像自己的小孩,陳雪甄上戲時入戲,讓每個時刻、每個角色都成為自己的一部份,但她卻從不將角色帶離片場,「理性會上來告訴我,事情就停在這裡。如果真的需要一點時間,就找別的東西來分散我的注意力,像橡皮筋一樣,拉緊後要鬆掉,才可以再拉緊。」問她秘方,陳雪甄笑了,「看財經新聞啊!」

陳雪甄(右)在劇中飾演小緯的母親,自信強勢外表下是對兒子的困惑與擔憂。

做不到享受當下,就必須等

面對表演,具備多次實驗生成的心得與目標,只是看著舞臺上的別人領著獎座,陳雪甄還沒有辦法完美詮釋灑脫,「沒有演員不在意獎項的,因為演員就是一個不斷質疑自己的生物,這樣的質疑造就敏銳度,但因為演員工作不像一般工作有晉升管道,獎座某程度就像肯定,告訴你現階段的自己是不錯的」。話鋒一轉,陳雪甄也認為台灣的環境,確實常以獎項來定義表演的好壞,「這不見得是公平的,但偏偏我們又很需要這樣的肯定,來告訴自己你不錯,真的好吊詭好難。」

所以,她願意等。

「你不覺得人生也是嗎?當你越想要怎麼樣,好像就不見得會那樣,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應該都在等待一個什麼吧?當你意識到等待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好像只能這樣子,說什麼享受當下我其實也做不到,只能等了。」想了一下後,陳雪甄又做了另一個歸納。等待的得失心,可以靠兩件事情來平衡,一是觀眾、二是改變,當演員表演後,從觀眾回來的收穫,其實更紮實,也會讓人有更多改變的動力,「我從來不遺憾自己做的任何決定,因為都是我自己做的,再加一層的信仰是,當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能改變是好事。」

陳雪甄(中)曾以《馗降:粽邪2》入圍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圖/陳雪甄提供)

那麼,此刻期待的改變是什麼?陳雪甄一路走來的軌跡,從舞蹈背景接觸戲劇,對身體感受力相對強烈,因此,透過肢體演戲,一直都是她非常著迷的地方,「我年輕時候的神就是卓别林,自己也去法國學過默劇,後來成立劇團也專攻肢體戲劇,超期待哪一天有導演找我演一齣戲,都不講話。」她緊接著再補充,「我想說有空一點,來念電影研究所,再進修一個博士,因為劇場我已經玩了很多年了,電影我還要繼續學習!」

持續表演,持續學習,持續成長,同時,也持續等待,陳雪甄把自己塞滿,每一分鐘都被榨得乾乾淨淨。這樣的她難道不會太忙嗎?陳雪甄笑著回答,「哪會,我很怕無聊欸!」

文/吳宇軒
責任編輯/朱予安

《小緯回來過,在他離開之後》限時收看

看陳雪甄如何在表演中發揮理科腦的實驗精神,更多公視+作品精選線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