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演員可能就是這樣,永遠都不會對自己滿意。」結束一天工作,項婕如說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反省,想著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我會一條條分析,在腦中不斷修正(演戲)哪邊應該更精準、哪顆鏡頭真的OK嗎?然後再有另外一個聲音跳出來說,『好了,反正都完成了!』,很分裂!」

雖然分裂、感到壓力,但能夠單靠自我對話就慢慢走出糾結,也並不容易。項婕如認為,這與她能快速轉換心態有關,「像前陣子我出了人生第一次車禍,當下真的嚇到不行,但處理完我轉換情緒,還是立刻去工作,並沒有影響到。」她說當演員共感力強,投入一部戲或一場情緒時,必須深切感受,因此她讓自己花了一段時間,來練習加快調整情緒的步伐,特別當遇到負面狀態時,更要練習盡量讓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仔細想想,這可能就是我特別幸運的地方吧!生命中總有發生很多感恩的時刻可以珍惜,讓我即便遇到倒楣的事情,也比較能快速適應。」

感謝那些曾被拒絕的時刻

項婕如幸運嗎?她2018年出道就主演電影《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廣為人知,後續又接拍了《網紅的瘋狂世界》、《做工的人》、《愛的奧特萊斯》與《神之鄉》等劇演出要角,目前臉書擁有13萬人追蹤、Instagram也有8萬多人關注,人氣十足,今年更入選了台北電影節「非常新人」單元。她說她很感謝自己有獲得這些角色的機會,不過同時也很感謝一次次沒徵選上的時刻,「當演員會有很多次見到自己真的很想要的角色,然後努力投入爭取,可是最後可能還是不被選上、被拒絕。但我自己覺得,是這些拒絕,累積了現在的我。」

《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劇照:演員 蔡凡熙(右)和項婕如(左)。(圖/群星瑞智 提供)
《神之鄉》劇照:演員 李玉璽(右)和項婕如(左)。(圖/東森、映畫提供)

確實是這些拒於門外,讓項婕如開始分析,進而越來越認識自我,「我是一個很容易自我反省的人,被拒絕就會開始想,怎樣能變得更好?」一開始她會想要迎合被拒絕的理由,好比18歲時,曾爭取一個角色未果,原因是她顯瘦,但角色需要會運動,「其實我蠻喜歡運動的,但我的外型本質就是這樣,當時被拒絕,曾一直往那個方向鑽,想變成別人會選擇的那個人,直到後來才發現不該是這樣,本質沒有對錯,而是把自己準備好,等待緣分到來。」

講著講著,項婕如又進行第二層轉念,「當下覺得很可惜,那個角色跟我沒有緣分,可是隔沒多久,就有更適合的角色找上門,你想,那萬一當時接了,不就接不到這個角色了嗎?」

好友一句「莫忘初衷」讓人心安

對項婕如而言,與角色的互動似乎是一場場檢討大會,同時也慢慢認識自我的過程。但畢竟呈現觀眾面前時,項婕如多半已是演出要角的姿態,箇中壓力想必不小,「壓力當然大,因為立刻被攤在陽光下,其實看到的瑕疵面也會很多,沒有機會去藏,只能邊走邊修正。」項婕如坦承,這些修正的過程,很難不去看別人的評論,「因為我是一個很在乎評價的人,都會去看網友的說法,很往心裡去。」

但講著講著,項婕如又轉念了,「後來想一想就覺得,戲都播了也不能做什麼,你也不能為你的行為解釋或道歉,加上其實那也是當下所能做到最好的,那時的我已經很努力了,呈現出來是這樣青澀的模樣,也是屬於那個階段的,我就不應該去太批判,或者是太想要把它抹掉。」

有批評就有肯定、有付出就有陪伴,項婕如說,她不是非常主動的人,但很多主動傳來的溫暖,會讓她很難忘。以演戲來說,當她第一次演戲遇見跳水戲的挫折,是同劇演員劉奕兒在旁的陪伴,加上一句「莫忘初衷」,讓她覺得事情好像沒有那麼可怕,「有一個人在跟你分享你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事情,就會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又或是《做工的人》導演鄭芬芬,在項婕如一場哭戲哭不出來時,輕輕握著她的手,給了一句「沒關係,我們還有時間」,讓她暖流竄身,覺得被信任,也順利拍攝出感人鏡頭,「其實這是我的第二部戲,可能當下覺得,天啊我好糟糕,怎麼在這個重要的關頭沒有辦法做好,然後大家都在等你。可是有一個人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說沒關係,當下真的很感動,也才有辦法相信自己做得到。」

《做工的人》劇照:演員 曾敬驊(右)和項婕如(左)。(圖/大慕影藝提供)

從小替爸爸出頭,自認有服務型人格

不過劉奕兒提醒項婕如的初衷,究竟是什麼?項婕如想了一下,「我的爸爸是一位身心障礙者。小時候他來學校講故事給同學聽,就有小朋友會嘲笑他『跛腳』,我就跟他打架,長大後學習幼保專業並進入相關工作,發現自己很快能感受到照護的需求與獲得,慢慢就理解,其實『照顧』是我的人格特質,而演戲是我換一個領域,做著類似的事情,服務觀眾、服務角色、服務劇本,用戲劇的方式引起觀者共鳴,讓人理解並認同身邊各樣的人,避免因為不理解而害怕、嘲笑、遠離愛。」

不只讓觀者理解,項婕如也透過進入戲內角色,對很多事情更能感同身受,「我最近演了一個比較憂鬱的角色,可是那是因為她的人生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所以導致心理狀態變得比較不穩定。就在演戲的幾個瞬間,我突然同理了我那些曾經試圖離開世界的朋友,也更知道當面對有這樣困擾的人,其實要的不是開導、反而是陪伴。」從戲裡回歸到現實生活,項婕如說,她也就更能夠調整自己跟家人朋友相處的方式,貼近他們的觀點看事情。

總照顧著、服務著別人的人,要如何照顧自己?「就是去爬山啊、做瑜伽啊,那都會讓內心很平靜。」除了運動,項婕如還有另一個興趣,就是種植物,「每個植物都有不同的照顧方式,就跟人一樣。」而她特別喜歡的植物,是蕨類,「爬山看到蕨類的時候,通常是在一個看似已經失去生氣的地方,但就是會在那個角落長出蕨類,很像看似一片困境的時候,出現一個很美麗的生命力,這很療癒。」其實演戲之餘,不管是出書、做Podcast節目,項婕如的理念也都是類似的,「不管是聲音或文字,都很重要,透過不同的媒介,能將內容傳給需要的人,把這些自己感受到的經驗與感動分享出來,療癒自己也療癒到別人,那就太好了。」

「我很喜歡梅莉史翠普的一句話,翻成中文大概是『拾起你破碎的心,把它們變成藝術』」這句話,帶給項婕如很多力量。「就像過去的角色是一面面鏡子,讓我不斷覺察好的壞的,慢慢調整成喜歡的自己。」每一次演出、每一次服務,都是當下項婕如盡力後的姿態,那是經歷不喜歡自己、檢討、糾結、釐清到轉念之後,對自我覺察的生命力。

角色停留在那兒,但人,會繼續向前走。 

採訪撰稿/吳宇軒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2022北影新人》系列作品公視+線上收看

【2022台北電影節】
日期|2022/06/23-2022/07/09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