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在家裡扮演『橋樑』的位置,這和我後來的主持工作性質很像。」笑容燦爛、陽光正向的李霈瑜(大霈)總給人一種溫暖的氛圍,節目上不但能幽默地帶領觀眾思考,處理起現場來賓的笑料或戰火也是得心應手。首度挑戰台灣第一個兒少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李霈瑜也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梳理出另一種「家庭」的樣貌。
我不是單親,我只是爸媽離婚而已
在李霈瑜的記憶中,由於爺爺是警察局長,個性比較有威嚴,李霈瑜的爸爸個性也比較拘謹,和爺爺講話時都會立正站好,而這樣在傳統權威式教育下長大的爸爸,遇見在國外長大、生性浪漫的李霈瑜媽媽,互補的成長背景讓兩人被對方深深吸引,開始了一段浪漫愛情。
但正如世上常見的婚姻故事一般,公主和王子結婚後,愛情的魔法很快就消失;李霈瑜的爸爸是飛行員,經常駐外工作,而李霈瑜的媽媽從小宛如遊牧民族、每幾年就移居到另一個國家,心裡十分缺乏安全感,極度渴望有個安定的家,婚後夫妻性格上的反差逐漸浮上檯面,每當父母爭吵時,排行老二同時也是老么的李霈瑜,總會努力地製造機會、幫忙父母修補關係。
然而,緊張的父母關係還是讓李霈瑜的父母在她小學六年級時離異,國中時曾有同學問她:「妳家是單親家庭嗎?」她直覺地回答:「我不是單親,我只是爸媽離婚而已,我有雙親,而且他們都很愛我。」
急於修復別人的關係,反而讓自己傷痕累累
看似機伶體貼的表現,背後其實藏著「害怕衝突」、「害怕失去」的心情。在接下《換個爸媽過幾天》主持棒後,李霈瑜和製作單位花了一年多時間完成第一季節目,直擊家庭最真實的問題,對李霈瑜來說,這也是「修復和整理自己」的過程。
「過去我總是想著要幫助別人修復關係,但自己卻傷痕累累,主持這個節目讓我看清很多、也想通很多。」李霈瑜認為,「換個爸媽」其實就是「換個角度」,不只爸媽,對於家庭的其他成員來說,當人願意換位思考,很多誤會隔閡都能打開。像是以前李霈瑜對姊姊有很多埋怨,無法理解姊姊的某些行為,但這一年做節目,李霈瑜發現自己漸漸能夠同理姊姊,而她的理解也成為支持姊姊的力量,讓姊姊願意放下心結和其他家人修復關係,姊姊告訴李霈瑜:「這都是因為妳懂我。」
曾對家人惡言相向,現在懂得幫彼此找台階
「我發現對於很多的不完美、過不去又無法改變的事,我只能選擇與它共存,和家人的關係其實可以放輕鬆一點。」李霈瑜這樣說著。
或許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李霈瑜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有了微妙的進展與體悟。愛撒嬌的李霈瑜和爸爸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但年少時李霈瑜曾因為男朋友穿的衣服太舊、遭到爸爸嫌棄,因此和爸爸大吵一架,到爸爸出國前都沒有和好,讓李霈瑜追到加拿大當面向爸爸道歉。
近兩年爸爸因為疫情留在台灣,讓父女多了許多相處機會,也讓李霈瑜感受到爸爸在生活中樸實的愛,「只要我說我喜歡吃什麼,爸爸就會走一個量販路線,整箱買回來。」
而媽媽對女兒的愛更是毫無保留,每次下了外景節目回到家裡,媽媽就會準備好一桌好料幫她進補,讓她覺得自己彷彿是凱旋歸來的戰士,「被期待回家的感覺原來是這麼幸福!」
李霈瑜坦言,小時候和媽媽偶爾也會發生衝突,對媽媽口出惡言,讓自己一轉身就開始後悔,長大後她學會給對方找台階,放下自尊面子去靠近對方,其實對方都感受得到。
少一點情勒,越柔軟就越強大
「我們都是被情緒勒索長大的,常常聽到爸媽說:我為了你付出多少、我都是為你好,彷彿那是孩子的原罪,如果爸媽可以調整自己的自尊心,少一點不平衡和自卑,相信親子的關係會更和諧。」在《換個爸媽過幾天》節目裡,李霈瑜看到了許多家庭不一樣的樣貌,也重新反思了到底有沒有「理想父母」的存在。而每一個為了成為「理想父母」的人,都把箭頭指向別人,很利,而每一個想成為「理想孩子」的人也同樣會傷人,這樣來會之下,家庭關係就會被破壞。
「演藝人員最終極的追求,就是希望對社會帶出好的影響,我認為演藝人員的工作就是『陪伴』,我們就是在觀眾身陷迷惘或孤單,沒有人跟他說話時,對他講話的那一個人。」在《換個爸媽過幾天》裡,李霈瑜期待自己可以成為這樣的存在,她眼神堅定的話語中流露出真誠的同理心,一如你透過螢光幕所看見的她。
或許,最後很多家庭習題還是得不到解答,但就像李霈瑜期許的一樣,陪伴就是一種力量,讓身陷家庭風暴的人無須換個爸媽過幾天,只要換個角度就能海闊天空。
採訪撰文/黎詩彥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