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過去,但傷痛還在;真相可能會被掩蓋,但公義不會永遠沉睡。3年來,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也掀起民眾對當年SARS的記憶。「當年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對許多醫護人員造成很大的創傷,國際橋牌社外傳《和平歸來》就是要讓醫護被輾壓、封住的情感,能夠有個宣洩的出口。」汪怡昕製作人表示。

2003年,SARS疫情爆發,高層的隱瞞造成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封院,近千名醫護人員和民眾瞬間陷入隔離黑洞,讓許多家庭從此天人永隔,也有在外面的醫師因為「抗命」不回醫院接受隔離,被記過革職處分。隨著SARS疫情落幕,這段歷史逐漸消失在新聞螢光幕前,但卻是台灣人共同的集體回憶。

台灣沒人敢拍的政治類型劇

「拉開時間的距離,或許我們可以好好地來說說這個故事。」這場新冠疫情延燒初期,各方批評政府防疫作為的聲音不斷,當中還有和平封院事件的主導者,讓汪怡昕在螢幕前看得義憤填膺。當時汪怡昕剛拍完《國際橋牌社》第二季,手頭上沒有半點資金,全憑一股熱忱,認為「這段歷史必須要讓大眾知道」,藉此提醒當權者,「別以為事情過了,大家就忘了!」

於是,汪怡昕異想天開地展開募資行動,儘管獲得多位天使投資人的支持,但募集到的資金只夠開發劇本。既然錢已經入袋了,汪怡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最後他東拼西湊、不惜賭上身家,好不容易才補足資金缺口,得以放手大幹一場。

「政治類型劇在美國、日韓都很賣座,但是台灣沒人敢拍,很困難,我知道,但我想走商業計畫,想證明自己站得起來。」

費盡心思找到關鍵人物,建立與受訪者信任關係不容易

為了還原歷史真相,製作單位光是田調就做了兩年半,並請來當年經歷封院事件的醫護人員、市政府科長擔任顧問。當中有多位醫師因創傷症候群,轉到鄉下小診所當醫師,對SARS事件不願再提。醫師不願受訪,製作團隊就到醫師任職的診所去掛號看診,不只三顧茅廬,更足足掛了9次號,才和醫師建立信任關係,讓醫師點頭接受採訪,後來醫師又轉介當年的同袍,讓編劇素材變得豐富又寫實。

「很多媒體不曾報導過的事,像是政府高官崩潰痛哭、醫院為了不想收SARS病患,故意用肺結核病患塞滿負壓隔離病房等,這些都是田調得來的資訊。」

製作單位更費心找來當年為衛生局長製作「太空裝」的廠商,做出一模一樣的服裝。各式醫療器材、20年前使用的移動式X光機、演員手上的刊物,都力求符合時代,「就連20年前心肺復甦術的做法,也和現在的作法不一樣。」

演員與素人擦出的特別火花,專業醫護真槍實彈上陣

這群專業的醫護人員,不只是《和平歸來》幕後的大功臣,同時也出現在鏡頭前。大量醫護人員斜槓出演,是該劇一大亮點。很多醫療行為,像插管、縫針、急救等,演員演不來,就讓這些素人醫護直接上陣。

導演林世章說:「剛開始演員會有抗性,覺得和素人演員對戲,會把自己表演的張力稀釋掉。但演到最後他們慢慢發現,醫院內發生的各種狀況,很多時候只有專業醫護人員才知道該怎麼『演』。」

汪怡昕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是第一集中的副院長退休餐會,原本由近50位演員出演群戲,但拍完後,總覺得缺少醫界人士聚餐的氛圍,因此決定重拍。第二次拍攝時,除了主要的7位演員,其餘全都由醫護人員真人演出。導演沒有設定任何台詞,讓各科醫師自由發揮、互相調侃,意外創造出許多生動寫實的台詞,例如:「外科動不動就是CT,沒有片子他們就不會檢查了!」「各位內科兄弟,麻煩診斷下快一點、檢查排多一點,我們外科嗷嗷待哺啊」在這場戲中,飾演院長的陳以文則負責接球串連整場戲,節奏精準,吸睛效果滿分。

至於大量使用醫護演員、邀請網紅客串帶給觀眾驚喜彩蛋,是否會增加拍攝時的困難?林世章表示,拍攝前的充分溝通很重要,他們不會給素人演員固定的台詞,而是描述劇情,與演員一起共創台詞,讓演員能夠自在的表達;也教導演員「講兩句台詞、推一下眼鏡」等表演技巧,幫助演員投入角色。

重現新聞畫面,為當年冤屈平反

此外,《和平歸來》也設計了許多細節向經典致敬,例如劇中重現和平醫院封院時,醫護人員隔窗觀望,臉上滿是無助的神情;醫護在封鎖線前抗議政府漠視人權;壹週刊記者潛伏院中偷拍等。

回顧當年和平醫院下令封院,不只禁止院內人員進出,同時還要求在外的醫師要回到院內,時任和平醫院消化系統外科主任的周醫師,原本再一年就可以退休,因為遵循WHO「居家隔離」的建議,沒有回到醫院,遭到革職,一夕之間名譽掃地、退休金消散。

「我為醫院奉獻大半輩子,換來的是警察的拘提?」劇組將故事角色原型化,並特別邀請現已年逾7旬的周醫師飾演該角色的父親,還原當年事件原由。「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平反。」

SARS的創傷來自於人性,一切都是利益角力

該劇另外一項值得爬梳之處,就是大多角色都是真有其人,劇情穿梭在故事和真實歷史之間,「讓許多當年經歷過封院事件的醫護人員看得泣不成聲。」

汪怡昕表示,《和平歸來》以真實的研究文本為主體,透過「羅士凱」(柯宇綸飾)、「陳郁美」(鍾瑤飾)兩個架空的角色拉起故事線。劇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除了「陳郁美」代表身為醫師的純粹價值,「蘇婉甄」象徵媒體的第四權,其餘的角色都是灰色的。

《和平歸來》劇中最後一幕,小人物的聲音終究會被有權有勢的高層挾制,會被時間遺忘。汪怡昕說:「這部戲不是要批判什麼,而是要讓觀眾看到,所有看到的果,都是果,其原因在於背後的角力,不是藍綠角力,而是利益角力。」當年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創傷陰影,在SARS滿20周年的這一刻藉由《和平歸來》的故事提醒著觀眾,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人性組成,有人表現得很好,有人表現得很糟,但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不管好的壞的,都成為推動台灣社會繼續向前的一份力量。

採訪撰文/黎詩彥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SARS的血淚教訓你還記得嗎?國際橋牌社《和平歸來》公視+獨家免費限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