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災難題材的影視劇特別流行,從早期的《世界末日》、《彗星撞地球》,再到後來的《明天過後》、《海嘯奇蹟》,還有極盡所能嘲諷當權者的《千萬別抬頭》。它們以驚心動魄的災難場面刺激觀眾的恐懼感,喚醒大眾對自然的敬畏與保育,感受人類在這浩瀚宇宙中是多麼的渺小,同時也反映著複雜的人性。

螃蟹大軍攻佔陸地宛如現實版《水行俠》,人類絕對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體

科幻末日影集《群The Swarm》改編自德國作家Frank Schätzing的同名暢銷小說,劇情講述一群科學家面對各地海洋發生的不尋常詭異現象,深入追查並發現海底神秘智慧生物的故事。背景橫跨七大洲、五大洋,終於不再像好萊塢出品的災難片,那種以美國為中心的偏頗與狂妄,這點值得讚賞。

劇中如加拿大沿海海域的虎鯨攻擊賞鯨觀光船;亞得里亞海的水母使威尼斯淪陷;螃蟹大軍襲擊南非、里約、沖繩、孟買,不得不說真的很像漫畫情節照進現實,和DC電影《水行俠》裡忍受人類廢棄物、油污染的亞特蘭提斯人,決定集體反攻陸地的情節如出一轍。

電影《水行俠》有一幕是沿海突然出現成山成堆的垃圾,亞特蘭提斯人不爽人類把自己家當垃圾場,直接通通還給你;《群The Swarm》的海洋生物們則是Next Level,變種蚌類、有毒龍蝦、新品種螃蟹和巨型水母輪番上陣,甚至最後直接來個大海嘯突襲,不但讓船隻無法暢行,也讓地球原本住在沿海地區的40%人口被迫移居。

真的是Next Level!劇中新物種以不合理的指數成長,並且他們在「學習」,他們不知人類為何「物」,只覺得這些礙事的「東西」不斷侵蝕自家領地,只好當垃圾一樣趕回陸地。而海洋生物學學者西谷、鯨類學家李奧、海洋生物學博士查理等熱血志士,經過一連串的探究,懷疑海底存在某種智慧生物,把海洋變成攻擊人類的武器,透過神經系統改變海洋生物(宿主)的行為和形態,像是操偶師拉著木偶的線,或是一支在執行命令的軍隊。

最後證明,海底確實存在神秘智慧生物,他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已超過二億五千萬年,比人類還長,給人類狠狠打一巴掌。我們才不是唯一發展出智慧大腦的生命體!

《群The Swarm》製作團隊陣容堅強,還特地找來日本超級巨星木村拓哉參演,4000萬歐元的頂級製作預算堪稱德國影史TOP,出來的效果也的確是視覺饗宴,不過卻被作家Frank Schätzing批評扭曲原著,影評人吐槽與大部份災難片使用同一公式套路。

確實,許多災難片總是在老套路上反覆橫跳,前一秒才Say goodbye下一秒就真的拜拜,看了五分鐘就猜到編劇那點小心思,誰會死、誰會活一目了然,還沒到最後就能知道大結局肯定是Peace and Love,畢竟還要給觀眾留點希望。

對抗的不是天災是人心,末日預言總是談判的籌碼

災難片裡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災難,是那些眼高於頂的當權者。這些片似乎都很有默契地設置了這類角色,用來暗諷,也推動劇情,更凸顯熱血科學家清醒的腦袋,以及他們說破嘴「快逃吧!」也沒人理的百般無奈。像是梅莉·史翠普在《千萬別抬頭》裡扮演的美國總統,把末日預言當成政治角力的籌碼,那奸詐又愚昧的模樣好像打開政治新聞能看得到。

這樣的角色設置毫不意外也出現在《群The Swarm》。分子生物學醫生西西莉警告新型的創傷弧菌正在污染水源,應立即撤離居民,結果沒人理;海洋生物學學者西谷,提出所有威脅都是由未知的智慧生物所操控的假設,卻遭到否決。

每次看到這種情節,都會覺得「怎麼這麼蠢」、「為什麼不聽勸」,最後就是「你看吧活該」,要對抗的不是天災是人心呀!然後就會有一群熱血志士甩開政府,開啟一段拯救世界的偉大旅途。這套路是真的老,可是好用,因為總有人要站在對立面,並且也是事實吧。

多元人種科學家拯救世界,又是一個政治正確?

《群The Swarm》跨越國籍的演員陣容是影集一大亮點,像是木村拓哉在劇中扮演的日本慈善企業家三船愛斗,取代官方功能出資組成考察團,代表著民間良心商人、正義的化身;海洋生物學學者西谷、天體物理學家薩曼莎皆是黑人,鯨類學家李奧則是加拿大沿海鄉鎮的少數民族,形成多元人種科學家拯救世界的友愛畫面。

這種牽扯到全地球的災難故事,往往會使用不同人種演員,顯得更多元共融,或是加入不同國家攜手合作、對抗天災的情節,以削弱白人中心主義的疑慮,但不免陷入政治正確的套路裡。而近年以多元文化為策略越來越盛行,是因它的確具備高度商業價值,使劇集能販售乃至吸引到不同地區的觀眾。

就說一個木村拓哉好了,亞洲觀眾一看到有男神肯定感興趣,媒體也因為有他甘願宣傳推薦,這就是選角的力量。但《群The Swarm》也因此被許多國外影評人吐槽,多元的演出陣容破壞書迷對小說內容的想像。

4000萬歐元可不是白花!老梗可恥但是有用

標榜磅礡末日史詩的《群The Swarm》,也沒能逃過愛情戲的荼毒,海洋生物學學者西谷和能源公司高管提娜,兩個舊相識久別重逢、重燃愛火,工作之餘不只要花時間爭執往日的愛恨情仇,還得抽空來個「開車」出軌,而這些對於推動主線劇情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海洋生物學博士查理被派往斯考島考測站進行數據偵測,在酒吧邂逅當地漁夫道格拉斯,兩個人來了好幾段浪漫過招,同樣是和主故事線沒有半點關係的愛情戲碼。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呢?大概就是災難片最最最經典的套路「道別即永別」吧!而且一定要是有遺憾的道別就立刻天人永隔,這樣才能足夠動人。像是西谷和提娜終於把誤會說開後,西谷一句「我不能過沒有妳的生活」顯示兩人關係未完待續,然後就能猜到提娜一定會Die。果不其然,接下來提娜就遇到大海嘯,最後時刻打給西谷回覆「我不能過沒有你的生活」,然後就Die了。

查理和道格拉斯這對情侶也是,前一秒查理才和道格拉斯拉手道別,下一秒就真的拜拜。查理原本要跑回去救道格拉斯,但海嘯步步逼近,你知道她肯定來不及,接著她肯定會掙扎、懊悔、不願走再痛哭,最後陷入恍神,再來就是堅定她拯救世界的信念。你永遠能預判編劇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雖然《群The Swarm》在某些設定上沒能跳脫災難片的既定公式,可整體而言依然是節奏明快的好劇,即使是老梗,但百用不膩,依然會有觀眾買單,故事確實增加看點。當中結合環保議題使大家產生共鳴,而特效帶來的視覺震撼,以及多元大自然景觀的畫面,讓影集更顯質感:這4000萬歐元的預算不是白花的!

文/蔡若君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群 The Swarm》公視+獨家線上看!

延伸閱讀:木村拓哉創造的文化現象:演一部劇就振興一個產業,超級巨星連名字都是公共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