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愛海,自有印象以來便深愛著。他衝浪、自由潛水,就連新婚蜜月也要與大白鯊起度過,「很多人覺得鯊魚很恐怖,但牠們完全不是這回事。」他說,很多人或許是受到經典電影《大白鯊》的影響,加上不時會傳出鯊魚咬傷衝浪客的新聞,不了解的人常會對鯊魚感到害怕,且充滿敵意。

水性佳的王陽明本身就喜歡自由潛水

聊起鯊魚,王陽明開始滔滔不絕地詳盡解說:作為海洋的頂級掠食者,牠們同時也是生態的清道夫,專以受傷、生病或死亡的生物為食。划水的衝浪客常常會被鯊魚誤認為是瀕死的海豹,有時也會因無法辨識,出於好奇而將衝浪客拉入水中確認,「牠們不是要去攻擊人,所以你也不會聽到牠們真的吃人的新聞,都是咬一下後放開,但有些時候shit happens,傷口太大,才發生了悲劇。」

因為熱愛而深入了解,因為了解而更希望自己能多為海洋多出一份力。所以當擅長製作水下節目,人稱白叔的製作人李景白,向王陽明提出擔任《沈睡的水下巨人》主持人的邀請時,他很快便答應了。

王陽明免手平壓,挑戰水下40米

《沈睡的水下巨人》以海底沈船為主軸,帶領觀眾探索台灣海洋的生態與現狀。大多數的沈船都落在30米之下,要擔任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不只要熱愛海洋、體能好、有膽識,最好還要具備著偶像的氣質,「這樣算來算去,人選大概就是王陽明了。」李景白說。

王陽明水性佳、敢冒險,還擁有「免手平壓」的少見能力(不需要用手去捏鼻子,透過肌肉控制就能完成耳壓平衡的方法),但面對高具危險性的深海,他依然劃下了禁區,40幾米是他的極限,「身邊的人之前曾出過一些事,潛下去後就再也沒回來了,所以我覺得還是要保守一點,這是我唯一條件。」

王陽明在《沈睡的水下巨人》中考取AOW執照

條件談好,他便立即考取AOW(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執照,並與李景白進行5天的技術潛水,和對應各式危急狀況的訓練。

「水下的世界就像外太空,跟陸地很不同。」王陽明比喻道,海底的危險難以預期,再加上偶時的黑暗會讓人陷入驚慌,或幽閉恐懼;遇上海流也無法像自由潛水能踢開水流,上到海面,若在深海被水流給帶走,可能就是10多分鐘的漂泊,「所以當在海底遇到流,我們必須得趴下,頂著流,抓著海底爬。如果臉是側面,全面鏡就有可能進水,進水就得拿掉,但要拿掉手就必須放開,人就會飄走。」所有決定環環相扣,深海潛水真如同電影《地吸引力》裡的太空人,是隻身孤獨地與環境奮戰。

李景白也讚道,王陽明不但膽子大、應變能力強,也十分敬業地配合所有安排。每一次下水,要先看潮水確認下水時機,也要預留下潛與上升的時間,每趟實際能夠拍攝的,最多也才17分鐘,毫秒必爭,一天甚至得要下水個好幾趟。

《沈睡的水下巨人》主持人王陽明與製作人李景白

雖然疲憊,但收穫的精彩同樣也無與倫比,王陽明說其中最驚豔的,是一艘他們意外發現的未知沈船,一下去便遇到3隻約10人圓桌大小的大理石魟魚,其他的魚種也又大又肥。這種機會難得一遇,讓他好奇這艘船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又如何孕育這般動人的生態。

每年在菲律賓海邊孵育上千隻海龜,耗時又花錢但非做不可

「我一直都希望機會去做一個作品,讓年輕人看到我們的海洋生態是在退化,以後是要靠他們繼續去維繫的。」王陽明說,其實早在《沈睡的水下巨人》拍攝前,他便一直期盼能參與如此的創作,同時也致力於各式的環境保育現場中,除了拍攝保育鯊魚的研究、在台灣淨灘,他更於2017年起投身菲律賓海龜保育。

王陽明常參與淨灘活動

他笑著說,其實當時只是和好兄弟投資,買了幾塊地,卻意外發現當地人每晚都會提著籃子,到海邊挖海龜蛋去吃。為了保育海龜,幾人便開始研究,要如將海龜蛋挪移到不被人類侵擾的海灘:搬移蛋時不能夠有任何晃動,要在適合的海灘等待約55天至60天孵化,再放生;同時他們也和當地協調,若發現海龜蛋,向他們通報能換取獎勵金,好避免失去海龜蛋後造成造成當地人在經濟及生活上的衝擊。

但計畫一開始實施,就發現需要保育的範圍比想像中還大,綿延4公里長的納克潘海灘,每一個產季都有上百個巢穴,需要大量的資金,他們為此成立基金會,向好友募款,讓這項保育活動延續至今。千顆海龜蛋的孵育,回到海中,可能只有一隻海龜能活到成年。但即便生存機率只是千分之一,保育耗時又花錢,對王陽明來說,這非做不可。

實行淨灘、保育多年,海洋生態並未因此獲得改善,但王陽明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接觸海洋,即使只是拍拍美照,都有機會讓更多人體會海洋的美,並了解背後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畢竟,王陽明自己也是單純先被美所吸引,才慢慢深入海洋的保育之中。

在《沈睡的水下巨人》裡,他見識過難以言喻的綺麗,也看過空蕩蕩,只留下少許白化珊瑚的沈船。海洋的保育不會因為一次行動而有所不同,這是一場必須持續無數年的抗戰與冒險。

《沈睡的水下巨人》節目照片

走在邊緣的感覺有點變態,每一件事都是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冒險,是王陽明人生的必需品,「我的個性從小就是如此,喜歡走在邊緣的感覺,聽起來好像有點變態,哈哈哈,但我想知道我的極限、邊界在哪。」

王陽明平時喜愛衝浪

從小,王陽明就打美式足球,受的傷從來沒少過;11歲時,爸爸還把他送入野外生存營,得在7天的時間,跨越21公里,翻越這座山頭到另外一座山頭,途中的一切必須自己打理,得學會如何找尋水源、狩獵、宰殺、烹煮捕捉到的野兔。

享受嗎?「沒有,超冷的!」王陽明現在回想,一切依舊驚人,「我覺得這就是人生吧,it’s nice to try new things,其實經歷越多,也對於表演越有幫助,你會有更多的reference可以使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該做的決定,得大膽的嘗試。」對他來說,人生本該就是冒險,無論是生存營、貿然踏入演藝圈,或毅然決然開始各種海洋保育活動,在嘗試前,他沒有一次是篤信自己能夠成功的,「要去試了才會知道嘛,it’s never too late to try。」

《沈睡的水下巨人》後,王陽明想把技術潛水(Technical diving)學起來,下到50米的深海探險,若有機會,他希望能和李景白一同拍攝紀錄片,好好記錄那艘被他們發現的未知沈船,調查它的生態、了解它的歷史。而在戲劇方面,今年也有角頭系列的電影、影集,以及一部動作喜劇會登場,「我很喜歡警匪片,其實我蠻想往製片的方向試試看。」王陽明說,不只想演,他也希望嘗試以更主動的方式投入於創作之中。未來會如何?還很難說,畢盡未知,才是冒險的樂趣所在。

採訪撰文/麥恩
攝影/蔡耀徵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公視+《沈睡的水下巨人》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