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於日本傳奇動漫大師藤子·F·不二雄的90歲冥誕之時,將其早年的漫畫作品《T·P時光特警》改編成動畫搬上螢幕。對於從小吃飯把《哆啦A夢》當配菜的資深漫迷來說,看到「時光特警」肯定不陌生。這個「神秘組織」多次「客串」大雄與哆啦A夢的驚奇日常,並於2016年上映的電影版系列《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友情出演。

Netflix將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T·P時光特警》首次改編成動畫影集。(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連載始於1978年的《T·P時光特警》,是藤子·F·不二雄所打造的科幻漫畫世界的分支,雖和《哆啦A夢》的故事沒有直接交集,但就像漫威的「復仇者聯盟」那樣,單抓一個主軸出來創造新的故事,兩者相關又互不干涉。然而雖兩部漫畫皆為科幻題材、有其關聯,主角並平凡和大雄的角色設定甚至99%相像,可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哆啦A夢》是藤子·F·不二雄專為兒童打造的奇幻世界,而《T·P時光特警》則是兒童不宜喔!

動畫版《T·P時光特警》還原漫畫的成人向,有許多兒童不宜畫面。(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戰爭、死亡、血腥畫面滿載!T·P時光特警》比《哆啦A夢》寫實成人向

《T·P時光特警》第一部連載於潮出版社的《月刊少年世界》,後來的二、三部則刊登於已改版為《月刊Comic Tom》的漫畫雜誌。這次Netflix的動畫版為第一部內容,講述本人就像名字一樣平凡的並平凡,意外牽連進時光特警莉姆的任務,他原本要被時光特警「消滅」,最後因其存在和歷史息息相關而被破格招募進時光特警,並和莉姆開啟一系列穿越時空的拯救任務。

《T·P時光特警》是藤子·F·不二雄少數以中學生為視角的作品,因此比起《哆啦A夢》的小學生主題,漫畫風格偏向成人化,內容涉及大量的歷史、宗教、哲學、社會議題,劇情相較嚴肅,還有不少殘酷血腥的場面。而Netflix動畫版也最大程度還原了漫畫,比如第一集並平凡意外導致同學白石鐵男墜樓身亡,第五集甚至出現少女被刑求凌虐、裸露身軀的畫面,第七集並平凡自己也死狀淒慘,第八集則是全篇戰爭死亡的場面。因為《T·P時光特警》的角色樣貌、人物結構和《哆啦A夢》相似,偶而會有看《哆啦A夢》的錯覺,但寫實的故事讓人清楚知道這完全不是《哆啦A夢》!

動畫版《T·P時光特警》甚至出現少女裸露身軀。(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T·P時光特警》出現不少血腥畫面,故事裡的主角是會死亡的。(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為什麼大雄、哆啦A夢不會被時光特警抓走?

在《哆啦A夢》的世界觀裡,因為時空旅行普及,罪犯得以穿梭時間進而謀取利益,導致歷史改動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時光特警就是為了維護時間秩序而成立的組織。看到這裡,是不是聯想到漫威宇宙的影集《洛基》所出現的「時間變異管理局」呢?

在《T·P時光特警》漫畫裡的時光特警,主角並平凡的職責不是為了逮補時間罪犯(另一部門「刑偵組」負責逮補罪犯),而是在不破壞歷史時間線的前提下,去拯救一些在過去的時間線中意外死去的人,這些人都必須經過嚴格調查篩選,確認他們「繼續存在」不會像蝴蝶效應一般影響到未來的歷史。

《T·P時光特警》的穿越時空設定為單一宇宙觀點。(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說起蝴蝶效應,在《T·P時光特警》故事裡的設定,任何回到過去的一個小小舉動都可能讓現存的世界完全消失,就像第四集並平凡踢了一顆鵝卵石的無意之舉,從而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竟成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拯救人類未來的關鍵。但這時觀眾不免質疑,那為什麼另一個世界的大雄、哆啦A夢不會被時光特警抓走呢?

這個問題在日本漫迷的論壇中被討論過,大家提出的觀點五花八門,「因為你看到的世界線是哆啦A夢沒有被抓到的世界線」、「因為哆啦A夢已經提前用預言日記之類的道具解決了這件事」、「因為大雄的名字不足以留在歷史上」等等。漫畫裡沒有針對這點特別解釋,但在電影《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裡,大雄便曾與時光特警有過正面對決呢!!或許在藤子·F·不二雄打造的這個奇幻世界裡,大雄和哆啦A夢就是現行歷史的一部分。

莉姆(中)和並平凡(右一)曾出現在電影版《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惡搞經典歷史故事,人類的起源、《西遊記》的由來都和並平凡有關

說起《哆啦A夢》和《T·P時光特警》的共同點,就是故事內容都一樣腦洞大開!第十一集「馬拉松戰役」,除了講述公元前490年的馬拉松戰爭的歷史外,還特別解釋了「馬拉松」這項運動的名稱由來——為紀念在馬拉松戰爭中,奔跑了40公里而死亡的信使,結果這人竟然是並平凡。第六集「天山白龍之吼」更是有趣,結合玄奘三藏和經典神魔小說《西遊記》,這部小說的來源竟然也是因為並平凡,他穿著猴裝拯救玄奘一行人,所以《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就是並平凡。看到這裡中國觀眾可能會不開心,大罵文化挪用,怎麼大名鼎鼎的花果山「美猴王」孫悟空居然是日本人?還是個中學生小屁孩!

並平凡竟成了《西遊記》孫悟空的創作原型。(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還有經常出現在藤子·F·不二雄的漫畫世界裡的恐龍,在《T·P時光特警》中更是不會缺席:第九集「恐龍假期」,給大家科普了許多侏羅紀晚期的恐龍知識,其中提到的「侏羅獸」為最古老的哺乳類動物,故事還融入了「人類演化的起源為侏羅獸」的理論,像鼠的動物竟是人類祖先?

《T·P時光特警》還融入了人類起源的科學理論。

不過,動畫版《T·P時光特警》可不像《哆啦A夢》這麼老少咸宜,除了還原漫畫中的寫實血腥之外,同時結合不少現代社會議題,用更直接的方式探討人類社會、人生觀。

比如第八集「戰場美少女」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處處展現藤子·F·不二雄的反戰意識,也將日本高齡化社會的獨居老人問題融入故事中;第五集「狩獵女巫」批判15至17世紀歐洲的獵巫行動,講述流言蜚語的致命性,然後又帶到現代社會的「網路暴力」,「網路文盲喜歡火上澆油,社交媒體有時是個很可怕的地方。」最後一集則是以不宜居的地球帶出環保議題。

《T·P時光特警》出現毀滅的地球,帶出環保議題。(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時代與文化的巡禮,反映作者的藝術厚度

看《T·P時光特警》就像在看歷史故事一樣,基本上每一集都會結合真實歷史事件。過去藤子·F·不二雄在許多訪談中都提到,自己非常喜歡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所以《T·P時光特警》可以看作是原作本人的歷史觀之作。從恐龍時代到地球滅絕的遙遠未來,歷史大事如中國唐朝的玄奘西天取經、古埃及的金字塔秘密、1945年日軍沖繩島戰役的「菊水七號作戰」、1881年「OK牧場槍戰」…等等,漫畫裡還有不少歷史傳說,像是吸血鬼德古拉、浦島太郎。

因此,在《T·P時光特警》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建築、服飾等文化特徵,反應作者在藝術人文領域的厚度。從某個時期開始,作者就喜歡帶著相機到處旅行,從非洲到墨西哥、夏威夷、南美洲、中國,他所看見、收集並記錄的世界景象、古代遺跡,最終都反映在他的創作裡。

《T·P時光特警》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建築、服飾等文化特徵。

小鬼Q風潮的社會現象,讓「藤子不二雄」躍上舞台

藉由《T·P時光特警》的推出,藤子·F·不二雄的名字再度為世人緬懷,回溯他曾參與的「藤子不二雄」傳奇組合,是由為本名藤本弘的藤子·F·不二雄,和本名安孫子素雄的藤子不二雄Ⓐ,兩個人的聯合筆名。這對從小就認識的摯友,自1954年攜手勇闖東京、立志成為職業漫畫家後,就將原本的聯合筆名「足塚不二雄」改為「藤子不二雄」,當時他們一起創作了《海之王子》、《小鬼Q太郎》,而正是1964年開始連載的逗趣漫畫《小鬼Q太郎》,讓「藤子不二雄」名號首次躍上舞台。

「藤子不二雄」為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的聯合筆名。(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其實《小鬼Q太郎》剛開始連載時的迴響相當低迷,只連載了九話就暫時完結了,殊不知在停載後,編輯部收到大量讀者的來信,希望能讓《小鬼Q太郎》重新連載,所以兩人當時所在的工作室於三個月後合力讓《小鬼Q太郎》回歸。隔年1965年,這部可愛的漫畫迅速擴散到小學館的其他漫畫雜誌,並被改編成動畫在電視台播出,動畫第一集播出時,創下超過30%的收視率,於當時創造了「小鬼Q風潮」的社會現象,到處都能看到Q太郎的周邊產品。

當時漫畫多以SF科幻英雄為主軸,但過於飽和而勢微,而《小鬼Q太郎》這樣輕鬆搞笑的主題相當少,所以藤子不二雄就是剛巧掌握了「流量密碼」。然而,《小鬼Q太郎》因著藤子不二雄拆夥、藤子·F·不二雄逝世後,延伸複雜的版權問題,1998年後就沒有相關的漫畫、動畫、周邊商品出現了。當時在日本,一本《小鬼Q太郎》甚至可以炒作至數萬日圓。

《小鬼Q太郎》創造風潮,讓「藤子不二雄」躍上舞台。(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白藤子與黑藤子的迥異創作風格

實際上,《小鬼Q太郎》是兩位「藤子不二雄」最後一部合作作品,後來他們以聯合筆名分別進行獨立創作,而讀者也能從之後的創作中發現兩人的風格逐漸不同。1960年代,黑白寫實的「劇畫」風格逐漸盛行,使得原本受眾為青少年的漫畫雜誌,逐漸向青年族群擴散,促使安孫子素雄(藤子不二雄Ⓐ)於1968年創造出黑色幽默漫畫《黑色推銷員》。反觀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他的創作初心始終在於兒童漫畫,後於1969年畫出享譽世界的《哆啦A夢》。也因此,出現了「白藤子」與「黑藤子」的別稱,以區分兩位「藤子不二雄」。

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因創作風格越來越不同,分別被稱為「白藤子」與「黑藤子」。(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1987年,藤子不二雄這個存在了36年的傳奇組合,毫無徵兆宣布解散。1986年藤本弘被診斷出胃癌後,就和安孫子素雄提出了解散想法,其後各自將筆名改為藤子·F·不二雄和藤子不二雄Ⓐ。安孫子素雄曾於採訪中提到,「是我的側重點變了,開始畫黑色幽默漫畫是轉機,兩人的生活和作品都出現了差異。如果畫過於刺激的內容,會傷害到藤本的《哆啦A夢》。」其實,兩人分道揚鑣或許還牽涉複雜的版權問題,因共用筆名所以版權費用直接對半均分,但若是其中一人離世,因著《哆啦A夢》的著作權所帶來的鉅額收益,恐怕會造成兩家庭陷入紛爭的窘境。藤本弘可能就是在體認到這點後,認為是時候道別了。

實際上,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的深厚情誼,在許多採訪中都能看得出來。1996年藤本弘去世後,安孫子素雄曾表達,「我們是超越至親和朋友,無法說清楚的特殊關係。我是外向的,而他是學院派,正相反的個性,他的行動和思考都很純粹,在漫畫表現上純粹的部分是我無法企及的。」

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識於微時,分別於1996年和2022年離世。(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哆啦A夢》票房日本動畫電影史上最高

藤本弘所創造出的《哆啦A夢》,在他離開的這28年,依然有著無法撼動的地位。1977年因為《哆啦A夢》的人氣越來越火爆,小學館創辦了以藤子不二雄作品為主的《快樂快樂月刊》,1979年《哆啦A夢》正式改編成電視動畫,自此確立其不敗的地位。而1980年開始將《哆啦A夢》改編成電影動畫,此後每年都會有一部《哆啦A夢》長篇電影版,而電影版的世界票房,是日本動畫電影史上最高。

《哆啦A夢》在台灣曾經被稱為《小叮噹》。(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許多六、七年級生應該都還記得,《哆啦A夢》在台灣曾經被稱為《小叮噹》。起初,其風潮橫掃亞洲各地,其實並非日本主動輸出,主要歸功於盜版商,後來為遵循藤本弘的遺願,才於1997年由小學館授權在台出版,並將名稱統一為《哆啦A夢》。而這部漫畫的影響力驚人,甚至還有分析哆啦A夢文化現象的專書,使得名為藤子·F·不二雄的藤本弘,即使離開依然被人紀念。就像《T·P時光特警》和《哆啦A夢》一樣,故事永遠未完待續。

即使藤本弘已離世多年,他所創造的漫畫依然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文/蔡若君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