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彷彿一段找尋答案的過程。出道十七年,從模特兒到演員、接著拍電影,最近演了第一次的舞台劇,每次轉換之間,陳庭妮形容,「都是一次又一次反覆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也許是出道早,或因為是獨生女、從小就習慣自我對話,面對將近40歲的人生,她的每一個回答就像在腦海裡思考、排練過無數次般,「給自己設定目標,是好事,但不能眼裡只有那件事,現階段我想做的,就是好好迎接每個角色,感受他們帶給我的改變。」

台劇《幸福房屋事件簿》中,陳庭妮和蔡凡熙飾演房仲搭檔,聯手調查各種凶宅。

從小就沒有明星夢,嚮往當平凡的上班族

在影集《幸福房屋事件簿》中,陳庭妮飾演超業房仲陸安琪,和菜鳥房仲游大志(蔡凡熙飾)搭檔展開凶宅調查之旅,揭開每間凶宅背後的秘密,兩人也一起克服人生大小難題。談起這個角色,陳庭妮笑說,自己小時候常跟父母一起到處看房,長大出社會後,只要有空,也喜歡上網研究房源,還常幫忙朋友介紹適合的房子,「我真的是從小看房看到大,拿到這個劇本,就覺得很有趣、很接地氣。」加上母親以前是保險業務員,她對業務的工作並不陌生,所以,演出以房仲為主角的職人劇,單就理解和進入角色的外在世界,難度不算高。

不過,令她特別有共鳴的,反而是陸安琪的內心世界,「她其實是個寂寞的人,習慣用工作來逃避一切,」在劇中,安琪個性獨立、好勝心強,怕窮不怕鬼,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在工作上。但縱使外表光鮮亮麗,下班回到家,遭遇家庭、職場、感情困境,她也顯得無助徬徨,不擅長處理複雜的人際問題,更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

如同安琪在戲中常背著一個名牌包,「錢好像可以改變很多事,但她內心需要的,真的是錢嗎?她其實沒有太多物質上的慾望,她要的是認同感,一個可以跟她並肩作戰、一起承擔的夥伴。」陳庭妮說。

《幸福房屋事件簿》裡,陳庭妮飾演的陸安琪,有一群個性不同、卻互相支持的工作夥伴。

這樣的陸安琪,也讓陳庭妮想起曾經的自己。

她説,自己從小沒有明星夢,原本的人生想像,是當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過上簡單、安穩的生活。沒想到,十八歲因為參加凱渥夢幻之星選拔,獲得冠軍出道,變成伸展台上的模特兒,從此一腳踏入不平凡的演藝圈。

演戲遭遇撞牆期,曾累到像活體AI只會念台詞

模特兒才當不久,她便演起偶像劇,而且一演就是女主角,接著戲約不斷,2011年開始演出三立電視台的「真愛系列」(《真愛找麻煩》、《真愛趁現在》、《真愛黑白配》),給人甜美印象,讓她成為偶像劇一姐。看在外界眼裡,她星途順遂,但陳庭妮坦言,這段時期,卻是她最迷惘的撞牆期。

陳庭妮以模特兒出道,演出偶像劇走紅,讓她開始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演員。

「那時候真的累到都沒時間睡覺,回家也就是洗澡、洗完澡就進棚拍攝,反正你就是人到現場,可以把台詞講完就好。演到後來,我真的不太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來當演員?我好像只是一個說台詞的機器,就像活體AI的感覺,有把台詞說出來就好了。」

「繼續這樣下去,也沒有不好,但好像可以預知自己未來五年、十年的生活,感覺我好像就這樣了,就是這樣子了,這對我來說,好像有點寂寞。」

她問自己,「如果未來的每一天都是這樣,我會快樂嗎?」

心中既然有了疑問,那就試著找答案吧。陳庭妮說,自己個性務實,一旦遇到問題,就會付出行動、設法解決,「演了那麼多戲,以為自己很會演戲,但其實根本不了解,等於要打掉重來。」

明白標籤永遠撕不掉,從好的那頭長出不同的樣子

於是,她決定走出偶像劇、跳脫舒適圈,察覺自己表演厚度不夠,就從大量看戲、看書開始揣摩,接連到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和台北藝術大學進修表演,試圖讓自己歸零,重新學習如何當一名「演員」。

她也開始挑戰過去未曾演過的角色,像電影《失控謊言》裡的記者、《盜命師》的鋼管女郎,或是台劇《火神的眼淚》中的消防員,透過不同角色、不一樣的表演方式,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自信心。

陳庭妮為了演出《火神的眼淚》消防員一角,特地剪短髮、健身練壯。

「曾經也很想撕掉自己的標籤,但其實有一天,會發現根本撕不掉,因為那就是我的其中一個面向,既然撕不掉,為什麼不順應它?看見它好的一面,然後長出不一樣的樣子。這些都是反覆跟自己對話,才能留下來的東西。」

有時,太過投入演出,當戲一殺青,她也曾找不回自己,「那種感覺很可怕,很巨大的寂寞,很像有殼、卻沒有靈魂,我好像是這個角色,又好像是陳庭妮,但角色離開了,陳庭妮有得到什麼嗎?不知道……。」她形容,自己曾被如此強烈的失落感包圍很長一段時間,彷彿整個人遺失在宇宙之中,只能像撿拾碎片一樣,慢慢把「陳庭妮」拼湊回來。

隨著時間過去,她漸漸找到方法,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適度把時間留給自己。她找回自己的方法一樣很務實,就是運動跟看房,「像找到一個開關,瞬間切換成不同狀態,做一些平常會做的事,找回自身的生活感,這可以讓我快一點回到陳庭妮的狀態中。」

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陳庭妮透過運動,來找回屬於自己的踏實感。

家是內心安全感來源,看房想像人生故事是一種療癒

而看房,更給了她踏實的安全感。陳庭妮回憶小時候,因為常一個人,她最喜歡坐在公園裡,看著對面大樓的每扇窗戶,點起一盞一盞的燈,在她腦海裡,每扇窗裡藏著不同故事,「我可以自己填空,想像那些故事是什麼,尤其我最喜歡聖誕節的時候,在外面開始可以看到一點點的裝飾,這對我來說是很療癒的過程。」

「剛來台北的時候,常覺得自己沒有『家』可以回去,」十八歲獨自從台中北上工作的她,也透過看房、買房的過程,建構自己對「家」的想像。對她來說,家是生而為人的安全感來源,是避風港、是她和所愛之人一起打造的堡壘,不管身在何處,「家,一直都會在心裡。」一路走來,轉換在不同角色間,陳庭妮透過表演認識自己,從中找尋人生解答。即便有點像靈魂拷問,但她相信,真正的答案,永遠要往內挖掘,而不是向外追尋。

陳庭妮擔任台灣世界展望會大使,前往孟加拉,探訪當地婦女與孩童。

採訪撰文/Ada Kang
責任編輯/許容榕、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