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文化橫跨地理侷限,長年影響著台灣,不過回顧過去歲月,要真的能橫跨時代、性別,一提起名字就反射性地勾勒起人物與故事雛型的作品,《怪醫黑傑克》絕對榜上有名。這部由被譽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手塚治虫於1973年開始連載的作品,不僅奠定了醫療漫畫的基石,更藉由其獨特的視角,深入探討了生命的價值與醫療倫理等永恆議題。歷經半世紀,作品依然不斷被改編、討論,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與哲思,甚至橫跨時空、歷久彌新地適用。

連載之初迎來公司倒閉低潮,想要畫漫畫的想法更加強烈

《怪醫黑傑克》講述了一位無照醫生的傳奇。主角黑傑克,本名間黑男,是一位擁有超凡手術技術的天才外科醫生。他向權貴病人收取高額診療費,在醫療界中常被視為不道德的密醫。這樣的「主人公像」是讓人們不熟悉的:不依附在任何一個組織中、沈默寡言、臉上有巨大傷疤,然而,內心卻懷抱著對生命的無限熱忱與敬意。

起初《怪醫黑傑克》只是一篇預計五話的短期連載,開始連載的1973年,手塚治虫剛經歷了動畫製作公司「蟲製作」與另一家管理版權與出版的公司雙雙破產之低潮,不過後來在讀者的好評下持續延續,最終成為手塚治虫的代表作之一。曾擔任過手塚治虫16年經紀人、後來擔任株式會社手塚製作代表董事的松谷孝征就曾提到:「可能是因為兩家公司倒閉之後的緣故,對於老師來說反而感到輕鬆了。特別是在1972年至1973年這段期間,比起之前畫漫畫的時間減少了,所以『想要畫漫畫』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了。」

《怪醫黑傑克》故事採用單話完結的形式,將戲劇元素巧妙濃縮進週刊雜誌有限的篇幅中,反而激盪出節奏明快的娛樂性。透過不同的醫療案例展開劇情,呈現病患的身份與生命故事、家屬與周邊人的關係與反應。在這些故事中,黑傑克必須挑戰難解的疑難雜症,甚至得處理超出科學認知的怪病,病例跨越了現實與想像的界限,但即使帶有天馬行空的成分,最根本上的精神,依舊能讓讀者藉此深思更廣泛的醫療議題,並直視生死課題。

健民修練所的苛刻經歷,萌生強大的反極權意識

1928年,手塚治虫出生於現今的大阪府豐中市一帶,童年時期便對戲劇、電影、天文學和昆蟲等領域展現濃厚興趣。然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為了提升國民體力,設置了所謂的「健民修練所」,手塚少年當時也遭受到嚴苛對待,甚至曾因敗血症差點失去手臂,因此他不僅萌生出對戰爭與極權主義的強烈反感,也意識到了醫療的重要。後來,手塚治虫進入大阪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就讀,並考取了醫師執照、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雖然手塚治虫最終選擇走向漫畫家的道路,但醫學背景為他日後創作《怪醫黑傑克》提供了專業基礎。

說起手塚治虫的形象,許多人都能勾勒出西裝筆挺、戴著貝雷帽的模樣,不過曾長年擔任過手塚作畫助手的福元一義曾回憶,手塚在工作時常常只穿著背心、紮著頭巾,「像肉體勞動者一般」專注地作畫,「用眼神吞噬般地描繪著」。看過《怪醫黑傑克》的人,想必對作品俐落的線條印象深刻,在描述手塚治虫工作情境與創作歷程的寫實漫畫《怪醫黑傑克創作秘話》中,提到手塚的工作室通常會有7到8名助手協助作畫,在他的嚴格把關下,整部作品的線條風格始終保持高度統一,很難分辨出哪些部分是助手所畫。

《怪醫黑傑克製作秘話》

松谷孝征也分享過有一次驚險的經驗。當時差最後一頁就完成一話了,手塚詢問助手:「這次的故事如何?」當其中一位助手回答「不太好」時,他淡然留下「請給我8小時」的話後,便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松谷孝征回憶那時已經是晚上12點,但即使讓負責的編輯、印刷公司和排版人員都等著,最後還是如同承諾,在接下來的8小時內重新畫完了全部20頁。完美主義的展現,也讓《怪醫黑傑克》風格一致,每一頁是充滿細節的努力結晶。

經典台詞:醫生是為何而存在?

從1977年第一次改編成電影《眼眸中的來訪者》開始,《怪醫黑傑克》就不斷被翻拍成各種影像作品。在真人版作品中,從宍戶錠、加山雄三、隆大介、本木雅弘、岡田將生,到2024年第六代的高橋一生,每位演員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詮釋這名既矛盾、複雜又充滿魅力的角色。動畫也推出過以劇畫風格、重新詮釋角色造型的出崎統導演版本,以及手塚長男貼近原作精神的手塚眞導演版本。

2024年高橋一生版本的《怪醫黑傑克》真人版
2024年高橋一生版本的《怪醫黑傑克》真人版

不同版本、媒介各有討論與正反評價,但這部堪稱改編最多次的手塚治虫作品,為何能歷久彌新?關鍵在於它探討的核心議題具有「永恆性」。手塚治虫透過黑傑克的故事,提出了許多一針見血的詰問:醫生是否應該介入生死?救治生命是否一定能帶來幸福?即使科技日新月異,醫療真的進步到了半世紀前難以想像的程度,這些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更顯重要。

故事中的經典台詞:「醫生是為何而存在?」
故事中的經典台詞:「醫生是為何而存在?」

現代醫療劇中常常會描述著主角(醫生)醫術之高超,畢竟在醫院這樣一個日常的場域中,出現了「超級英雄」般的存在,還不夠戲劇性、不夠有代入感嗎?因為英雄不僅解除人們的困境,也拯救人們的生命。手塚治虫先生創作《怪醫黑傑克》的目的並非是想介紹醫療技術,他曾在《拯救玻璃地球》一書中提及:「黑傑克可以治療任何患者,因此患者的壽命當然會延長。不只是他,先進的醫療機構也不斷地救治患者,延長生命。結果,社會上死亡的人減少,高齡者增加,社會逐漸傾向老齡化,不是嗎?」黑傑克的煩惱落在更遙遠的彼方,僅只是延長生命,未必能獲得幸福。但無論如何都想要救回眼前的生命,亦是作為一名醫者的堅持,以及作為一個人的倫理底線。

2024年巡迴日本各地的《手塚治虫 怪醫黑傑克展》海報
2024年巡迴日本各地的《手塚治虫 怪醫黑傑克展》海報

生命的尊嚴、醫療倫理的底線、科技發展與人性的平衡,都逐一 一一在故事中鋪陳。作品中的經典橋段很多,但最常被提到的〈手術的順序〉一話中,黑傑克必須決定要先救治山貓、嬰兒還是議員,而他最終選擇按照傷勢輕重而非身分地位來決定手術順序。手塚治虫想要傳達什麼?從一話放大到一整部作品的創作精神:醫療並非對權力的迎合或是金錢的比重,而是「拯救生命」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松谷孝征也曾在訪談中分析,經歷過戰爭的手塚在《怪醫黑傑克》以外的作品裡,也持續呼籲著戰爭的悲慘以及生命與和平的珍貴,「我想這個情節正是因為他認為人類、動物和植物,都是擁有生命的珍貴生物,才會創作出來的。」即使跳開對作品的詮釋,救援判斷的基準,在今日的分診(Triage)議題中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手塚治虫曾說:「漫畫是孩子們會看的東西,所以不能發表自己都不滿意的作品。」對創作的嚴謹態度,以及對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怪醫黑傑克》成為了一部真正的經典之作。

文/昭和女子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到公視+線上看《怪醫黑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