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戲的時候眼神透露著悲傷,沉默的時候神情堅毅,連炳發(Liên Bỉnh Phát)渾身散發出的神祕感讓人不由得被他吸引,但一轉身,他卻又瘋得可以,話匣子一打開完全停不下來,笑著說自己真的不講話會死,不聊天也會死。不管在不在工作的狀態,他總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不懂的事情抓到人就問,想做好就學,對於作為演員這件事有夠執著,曾經大半夜在房間揣摩殺人魔角色,跟著電視裡的角色一起變態地大笑,把媽媽嚇個半死,「我媽還跑出房間問我怎麼了,以為我真的出了什麼狀況,但我其實只是很投入在角色的想像裡。」連炳發說著這個故事,邊露出真的很像殺人魔的狂妄笑容。


給自己兩年時間衝刺,反正也沒什麼好失去的
在成為演員之前,連炳發念的是「越南學」(註),畢業後當過一陣導遊,也短暫做過其他工作,但隨著自己開始離家生活,學習獨立,對於周遭的事物變得越來越敏感,「我從小就有一個富足、溫暖的家庭,一切都很順遂,但到了一個階段後,我清楚知道自己背後沒有家庭、父母、兄弟姊妹的支撐,凡事都必須靠自己,要努力做好所有的事情。雖然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但我慢慢地變得容易感動,不只是看電影,甚至當我在路上看到一些事,我也會比以前多在意一些。」




這樣的自我覺察,讓他開始對於演藝感到興趣,想去試試看自己能不能將這些感受化作對角色的同理。於是,他給自己兩年的時間發展,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個產業。不同於多數演藝人員年紀輕輕就出道,那時的連炳發已經20好幾,但他努力看書、研究、參加各種培訓課程,「那時我也沒有人指引,只是看到哪裡有開課我就去登記。但其實這些課程只給我一個對演技的基本概念而已,沒有太大的幫助。」追夢的路上當然也沒有那麼簡單,連炳發試鏡過很多次都落選,也演了幾個跑龍套的情境喜劇角色,但機會一直沒有降臨到他身上。
「那時候的我,可以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我就給自己這段時間,所以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好失去的。」當時的連炳發能試的就盡量試,反正要衝刺就是這兩年。直到2017年底,他終於獲選演出他的首部電影《雙郎》(Song Lang),正式開啟他的演藝之路,「《雙郎》就像一扇門,是名符其實的那種門,讓我從一個領域跨到另一個領域,就像我們要進入一個新世界時,要先開門,才能踏入。」




一切的到來都是個機會,克服壓力的感覺超級爽
《雙郎》劇情描述一位討債的黑幫成員和戲曲演員的微妙情感,這部越南的BL電影讓連炳發一鳴驚人,不但人氣直線飆升,他更以此片獲得東京國際影展「東京寶石獎」與越南金風箏獎最佳男主角,被譽為「越南影壇的新發現」。「試鏡獲選第一部電影的演員後,經歷的拍攝過程才是我學到最多的時候。」連炳發說,《雙郎》的導演Leon Lê對他而言不只是導演,更像是演技的老師,由於導演是越裔美國人的關係,許多思維也都相當先進,影響了他非常多。在工作之餘,他們也都保有相同的愛好,聊了許多彼此當背包客旅行的經驗,他們是好同事,也更是生命中的好朋友。


這部作品真的替連炳發打開了那扇「門」,某次台灣《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劇組的製作人看到了《雙郎》,決定要找他來試試范文寧一角,跨海寄了邀約信給他。「那時候收到信,我覺得,哇!我真的好幸運,我這剛入行的菜鳥,竟然就可以與國外的電影團隊合作,這不是每一個越南演員都可以有的機會。那是一個機會,一切的到來都是個機會,我只會去思考要如何去抓住這個機會。」不會中文的他,為了《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努力學了兩個月的中文,參加工作坊接受專業的醫生指導,從基本的理論到縫合的技術無一不漏,甚至每天都還把器材帶回家去練習。
雖然此時的他已經開始被各大媒體稱呼為「越南影帝」,但第一次在海外的作品擔任主角,連炳發確實承受了不少壓力,「有壓力就必須努力,能克服壓力的感覺會超級爽!」但對連炳發來說,《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中真正讓他感到壓力的,不是中文也不是手術開刀,而是情緒的表現張力。他回憶起一場最難演的戲,是范文寧在尋找小蘋果的父親時,看到了外籍移工住在一個又小又臭的地方,心疼自己的同鄉之餘,也開始厭惡壓迫他們的台灣人,當晚見到了鄭琬平(張鈞甯 飾)忍不住就情緒大爆炸,「為什麼我們在國外的越南人命運就如此不堪?范文寧一邊這樣想,還要照顧著自己的媽媽,人生的一切好像都在谷底,走投無路了。」


由於是在雨中進行這場戲,連炳發身體不耐寒,再加上這是一場放在開拍沒多久就先拍攝的重頭戲,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越想著急著做得快、做得好,就越容易出錯。每次做錯都要重來,重來又更花時間,拍到太陽都快出來了,而且一次拍攝就要浪費水車的錢。那時所有人都在等我演好,那種壓力真的超恐怖!」在經歷了這樣的演出後,他也才深刻明白,原來在台灣還有這樣生活著的越南移工,也不只是有學識淺薄或沒有能力的人才會當移工,他想藉著「范文寧」的角色,改變大家的刻板印象。


一個人的時候才會有安全感,才能坦然做自己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中的范文寧個性沉重壓抑,從一個在越南的專業醫師,來到陌生的台灣變成一位非法移工,在一個被壓迫的環境中被社會孤立,對周遭的事物充滿了仇恨,連炳發要演好這個角色,必需要挖掘自己很深的部分,把內心過往敏感的一面掏出,才能建立起連結,「人在敏感的時候,在思考和想法方面會比較成熟,這跟范文寧的情形比較,我想只有形式上的差別,但本質上是相同的。這樣的『敏感』是演員的素質,讓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使用。」放大心中的敏感,設身處地的站在范文寧的立場,連炳發就能用角色的心情去面對劇中的一切,而在他的眼中,范文寧最大的特質,還有「堅強」。




「我認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前我念哲學有讀到。同樣的事物,看在這個角度是『陽』,但以另一種標準來衡量,他又是『陰』。正因如此,我們把堅強看成一個強項或是一個優點,外人會覺得這個人很堅韌,看到好的一面,但人們看不到堅強者的內心很孤單。」連炳發分享,就像他自己很喜歡一個人看電視或是電影,因為他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他才會覺得有安全感,可以坦然做自己,「在眾人面前我通常不會讓人看到我的這一面,只有在沒有人的地方,堅強的人才會允許自己脆弱。」




自詡也想做個堅強的人,連炳發在演完《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後,范文寧這個角色對他影響深遠,他的敏感、堅強、成熟,都成為他人生的重要養分,而在角色之外,這次和台灣劇組共事拍攝經驗讓他受益良多。他笑稱在演出台灣電視劇之前,自己小時候也有著迷過林志穎主演的《放羊的星星》,台灣影視作品呈現出來的色調(Vibe)也是他覺得有魅力的世界觀,「我甚至喜歡到現在我發照片修圖的時候,我都想要呈現那份心情和那個濾鏡,那就是我對台灣的印象。」他邊說邊翻起自己手機相簿的照片,秀出一張張帶有點懷舊感和夕陽色氛圍的街景和人像。
「現在的我非常熱愛也熱衷於演戲,所以我幫自己訂出的目標是:任何一家不論國內外影視公司要找越南演員時,我就必須出現在他們的名單裡!」連炳發霸氣十足的總結著他的夢想,眼神裡閃動著永不放棄的某種信仰,就像范文寧一樣。


註:越南學系的越南本籍學生除了越南語能力外,目標以成為教導外國人越南語及介紹越南社會文化的人才為主
拍攝統籌/朱予安
採訪撰文/朱予安
攝影/蔡耀徵
美術/Haley
燈光/大鈞
服裝造型/Cheryl @cheryl.kaocc
妝髮/Nina、Austin
核稿編輯/李羏
《The Outlaw Doctor化外之醫 》公視+ 現正熱映中 EP1 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