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檔《大嘻哈時代》攪動台灣饒舌圈,節目製作人周祐楷聊起,近年非國語創作的蓬勃發展,多少受茄子蛋那一批的創作者影響。回顧2018年,茄子蛋以首張專輯《卡通人物》奪下第29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最佳新人獎。同年底,專輯收錄的歌曲〈浪子回頭〉,隨著林俊傑、任賢齊等知名歌手的公開演唱,以及中國歌手楊坤於音樂節目《歌手》的翻唱,使其瞬速竄紅,抖音、B站(bilibili)、微博等社群平台出現上萬則翻唱短片,中國網友評價:雖不知其意,卻深感其情。

「音樂沒有語言的隔閡」這是周祐楷此次製作台語樂團節目《海味61號》的初心,亦是目標,「我覺得滿特殊的狀態是, 18歲到30歲之間,想要講台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可能因為這幾年有很多不一樣的創作都是以台語為主,從茄子蛋或其他的流行音樂開始,因為覺得這首歌很棒,進而學習怎麼唱、在講什麼。」

主持人「全聯先生」邱彥翔與2020年成立的核果人NUTS樂團。

讓音樂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主持人Ralf給予安全感

節目名稱《海味61號》,自由又「海派」,讓人立刻聯想到蘊含著多元價值、追求自由等精神的獨立音樂圈。實際上,該名稱源於公視位在高雄的影棚「新光路61號」,以高雄海港的人文風情為意象,介紹台灣充滿活力的音樂人。第一季即以此為核心,在一家酒吧中,透過類戲劇的形式,將過客的人生故事與樂團歌曲串連起來,宛如酒吧版「深夜食堂」。

然而,周祐楷在承接了第二季的製作策劃時,則調整了原有的敘事方式,將更多的話語權放到音樂人手中,透過主持人邱彥翔(Ralf)與樂團成員的訪談,讓他們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上一季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樂團的成員好像沒有太多的篇幅,好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開始創作台語歌。」這或許就是來自於音樂人/愛音樂的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在他們的心中,創作者及其創作始終是主角。

 邱彥翔到彰化訪談929樂團主唱吳志寧。

周祐楷表示,在台灣,樂團創作者不像主流音樂圈,他們相對缺乏機會和訓練去闡述創作理念,再加上獨立樂團成員獨特的性格,更需要有一個角色加以引導,這就是第二季加入主持人的主因,「我和Ralf認識很久了,他其實私底下在聊天的時候都是講台語,他是高雄小孩,然後他參加音樂祭的經歷好像快20年了,對於樂團圈、台語創作圈都熟,所以第一個就想到他。」

此外,也因為邱彥翔的存在,受訪團員也有安全感,「滿謝謝Ralf的,有好幾個團都是因為有他願意來。像是巴奈不參加電視節目的,就說主持人是Ralf,然後她就全聯先生喔!好好好!」

巴奈因主持人為邱彥翔,難得答應上節目。

Live Session形式與國外接軌,焦點回歸音樂

而第二季的節目要如何破圈,是周祐楷此次的首要目標。破圈不只意味著要打破既有收視群的界線,更為模糊國籍/語言的框架。《海味61號》同時上線網路平台和傳統電視,兩項載體於觀眾年齡層上有顯著差異,「我覺得用外景聊天的方式,讓電視平台上的觀眾比較有帶入感。」

棚內樂團表演的錄製,他則效仿國外Live Session形式,以乾淨簡潔的畫面,取代繁複的傳統棚內佈景,「就是不一定要有台灣的印記,如果今天放在YouTube平台,或是在其他社群被轉傳,不管是什麼樣國籍的人,在看演出時會是沒有門檻的。」周祐楷進一步舉例,YouTube音樂頻道COLORS,即以簡約單色而繽紛的布幕為背景,純粹展現演唱者現場演出功力,吸引了近800萬的訂閱人次。

第二季效仿國外Live Session形式,以簡約乾淨的佈景輔以燈光效果,打造新世代視覺風格。

另外還有韓國ONSTAGE(온스테이지)、Dingo、美國NPR Live Sessions,皆是同樣概念,「COLORS它的演唱者有唱中文的、有唱法文的,各式語種都有,觀眾不一定懂這麼多語言,但是可以從這樣的觀賞形式,理解到作品有沒有觸動到。」周祐楷認為,電視傳統佈景的意象,或許只有台灣觀眾看得懂,而若要回歸到音樂本身,並打破疆界讓台灣創作走出去,就要用新世代的語境以及美學,和國外聽眾接軌。

優化硬體設備,成音系統全採演唱會規格

《海味61號》每集介紹兩組樂團/歌手,每組三首曲目,為呈現現場表演的最佳臨場感,周祐楷優化所有硬體設備,「我覺得音樂節目應該就是幾個重點,畫質要好,聲音處理要好,基本上就贏一半了。」除了以4K相機取代電視廣播系統攝影機之外,成音系統皆採演唱會規格,「我們全部都是分軌收,譬如說鼓有大鼓、小鼓、銅拔,每一個都是一個麥克風,所以每一個樂團演出大概是35軌,每一軌是一道聲音,有點像在做唱片,然後再回去請專業的混音師去調整。」

此外,完成的混音另外輸出成網路版和電視兩個版本,以降低聲音在電視傳輸中所造成的頻率耗損,「因為頻率不一樣,《大嘻哈》就是這樣做,所以聲音才會跟其他節目不一樣,但就是很花成本。」

周祐楷坦言,做這檔節目沒有賺錢,當時承接項目的時程也稍倉促,可主題是獨立音樂圈,又聚焦台語創作,其在市場上的資源相對欠缺,「如果有這樣的平台能幫到來參加的人,就要有一個共利和信任的機制。他們答應了來參加節目,但如果我給了他們不好的聲光效果,或是出去的東西不如他們的預期目標,那就⋯⋯。所以我覺得我們至少要做到這件事情。」

難以避免的斜槓人生,極少數樂團能走向職業化

節目開始的主題曲的聲音就十分耳熟,來自董事長樂團「吉董」吳永吉那飄撇(phiau-phiat)如海風吹的嗓音。而吳永吉同時作為節目顧問,另還有吉他手「白董」杜文祥為執行製作人之一,「他們就是台語創作的大家長,所以有他們的參與,樂團也會更放心。」

第二季邀請參與的樂團/歌手,網羅了饒舌、民謠、搖滾、電子、藍調等不同音樂風格,年齡層跨度大且新舊交融,比如《大嘻哈時代2》奪下冠軍的「嘻哈茄子蛋」阿跨面、兩度登上金曲舞台的百合花、唱出鄉土詩意的淺堤樂團⋯⋯等。周祐楷分享,其實在圈子裡默默耕耘的台語獨立樂團不少,但創作的成熟度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我們現在盡量找的是可以存在於分水嶺以上的,就是作品有機會被討論的。」

邱彥翔與阿跨面。

許多玩團的成員,或可說絕多數,都過著斜槓人生。節目企劃黃郁雯補充,像是台青蕉樂團另一個身份為旗山蕉農,「他們創樂團就是要推廣香蕉,所以我們真的是去他們旗山的辦事處,然後他們還請大家吃自己種的香蕉!」還有震樂堂則同時是廟公,音樂創作融合廟會元素,風格鮮明,「錄製的時候有遇到農曆七月,所以他們就有說那時候不能錄音、不能表演,要過七月才可以!」

邱彥翔與台青蕉樂團。

如何在追求夢想、自我與妥協現實、社會期望中取得平衡,是避無可避且難以擺脫的命題,因為極少數樂團能走向職業化,要想發表作品,就得自己發行,自己做行銷,偶爾爭取到免費的音樂祭演出,缺乏舞台,鮮少曝光,「他們就真的很辛苦,現在的困境就是這樣。」

周祐楷長期深耕音樂領域,他認為台灣影視音樂圈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生態鏈,「所以如果《海味61號》有機會變成一個平台,提供優質的台語創作,多元的台語創作,新生代的台語創作,可能還是需要影視的扶持,不管是電視公司或唱片公司,如果有更好的環境製作這種音樂類型的節目,這樣才有真的幫到他們。」

到公視+線上看《海味61號》

採訪撰文/蔡若君
責任編輯/朱予安、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