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三位學生拍的紀錄片《腳尾米》,以「狗回魂」和「拍賣運氣」兩則虛構的新聞事件,探討台灣媒體亂象。該片觸發導演蘇奕瑄欲探討媒體本質的慾望,成為她後來在《零日攻擊》選擇以「媒體諜報」為主軸、拍攝第八集〈ON AIR〉的驅力。「我一直對於『媒體』它擁有的力量,是非常好奇的。它很像魔戒,可以去做好事,但有時候它做了壞事,是會影響人的。」

故事靈感源於《美國之音》真實事件

電影裡的魔戒腐蝕心智,如同媒體擁有「滲透」的強大魔力。做田調時,蘇奕瑄讀到郭文貴當年在《美國之音》接受採訪的案例,原要全程直播,不剪接,卻在中途被強制斷訊(註)。該事件引發媒體高層遭收買的疑慮,黑箱內幕眾說紛紜,這即為〈ON AIR〉故事靈感來源,「連《美國之音》都可能被操控,何況是台灣呢?媒體偏向某些立場、帶風向,我覺得大家一定都知道,所以思辨很重要。」

 《零日攻擊》第八集〈ON AIR〉以新聞媒體探討資訊滲透。
 《零日攻擊》第八集〈ON AIR〉以新聞媒體探討資訊滲透。

媒體的演進以光速般更迭,新聞台不再是唯一主流,社群平台創造流量所演變的自媒體,輔以AI科技的加持,皆使資訊滲透更加輕而易舉,真偽難辨。因此,〈ON AIR〉揉進關於滲透的現代科技:電子晶片、網路微型攻擊、斷網等等,「好像是馬祖,剛好在我寫劇本的時候,因為海底電纜斷了,就斷網斷了差不多一個月。」蘇奕瑄原本試著說了一些專有名詞,「像是斷網時候的『微波備援系統』,原劇本還有寫到『星鏈』,是不是資訊量有點大!但這些東西都變成Database,如果不去做田調我也不知道。」

她坦言,起初相當糾結,擔心訊息無法在60分鐘內交代清楚,又怕觀眾如霧裡尋花。後來看了探討媒體生態的影集《新聞急先鋒》,她就決定放下,「裡面有很多他們的政治背景、社會脈絡,有時也會看不懂,但卻可以理解他們到底為何而爭。所以得要保持一個戲劇性,這就是取捨吧。」蘇奕瑄玩笑地補說,「影視作品不是一個教科書,如果觀眾要知道的話,請自己去Google!」

高橋一生和許乃涵於劇中扮演夫妻,所負責的科技公司牽涉統戰。 
高橋一生和許乃涵於劇中扮演夫妻,所負責的科技公司牽涉統戰。 

〈ON AIR〉有兩個結局,影像紀錄時代的能力不該被拋棄

直播斷訊是〈ON AIR〉片尾高潮,然而,這也是蘇奕瑄撰寫劇本時最糾結之處:該不該像真實事件那樣中斷直播?「戲劇還是有一個要傳達的概念和意念吧。讓這個直播可以繼續下去,比較符合我在這個故事裡想表達的。對我來說,它有某種社會責任在,所以它沒有辦法是那樣斷掉的結局。」

實際上,她拍了兩版結局。片中,主播夏宇珊(連俞涵 飾)和藤原偉(高橋一生 飾)這對大學時期的舊日戀人,多年後於新聞導播室裡一起為信念而戰,兩人曖昧的情感,軟化了堅硬的故事調性,結局收在兩人對視的鏡頭;另一結局則是對視完後,夏宇珊才對著播報台前的攝影機說最後一句台詞:「戰爭,早就已經開始了。」蘇奕瑄選擇了後者,「這樣故事會收到一個比較大的格局,我覺得這是一個滿大的取捨。」

她像是對自己感到有些無可奈何,自嘲地說,「其實我之前拍的作品,結局都是在不確定中長出來的。有時候會覺得,角色好像已經長到了一個,我不能把他硬塞在原本結局下的感覺。」

連俞涵飾演的新聞主播夏宇珊,一反過去柔弱嫻淑女子的螢幕形象。
連俞涵飾演的新聞主播夏宇珊,一反過去柔弱嫻淑女子的螢幕形象。

蘇奕瑄向來擅長人物情感刻畫,如短片《家族無共識》中的各方親戚,為賣不賣祖墳而在餐桌底下的暗流湧動;長片《青春並不溫柔》裡的兩人三腳,以及同志身份認同的無聲嘶吼。

「這一次看〈ON AIR〉,可能跟我其他部很不一樣,一開始我就說,我要寫一個商業片!」她試圖走出文藝片的格式,以商業形式碰撞深度議題,「我並不排斥商業片,像《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也是完整的商業片,節奏和該煽情的部分都有,也有人性的掙扎。」聊起電影,蘇奕瑄餘興未盡,「我覺得電影花那麼多錢,不應該只是一個消費產品。它是可以記錄時代的,我們不應該拋棄這一個它原本有的能力。」

〈ON AIR〉也出現蘇奕瑄過往作品經常呈現的社運場景。
〈ON AIR〉也出現蘇奕瑄過往作品經常呈現的社運場景。

看見連俞涵個性中的堅毅,高橋一生靠追問細節建構角色

《青春並不溫柔》裡的魏青,拿著卡繆的《反抗者》對季微說:「我們都生活在一種荒謬裡,因為現實和理想充滿了落差,所以反抗,才能感覺活著吧。」〈ON AIR〉中的夏宇珊,同樣帶著反體制的叛逆:她怒嗆失去媒體良知的上司,排斥物化女性的衣著,為新聞專業屹立不搖。蘇奕瑄不好意思地大笑,「好像我的女主角都這樣!」她將夏宇珊設定為一個不再年輕、面臨職業危機的主播,於壓力中不願隨波逐流,「那她沒辦法淪落,就要為那個選擇做出犧牲。」

蘇奕瑄與連俞涵相識於12年前的短片作品《失物招領》。她眼中的連俞涵,不是《茶金》裡端莊嫻淑的千金小姐,也不是《一把青》中柔情似水的純潔少女,「她其實內心有一些很Tough的部分,我覺得這個東西都沒有在影視被選擇、被顯現出來。可能就是,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女性創作者,那男性視角下就覺得她是那樣。」

高橋一生與蘇奕瑄、連俞涵合影。
高橋一生與蘇奕瑄、連俞涵合影。

而談起高橋一生,她從一開始得知合作可能性的不可置信,到後來在拍攝現場常感敬佩不已,「他常常問一些很細緻的問題,對角色建立非常非常完整。」比如藤原偉和妻子要躲避追捕、潛入電視台所坐的車,「他問,是什麼車?計程車、私家車還是公司的車?因為什麼車來,代表整個隱密感是不一樣的。」

藤原偉為台日混血,與夏宇珊在中國唸書而相識,角色設定串連現實中微妙的地緣關係。而那個「參加抗議被抓的室友」,隱藏著當年無疾而終的戀情背後,所真實上演的抗爭運動: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於各城鎮引發的藏人抗議事件。「我們當初的設定,他的室友是一個西藏人,但後來擔心越講越複雜,在那個Moment下資訊好像多了,所以就沒有特別交代。可能要看這篇專訪才知道!」

高橋一生與連俞涵在劇中飾演一對大學時期的舊日戀人。
高橋一生與連俞涵在劇中飾演一對大學時期的舊日戀人。

台灣缺乏思辨教育,創作者用作品挑戰觀眾

這一年,蘇奕瑄一直在研究Threads,驚人的流量,病毒式的散播,盲目地跟風,「現在,眼見都不一定為憑了。」她在〈ON AIR〉提出疑問:關於資訊滲透,關於思辨能力,然而該如何面對?她語氣無奈而坦誠地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又要講到教育,台灣並沒有一個思辨的教育。我覺得創作者是提出疑問,然後觀眾可能要自己想辦法去解,這就是戲劇的作用吧。」

聊到最後,蘇奕瑄又露出那閒話家常般的輕鬆神態,「如果可以,我也好想拍《我的完美日常》那樣的電影喔,多好!但我們面對的狀況就是這樣,如果都不講,誰來記錄這段歷史?」她在拍完《青春並不溫柔》後,就接受了自己的生命命題,大概脫離不了反抗權威,或說女性如何在體制中反抗的故事,「夏宇珊為了她自己的理念奮戰,感覺我的故事裡面的主角都太天真了,可能跟我本人一樣!可能整群《零日攻擊》的工作人員導演製作人演員都太天真了。」

採訪撰文/蔡若君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圖片/牽猴子提供

到公視+看《零日攻擊》

註:中央社報導,美國之音2017年4月直播中國流亡海外富商郭文貴的專訪時突然節目中斷,引發中共是否介入新聞自由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