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認知作戰的內容,所以我和編劇有個共識,這集不可以變成是一種認知作戰。」導演趙暄分享,當她知道自己在《零日攻擊》負責執導的第四集〈Mind Fuck〉內容,是關於網路現象、AI演進發展造成的認知作戰,她和編劇一致認為,這集不能淪為某種價值的洗腦宣傳。

(本篇專訪有多處爆雷,請看完本集後再閱讀)

尋找投共網紅的可愛之處,因渴望依戀所以易被滲透

〈Mind Fuck〉講述一個沒沒無聞的網紅智琪(陳妤飾),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來自中資的平台,她在平台方的拉拔下嘗到爆紅的滋味,於是她創作的內容從分享日常生活到專攻政治評論,一步步成為我們口中被「染紅」的網紅。

陳妤飾演一位默默無聞的網紅智琪,認真經營頻道但一直不紅
陳妤飾演一位默默無聞的網紅智琪,認真經營頻道但一直不紅

過往談及認知作戰,不外乎如何影響民主選舉、地緣政治,甚至是怎麼形塑出一個具規模的商業模式,這類的新聞專題、論文數量不少,需要客觀及實事求是,相較之下,戲劇創作則多了想像力的空間。於是導演趙暄定調,〈Mind Fuck〉並非要論斷這些角色的是非對錯,而是要讓觀眾理解,一個人的認知形成是複雜的,若是能從角色在每一個階段遇到的事、做的選擇,因而理解他的價值排序,或許看到這類人物,就不會一味地生氣、只有批判。

「所以我們在剪接的時候,也會去想這個角色(智琪)會不會被大家討厭,因為如果她真的太討厭,觀眾在看的時候就完全不會想理解了。」趙暄笑著說,處理這種具爭議的角色不容易,他們要想辦法在她的討人厭之處,找到可愛之處。

於是趙暄選擇了一個聰明、合情合理的切入點:情感依戀。在愛情面前,人往往是盲目的,這時候的人性顯得單純又脆弱,也因為渴望依戀,所以容易被滲透,於是劇中主角智琪從想紅,一步步墜入與AI虛擬人像允碩(孫沁岳飾演)的愛河中,但允碩是由中資平台所打造出來的,這就為她往後的每個決定種下關鍵前提。

陳妤在〈Mind Fuck〉和孫沁岳飾演的AI情人「允碩」陷入愛河
陳妤在〈Mind Fuck〉和孫沁岳飾演的AI情人「允碩」陷入愛河

選擇活在認知閉環裡,虛擬情人如ChatGPT難以抗拒

以網紅作為主角、並存在虛擬網紅世界觀的〈Mind Fuck〉,很難不與當代許多人把Chat GPT當作知心好友、甚至是夢幻情人的社會現象相互比較、聯想。

導演趙暄說,其實Chat GPT很像一個專為你(使用者)服務的AI腦,他會無限且貼心地回應使用者個別的慾望,但如果你只願意跟他交談、放棄與他人對話的機會,那其實就很像我們為了迴避衝突,所以選擇活在一個認知的閉環裡,「這對於人類意識的發展,其實不是很健康。」而劇中的允碩的確就如同Chat GPT,是如此迷人的存在,在智琪需要被接住的時候,他從未漏接,只不過他聽命於有特定立場、任務的組織。

〈Mind Fuck〉最後安排了一場讓智琪選擇是否「回頭」的戲,儘管她知道允碩是虛擬的,她也開始懷疑允碩要她在頻道所說的內容、宣揚的價值是被操弄的,但她最終的難以抗拒並不讓人意外,因為該集近一小時的劇情,都在鋪陳她最後的決定,而這也正是趙暄希望觀眾在這部戲見證的。

嚐到流量紅利的智琪,開始談政治相關議題
嚐到流量紅利的智琪,開始談政治相關議題

建構一個有血有肉的網紅,YTer孫沁岳當顧問添說服力

除了探討認知閉環帶來的情感依附,趙暄為了更真實呈現出網路內容創作的生態,她及其團隊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線上具流量的頻道。趙暄有點害羞地說,「和自己年齡差了近一輪的編劇交由,顛覆了我原本認識的網路世界。」她也在編劇、工作人員的推薦分享下,看到許多過往未曾接觸過的新奇內容,也更理解當代網路世界的操作,更為片中主角找到不同時期的對標創作者,希望讓智琪一角更立體,讓她往後的發展更具說服力。

網紅智琪努力經營頻道,嘗試各種拍片方式但流量始終低迷
網紅智琪努力經營頻道,嘗試各種拍片方式但流量始終低迷

智琪被劇組團隊設定為沒有吃到第一波網路流量的網紅,雖然很努力做著開箱影片,但影片鏡位呈現的單一、外型也非典型網美等原因,都讓她的流量始終低迷,於是當有一定人氣的允碩主動和她聯絡、甚至開始調情,智琪就算有鋼鐵般的心志,也很難不動搖。

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飾演AI網紅「允碩」的孫沁岳,在現實生活中正經營著一個有近40萬追蹤數的YT頻道。趙暄開玩笑說,孫沁岳就像是顧問,會提供劇組一些實務操作上的經驗分享,也會分析智琪一角在網路上的流量成長是否符合現實。

孫沁岳除了是演員,也是經營動漫內容、擁有近40萬粉絲的YouTuber
孫沁岳除了是演員,也是經營動漫內容、擁有近40萬粉絲的YouTuber

特效遍佈全劇,允碩「痣」的位置每次不一樣

「這部片拍完後,我每天都在擔心科技的發展,會不會超過我們劇情的設定。」趙暄坦言,因為故事的時空是設定在更未來的時間軸,所以很害怕劇中呈現出的科技,被日新月異的AI推進而超越,她每天看到AI新聞、全息投影的發展都不禁捏把冷汗。

〈Mind Fuck〉劇組對於整部片的視覺呈現下足功夫,就是為了呈現現實科技發展的可能性。「如果你注意看,允碩每次出現他的痣都在不同位置。」趙暄提到,之所以會有這個細緻的設定,是因為有工作人員體醒他,透過演算法生成出的圖像,不可能每次都相同,多少會有些演算上的錯誤,所以他們在允碩每次出場的服化,都是有特別預想過的。

考量演算法每次生成的圖像會有差異,允碩每次出現他的痣都在不同位置
考量演算法每次生成的圖像會有差異,允碩每次出現他的痣都在不同位置

此外,趙暄也說因為劇情設定關係,片中使用不少特效,但又受制於預算,只能以2D平面設計的規格,盡量表現出畫面上的豐富和精緻,所幸合作的剪輯師長年在美國工作,有大型電影的剪輯經驗,成品一點也不馬乎、甚至令人讚嘆。「我們是最早開始前置的(集數),但卻是最晚剪出成品的。」趙暄苦笑道,後製期間她每天都在心裡吶喊,「到底要改幾次!」

認知形成無關對錯,理解其複雜性才有對話空間

導演趙暄強調,每一個人在各自的生命史,都會有認知形成的過程,所以其實無關對錯,任何選擇都是他基於當下認知最好的判斷,片中的智琪是,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物也是;如果只是單純想要論斷這個人的是非對錯,其實不太有交流的空間,但若理解對方為何形塑出如此的價值排序,不論是否認同,也為彼此搭建了一個可對話的機會。

〈Mind Fuck〉試圖解析影音創作者,如何成為我們口中的「被滲透者」
〈Mind Fuck〉試圖解析影音創作者,如何成為我們口中的「被滲透者」

而〈Mind Fuck〉希望呈現的,就是難以用三言兩語就道盡的、每一個人認知形成的複雜。那個只想紅的影音創作者,怎麼一步步走向我們口中的「被滲透者」?每一步或許都合情合理,而思考的可能,就藏在不急著批判的空隙裡。

採訪撰文/Bay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延伸閱讀】
幕後|導演洪伯豪計量〈戰爭或和平〉的最大公約數,《零日攻擊》首集用三層翻轉顛覆觀眾想像
幕後|〈蛇仔〉導演吳季恩:賺錢養家還不夠,年輕人為何甘願加入第五縱隊?
幕後|〈ON AIR〉導演蘇奕瑄:媒體滲透眼見不一定為憑,我們都是天真的反抗者

到公視+看《零日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