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小岳在北投市場下車,他拿著GoPro在市場人潮中張望,向人搭話。這段尋人期,會收到許多民眾的好奇關心,甚至合照要求,但每當他說出關鍵句「帶我回家」,即便帥氣如鳳小岳,多數民眾的熱情也瞬間消失。
老牌節目《誰來晚餐》已有15年資歷,這次新春特別節目〈明星來敲門:廚房借我用一下!〉和以往模式不同,逆轉先介紹素人家庭故事,後由名人嘉賓驚喜登場的順序,由三位藝人:鳳小岳、陳明珠、戴愛玲化身特派員主動出擊,分別到傳統市場和大賣場隨機拜訪路人,看看哪位好心的民眾,願意帶著初次見面的特派員回家共進一餐,聊聊自己家裡的故事。
讓陌生人短時間內掏心掏肺,需要一個關鍵提問
這次的計劃不打算安排暗樁,冒著找不到人回家就開天窗的風險,講求機緣,一切用最自然的風格進行,「我不曉得是不是這幾年韓國節目崛起,大家會開始期待並意識到,台灣節目也要更生動。」企編鄭雯芳說,在有限的拍攝時間內,要找到對的人和對的故事,是事前最讓製作團隊緊張的事。
在一般《誰來晚餐》的製作流程裡,會先是由負責企編去尋找受訪主角,經過2到3次的預訪,了解人物故事,定下訪問方向,才正式開拍。在最少6至8次的拍攝行程中,還不時穿插訊息、電話密切交流,從家人相處的生活起居,談到一個人的人生觀,常常拍完一集節目,採訪者與受訪者也成為有一定熟識程度的朋友。
但在新春特別節目裡,隨機的陌生人沒有這麼多相處熟識的時間,身為採訪者,在大街上僅能用10分鐘就要判斷這個人適不適合拍攝,雖然要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故事,但鄭雯芳說,要讓這個故事快速被說出來,還必須要有「一個關鍵提問」。
「當你找到人說Yes的時候,你第一個要問他的,就一定要是很難的問題!」這是資深的採訪前輩賀照縈給她的建議,於是,每個答應帶節目團隊的回家的人,都被鄭雯芳問了「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是什麼?」她認為,如果這個人連一般人覺得突兀或難以承受的話題都能回答,代表他的開放性非常足夠,也就有機會成為好的拍攝對象。
藝人透過行動才能融入家庭,受訪者合緣就有火花
在規劃這次新春特別節目時,鄭雯芳曾觀摩了日本東京電視台《跟拍到你家》和台灣壹週刊《這一站下車》,這兩個節目正是以隨機拜訪路人,跟著對方回家拍攝為特色。他們雖和典型《誰來晚餐》一樣,工作人員隱身在攝影機之後,觀眾只會在螢幕上看到受訪者,但這次新春特別節目的鏡頭前還多了「主持人、藝人」的存在。
藝人不是企編,不一定熟悉談話、訪問類工作,有人害怕尷尬,有人害怕提出尖銳問題。那麼,如果不是純聊天,他跟著素人回家後,該怎麼認識對方?鄭雯芳注意到東京電視台的另一個節目《來去鄉下住一晚》。在每一集節目中,藝人在鄉間隨機尋找民宅作為借宿地點,認識當地居民後,藝人開始體驗素人生活,雙方進一步發展交流,是這系列節目的魅力所在。她決定仿效這點,讓藝人在新春特別節目中透過行動,融入家庭。
例如在受訪者答應回家的要求後,團隊也會訪問對方,在家平常都做什麼?有什麼事是晚餐特派員可以幫上忙的?如果受訪者說,家裡雜草叢生,需要幫忙除草,這就是可以安排給藝人的生活體驗任務,也讓企編有機會繼續了解對方更多的訊息,像是受訪者住在什麼樣的家,雜草跟你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此外,藝人也在這個拍攝中並非被動,要選哪位路人回家,要訪問對方什麼問題,他們都會跟企編共同討論,去試著找到合緣的人選,擦出對話的火花。
老牌節目如何越拍越亮?「陪伴」是永遠的精神所在
特別集影片的開頭,是有人舉著裝滿泡沫水的大水桶,潑向印有《誰來晚餐》四個大字的看板。這個畫面靈感來自導演鄒坤釗:「我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當時的主管丁曉菁說過,誰來晚餐這塊招牌,你們要把他越擦越亮,可是,要怎麼越擦越亮呢?」
如果一個節目再也沒有觀眾,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網路影音矚目度大於電視台的這些年,《誰來晚餐》製作團隊也有調整的嘗試,如今趁著過年,做出隨機性變高、片長變短的特別節目,似乎也是靠近網路影音的第一步,製作人朱文慧也表示,並不排斥將這次的工作經驗,發展為未來的節目單元之一。
然而,無論是典型版或特別版的《誰來晚餐》,鄒坤釗說,在拍攝時,最大的心情都是感動,「聽到對方的故事,你會覺得,自己不一定有那樣的生命經驗,可是對方會跟你分享他怎麼走過。」如同《誰來晚餐》的重點永遠是「陪伴」,陪伴每個觀眾,告訴大家這社會上有很多種過生活的方式,就算是過年,也從來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方式過年,有人團聚、有人獨自生活,不管《誰來晚餐》再怎麼改變,這份悲喜也都將一直存在。
採訪撰文/魏韻恩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