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宣的眉眼彎彎,笑容很有感染力,哭戲也極具張力。她從《超級星光大道》歌手出身,後轉戰戲劇圈,曾以電影《陣頭》成為破億票房女星,憑藉《出境事務所》入圍過金鐘獎,今年34歲的她一眨眼也入行14年。除了戲劇之外,林雨宣另一項戰績輝煌的是減肥經驗,巧合的是,胖胖瘦瘦的減肥生涯,無意間與演員生涯的高低起伏重合,在歷經兩年的失業之後,她學會放過自己,不僅體重變輕,演員的路也更廣了。
曾對外貌沒自信,放棄減肥後反而靠「哭」變瘦
林雨宣在公視學生劇展《大夜》中,飾演在養護機構上大夜班的寂寞護理師,她戲中空虛寂寞覺得冷,因渴求愛情上網交友,為了見網友還減肥看中醫;戲外的她,目前穩交三年男友,感情生活很滋潤,但卻也曾飽受內分泌失調、減肥失敗之苦,她說:「我對自己的外貌,本身就還蠻沒自信。那時候我減肥減不下來,皮膚很暗沉又長痘痘。」
回想那段與減肥為伍的日子,她很認真減肥,「我試過各種方法,中醫西醫、埋線、減肥藥,什麼都試過,但就是胖胖瘦瘦。」她曾找過營養師,甚至隨身帶秤、量測食物重量,撰寫飲食紀錄,但也有很多紀錄造假,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沒老實記錄下來,「我自尊心真的就放不下來啊!」雖然營養師沒戳破,但她也心知肚明,「我到底騙誰?你的身體騙不了人,我真的不能再自欺欺人下去。」
外界對女星的身材要求很嚴苛,減肥的壓力如影隨形,總會聽到有人說:「你應該要再瘦一點、再要求自己一點。」林雨宣也以此自我要求努力減肥,但她也坦言,自己的身心狀態越來越失衡。直到2018年某天,她突然開竅決定「放棄減肥」,不想再被這些期待束縛,「天啊!我出道後一直在減肥,我不想再做這些事情了,我好累。那一刻開始,我就慢慢瘦下來了。」
除了心態上的轉變,舞台劇也助她一臂之力。她笑說,那時她在排演綠光劇團舞台劇《再會吧!北投》,「我在戲裡面一直哭一直哭,把自己逼到極限,反而就沒有時間去想其他事情。哭著哭著,某天我站上體重機,發現我怎麼瘦了三公斤!隔年繼續演又更瘦,所以我是哭瘦的!」她搞笑總結。
入圍金鐘沒光環,空窗兩年煮咖啡慢活
在林雨宣胖胖瘦瘦的那些年,她迎來演員生涯的高低起伏。2015年,林雨宣以《出境事務所》入圍金鐘獎最佳女配角,但入圍當下,她正忙著拍ON檔戲,「我根本沒有機會享受到金鐘光環,或是可以接其他戲、可以漲價。」連續拍戲一年半,直到2016年拍完《加油!美玲》,她胖到人生最高峰,然後戲約也跟著戛然而止,她突然失業了,整整吃了兩年老本。林雨宣回憶:「那時候我覺得很恐怖,我還會有下一部戲嗎?我已經這麼努力了,大家都在開鏡,怎麼都沒有我?」
可能是老天爺想讓她慢下來,讓身心重新找到平衡。這段比較比較空閒的時候,林雨宣會找朋友聊天,歌手出道的她,也重新拾起音樂,「我自己在臉書上開直播,做一個小小的節目,介紹大家聽歌,和大家聊天。」她甚至到朋友開的咖啡店打工兩個月,「我高中的時候,也在咖啡店打工過。去朋友的店裡,就真的是去端盤子、做咖啡。在那邊客人不會管你是誰,只管眼前這杯咖啡,那個過程滿療癒、滿舒服的。」
但即使在沒拍戲的日子,她也從沒想過要轉行,「我就傻傻的耗著,看什麼時候戲會來!」其實,那兩年戲約有來,但總缺臨門一腳,她樂觀說:「運氣比較不好吧。」直到朋友提供音樂劇《DAYLIGHT》的試鏡資訊,她主動出擊,終於獲得演出機會,「老天爺其實有在幫我,讓我休息一陣子,讓我自己去爭取,那次爭取對我來說是一個好的爭取。」
演舞台劇充電圓夢,八點檔也能有獨特演法
也是從那時開始,林雨宣對劇場產生濃厚興趣。演出音樂劇《DAYLIGHT》之後,她投入舞台劇《再會吧!北投》,接著演出《人間條件七》,她回想高中時接觸吳念真《人間條件》的劇本,讀到黃韻玲的角色很想哭,「那算是我演戲的啟蒙。現在居然可以演到一個很厲害的劇本,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人生里程碑。」
舞台劇的養分,對她後來再拍八點檔也有幫助。她談到,拍八點檔或ON檔戲,時間一長很消耗,「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做的不知道是對是錯?但就這樣過去了。」而舞台劇則不同,在長時間的排練中,演員可以不斷去嘗試,她興奮地說:「一個角色可能有很多不同種演法,站上舞台之後,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可能每天都有一點點不一樣,但它都是對的、都是獨特的。當我回去拍電視劇,面對同一場戲,我其實有更多選擇,不會像以前一樣,看著那些劇場演員,感嘆為什麼他可以做到。」
現在的林雨宣,遇到沒拍戲的日子,她學會了活在當下,「大家都在開鏡,好棒喔!那我就慢慢等,現在天氣很冷,我當作在放假。」雖然自己偶爾也會茫然,但她已經能接受自己的各種狀態,「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很不好,但我接受自己有不好的時候,雖然很難,但過了這一關,心裡就比較舒服,好像也就沒那麼難了。」對林雨宣來說,「釋然」是出道以來學習最大的一課,即便未來的演藝之路或許還會跟著體重一樣起起伏伏,但每當未來感到辛苦的時候,也都能夠接受並擁抱那樣的自己。
採訪撰文/許容榕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圖/林雨宣提供
封面照片/傳軒媒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