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今年12歲,她想要記得自己跟爸爸互動時的一切。在短片《睡夢中的橘香》裡,這樣的心事讓莎拉睡不著覺:在失去之後,她可以依靠的顯然只剩記憶,但是,如果記憶也不可靠,如果哪天她不再能完整記得,那又該怎麼辦呢?

費迪格尼(Nicola Fedrigoni)是這部電影的製片,和導演贊內拉(Valentina Zanella)同樣來自義大利的維洛納。他分享,他們想強調「那些微小事物的重要性」,即使整體的記憶並不可靠,那一個個微小的細節就足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電影裡,觀眾恰恰跟著莎拉看見很多、很多細節,各自帶來不同的感受,比如「爸爸買的冰淇淋;在雨中跳舞;那間咖啡廳──我們特別調了顏色」,而這些互動時的小小細節「才是讓觀眾能夠『活在』這部戲劇中的關鍵」,費迪格尼說。

在義大利柑橘是充滿異國風味的珍貴水果

而在這部片當中,最不可能忽略的細節正是多次出現的柑橘。當被問到柑橘可能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感受時,贊內拉慢慢細數:「對義大利觀眾來說,那是來自南義大利或北非的水果,比如來自摩洛哥,只有在十二月到二月才吃得到。應該算是有些異國風味,是有些珍貴的食物。」

除此之外,「柑橘一般是直接吃的,不會拿去榨汁。要榨的話,得用十顆柑橘才能榨出一杯果汁。我之前失去的那個人,她就會榨汁給我喝。」

說到這裡,贊內拉停頓半秒,接著順順地、緩慢地往下說:「還有,在吃完後,果皮可以放到暖氣旁邊,香味會充滿整間房間。很像是檸檬──但是又再甜一些。」

費迪格尼補充,當贊內拉帶著電影的構想來找他討論時,他正是因為這種完整的感官體驗而被立刻打動:「柑橘帶給她很多重的感官印象,比如柑橘的香味。五感通通都出來了,她再把這些感官結合起來。這是最早打動我的地方。當然,要把故事講好需要很多技術,但故事是以這樣的感受為開端──柑橘是一切的中心。」

回憶如同夢境:混合,孤單,還需要多一點點時間

說起該如何處理感官記憶,費迪格尼則用了兩個詞:「向內挖掘」和「普世性」。他說,他們構思這部電影時,思考的順序是由導演向內挖掘自己個別的體驗──比如柑橘的記憶──接著,他們再來找出方法往普世的方向發展,試圖觸及所有觀眾。

而「作夢」正是電影讓觀眾與主角莎拉共感的方式:雖然每個人的夢境內容並不相同,但作夢這個動作本身就是觀眾們一定都有的共同體驗。但是,在這部電影當中,夢所代表的不只是「想像中的情境」那麼簡單而已。相反地,贊內拉認為「作夢」和「處理回憶」有更多更深層的相似之處。

在談到這個設計背後的想法時,她具體舉出好幾個不同面向。比如,夢中「我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在哪,一切彷彿都經過混合或者重組」。又比如,人在夢境裡,有時感覺「如同置身環景影像」。此外,當我們從夢境回到現實,有時會有一種孤單感,跟在梳理回憶時一模一樣。而且有時候,雖然已經睜開眼睛,但知道自己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從夢中醒來。

「這些感覺跟處理回憶時的感受都是一致的」,贊內拉說,他們因此選擇以夢境為這部電影的核心。

理性整理思緒,現實中或許就能改變故事結局

費迪格尼進一步補充:「現實上,夢與理性,我們兩者都是需要的。」

在這裡,費迪格尼點出夢在這部電影中的另一重意義。夢不只是一個類比,夢本身的作用就在於幫助我們挖掘回憶,去回想與「那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人」互動的情境,去回顧美好時光中的那些種種細節。

透過回想這一個又一個的情境,我們才能進一步想像「找到自己該如何活得快樂的可能性」,去思考我們的下一步、我們要走向的「結局」可以如何不同。在電影當中,這樣的思維更直接對應到父女兩人在夢中的一系列對話,討論《羅密歐與茱麗葉》要怎樣才能有幸福快樂的結尾。

而在回顧與想像之後,我們就該回到現實當中整理思緒,嘗試思考該如何實現這種「活得快樂」、「改寫結局」的可能性,這也就是理性發揮作用的地方。「就像陰和陽」,費迪格尼用了這個比喻,表達在他們的想法當中,夢與理性並不衝突,而是互補。

正是因此,他們在電影裡不只專注於女孩的夢境上,還用心處理了女孩醒來後的感受。女孩先在夢中與父親互動,又在清醒之後與母親對話──要把兩邊整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思考歷程,才能真正帶著回憶走下去。

將戲劇性與輕鬆感結合,笑中帶淚是觀眾的心靈出口

這樣的思維也反映在選角上。贊內拉說,她在構思這個專案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要找的演員是誰,幾乎是一種直覺,反而是到了實際拍攝之後,她才逐漸意識到:原來,兩位演員其實正好對應理性與夢境的兩種不同邏輯。

在代表理性的那一端,飾演母親的芙多涅(Maura Fundone)是相當有經驗的演員,同時也常開設演員班指導小孩演戲,是一個溫和而善於說道理的人。贊內拉說在導戲時自己「根本不必向她多解釋什麼,一切都單純」,芙多涅很自然地就能融入這個需要理性的角色。

至於飾演父親的喬尼(Paolo Cioni)的專業養成則是喜劇出身,也長年在舞台上演出《木偶奇遇記》,她稱讚,喬尼總能成功運用喜劇的技巧,讓夢中帶來快樂的父親活靈活現,「但同時,他又能帶出些許讓人想要流淚的感覺」,同時處理夢與回憶內的快樂以及苦澀。

說到這裡,費迪格尼繼續往下分析,他說這種在表演上笑中帶淚的模式,在劇情設計上則同時也反映著另外一種結合:「戲劇性與輕鬆感」的結合。雖然許多傷心、痛苦必須透過戲劇張力才能呈現,但是,「我們不能只是一直用戲劇性連接戲劇性,有時,我們需要運用輕鬆感帶出戲劇性」,否則,如果沒有這些輕鬆的片段,一切就會被關於失去的傷痛填滿。「我們確實也想讓觀眾體會那種痛,但我們不想要讓這樣的回憶變得像是一場創傷」。

恰恰相反,回憶過往的快樂不該帶來創傷。費迪格尼說,透過夢以及理性,透過輕鬆感以及戲劇性,《睡夢中的橘香》想要做到的,是讓觀眾體會到這些回憶可以如何支持著自己,能夠繼續在人生的路上走下去。

採訪撰文/謝達文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台灣國際兒童影展熱門好片都在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