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2024年的資料,在全球的女性中,約每8人就有1人在18歲前曾遭受強姦或性侵害,比例之高,不少書籍、影視作品都在探討女性在社會上遭受到的迫害。由7位芬蘭女性導演共同執導的電影《女性日常》就是透過6個故事,探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性別壓迫與騷擾。這些「日常故事」也揭示出本不應成為日常的病態,在社會的默許之下,許多傷害潛藏於女性生活的每個角落。

不應該是日常的「女性日常」

《女性日常》以少女米莉雅在公車上的遭遇揭開篇章。頂著一頭金色短髮的少女,毛絨外套搭配黃色背心、牛仔短褲、穿著黑色絲襪,時尚青春的氣息很快的讓對坐的兩個少年「盯上」,更不懷好意的搭訕、戲弄她。

「不了,我還有事要忙。」米莉雅的拒絕並沒有打消少年們的興致,「來嘛!你不來的話我都不知道要怎麼愛人了。」「你的絲襪很好看,很緊。像還沒被上過的上等肉。」「所以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你有什麼毛病,別再假掰裝聖女了」一句句輕浮且羞辱人的話語就這麼傳進米莉雅的耳裡,儘管她漠視且不願正面衝突,「我要下車了。」「你不必下車!冷靜點,我們還沒到站,冷靜點。」少年們也不願放過她。一連串的來回,真實描繪了女性從被調侃到受盡羞辱的性騷擾,單純搭公車上學的日常徹底變調。

此外,劇中描繪的另外四個情境都如同米利雅搭公車通勤一般平凡。例如,每日排練的演員安普、與丈夫一同出遊的希拉、在朋友家派對玩耍的艾美,以及參與公司活動的卡提雅。在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情境中,她們都不幸的受到了性騷擾。這些場景正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生活片段,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很「幸運」,幸運地沒有被挑中、成為被性騷擾的對象。

《女性日常》道出女性只是存在於世界上、什麼都不做,就有可能遭受到性騷擾和性侵害的荒唐,而這些發生於日常的騷擾,也讓我們窺見深植在社會中的「厭女」文化。對比女性受到的厭女情節,另一股自以為的陽剛就高人一等的想法則認為,男性對女性做什麼都不能被反駁、拒絕,這樣的想法、價值,解釋、也造成了《女性日常》每一個角色所遭遇的不公。

少女米莉雅在公車被青少年無禮搭訕、騷擾的場景可能在世界的多處每天都在上演。
少女米莉雅在公車被青少年無禮搭訕、騷擾的場景可能在世界的多處每天都在上演。

說「不」的女性會被視為挑釁,因此將付出更高的代價

《女性日常》刻畫了女性在遭受不平等對待時,如何試圖為自己發聲的反轉。然而,這部電影也殘酷地展示了女性在說「不」之後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

米莉雅在公車上表達拒絕後,遭到更羞辱性的言語攻擊;艾美清晰地劃定界線,卻依舊被工作的同事一再的騷擾,對方甚至堂而皇之地躺在其身旁意淫。而安普在排練強暴戲時,雖試圖婉轉表達不安,卻被導演和男演員輕描淡寫地忽視。她深知「說不」的代價可能是失去演出的機會,只能默默吞下,彷彿承受這些不適才能成就一個「好演員」。

這些情節真實又殘酷地揭示出厭女文化如何漠視女性感受,加害人只在乎自己的想做什麼,而非尊重女性所畫出的明確界線,讓女性的「不」輕易地被忽略,甚至被當作挑釁或歇斯底里的情緒反應。

在劇中透過檢察官阿雷斯基的視角所呈現的性犯罪案件更是如此,受害人在明確拒絕加害人性行為的「邀請」後,被拳打腳踢、暴力拖進廁所性侵。這種因拒絕而遭到更猛烈反擊的情節,不僅是對受害人身心的摧殘,更暴露了性別中權力不對等的根源:女性在為自己說「不」的同時,還要擔心表示拒絕後的後果。

「為什麼不說不?」是許多人檢討被害者的起手式,然而表示拒絕後的代價並非人人可接受。
「為什麼不說不?」是許多人檢討被害者的起手式,然而表示拒絕後的代價並非人人可接受。

漠視讓孤立者無緣,也助長加害者氣焰

除了當事人的掙扎,電影也刻畫了旁人的態度對事件的推波助瀾。米莉雅的經歷放大了旁觀者的缺席,公車上其他乘客無視她的困境,甚至有人對加害者調侃的言語露出會心的微笑,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甚至連米莉雅要下車時被騷擾者攔著,也無人出手相助。

希拉在餐廳大聲制止陌生人的不當行為,卻迎來丈夫和其他客人的冷漠。心情極差的希拉迫切地希望做什麼來報復,但反觀丈夫甚至說「不過只是摸一下屁股,又不是被強暴」,充分暴露了丈夫的缺乏同理心,讓希拉的憤怒和傷害無處安放。

而卡提雅的同事們冷漠的旁觀正是社會的最佳寫照。在卡提雅說出她曾被酒醉的上司性騷擾時,女同事們對此的反應是「但她會去夜店跳艷舞」「卡提雅為何要毀了這麼好的派對」「她一項喜歡引人注目」。她們質疑卡提雅的動機,將她的發聲視為破壞氛圍的行為,甚至揣測她是因為未獲升職而報復。即便有同事起初試圖支持她,但當話題觸及自身利益時,同事也轉變態度加入質疑動機的行列,甚至帶頭當面質疑卡提雅,強硬地逼她回溯到底發生什麼事。

儘管社會編織同理心大網,人們的心態若未能跟進,厭女文化仍難解。
儘管社會編織同理心大網,人們的心態若未能跟進,厭女文化仍難解。

這些「他人的認知」不僅讓受害者孤立無援,也助長了加害者的氣焰,讓他們認為自己不論做什麼都沒有關係,是女性在大驚小怪。電影的刻畫凸顯了厭女文化深入社會形成的默契——這個文化告訴所有人,這類事情微不足道,不值得賠上自己的面子去破壞眼前的和平。

《女性日常》裡最沉重的悲哀莫過於女性站出來之後,無人聲援的狀況。文明社會教導女性在遇到事情是要勇敢為自己發聲,卻沒有告訴女性當沒有人願意站在自己這一邊時,該如何自處。甚至也沒有人教育大眾當看到這樣的事情時,應該能夠有什麼的行動,展現同理心,並以聰明的方式讓被害人和出手相助的人都可以順利脫身。

《女性日常》道出女性勇於為自己站出來後,卻無人聲援的悲慘狀況。
《女性日常》道出女性勇於為自己站出來後,卻無人聲援的悲慘狀況。

《女性日常》也許讓人感到無力、難受。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一邊是走向獨善其身、厭女深植的惡循環;而另一邊則是走往同理心、可以接住彼此大網的善循環,答案好像無比清楚,但到底該如何拔除根深蒂固的厭女,讓每個人心甘情願共建以同理心和尊重為基礎的社會,著實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深思的難解之謎。

撰文/周亮彤
責任編輯/張博瑞
核稿編輯/李羏

公視+ 線上看《女性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