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春季的溫差變化大,還是剛好搭上《有病才會喜歡你》的宣傳,受訪前,劉修甫剛從腸胃型感冒中痊癒,前陣子掛病號,醫生叮囑只能吃白稀飯和白吐司,他十分聽話,「生病就是要趕快養好身體,只要病好了我就可以開始狂吃!」劉修甫康復後心心念念的食物,是麻辣鍋,他熱愛買鍋底回家,加料煮成一鍋重口味的美食,「而且我很喜歡吃很油的!」他不忘補上這句話。

劉修甫的病癒願望,顯得既日常又平凡;在《有病才會喜歡你》裡的陳立也是如此。

劉修甫在電影《有病才會喜歡你》飾演患有癲癇的高二生陳立。(《有病才會喜歡你》提供)
劉修甫在電影《有病才會喜歡你》飾演患有癲癇的高二生陳立。(《有病才會喜歡你》提供)

高中生的愛慕眼神很重要,「有病」角色重點是心境

因為患有癲癇,陳立在醫院認識同樣患病的女主角葉梓潔(江齊飾),同病相憐的吸引,高二的陳立不自覺愛慕起這位高三學姐。而幾場在泳池旁的戲份,是兩個人物之間的牽絆;從一開始在池畔板凳的用餐閒聊、說好要潛水到海底郵箱寄信,還有陳立鼓起勇氣在畢業當天告白,泳池不僅是陳立跟葉梓潔的秘密基地,也是兩人能獨處的少數時光。雖然在電影的中後段,陳立發病離世,無法一一完成這些承諾,但他留下來的信裡,寫的都是「想一起上大學」、「想參加同一個社團」等等的「希望」,一樣既日常又平凡。

陳立(圖左,劉修甫飾)在戲裡一心愛慕著學姊葉梓潔(圖右,江齊飾)。(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陳立(圖左,劉修甫飾)在戲裡一心愛慕著學姊葉梓潔(圖右,江齊飾)。(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劉修甫說,陳立這個角色設定相當明確,如果葉梓潔是太陽,那陳立就是向日葵,眼中總是只有對方的身影,「要上戲之前,我都會聽一些青春愛情電影的原聲帶。」他打開手機的音樂播放app,從日本的《戀空》到台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有一整個歌單都是這類電影原聲帶。

(封面照片/《有病才會喜歡你》提供)

除了讓自己進入青春愛情的氛圍裡,要飾演高中生,劉修甫信誓旦旦地說:「眼神很重要!」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春期男孩,總是會把一件小事放得很大,一不小心就鑽入牛角尖,但這也意味著,喜歡一個人就是很單純的直線思考,「現在回頭看那些事情,會覺得明明沒什麼,可是高中生談戀愛就是這樣。」而這份單純的情感展現,是從眼睛裡透露出來的,如果太過精明、世俗的眼神,那就不是高中生了。

詮釋戀愛中的單純高中生,劉修甫說「眼神」是重點!。(《有病才會喜歡你》提供)
詮釋戀愛中的單純高中生,劉修甫說「眼神」是重點!。(《有病才會喜歡你》提供)

至於要飾演「有病」的高中生,其實劉修甫也有其他經驗可以參照。無論是在陳勢安〈只要我還在〉MV 裡的肌肉萎縮症患者,或是電視劇《Q18量子預言》裡的漸凍症少年小匡,劉修甫在詮釋這類角色時,並不想把重點放在生病會有多辛苦、多困頓,「要避免預設立場認為他們好像很可憐,我覺得這樣很不禮貌。」他更在意的是病友的日常生活與心境變化,而且碰到發病過程的戲份,對他來說也是種挑戰,能在表演時有更多身體上的發揮。

練習擊劍九個月不用替身,力竭NG最是扼腕

不過若是要講到肢體上的運用,就不得不提另一部電影《刺心切骨》,同樣是高中生角色,但與生病的陳立不同,劉修甫在《刺心切骨》裡飾演的溫子滐是擊劍選手,拍戲前經歷九個月的擊劍訓練,雖然遠不及專業選手的程度,但劉修甫已經能在每場擊劍戲份親自上場,只是想起兩三年前的拍戲經驗,還是讓他十分難忘。

在電影《刺心切骨》裡,劉修甫飾演高中擊劍選手溫子滐。(圖/前景娛樂、聚匯文創提供)
在電影《刺心切骨》裡,劉修甫飾演高中擊劍選手溫子滐。(圖/前景娛樂、聚匯文創提供)

「拍《刺心切骨》太消耗體力了,真的是我第一次在現場崩潰。」在鏡頭前的擊劍場上,每一步向前、退後,或是每一次的舉劍突擊,都是全身肌肉的運用協調,即便是真正的選手,也有體力耗盡的一刻,何況是演員,「可能體力已經到了臨界點,腳都沒力了,結果一個動作做錯、NG,我就會很氣自己。」可是戲還是得拍,劉修甫說,這時候就得依靠腎上腺素的威力,導演一喊「Action!」,總是會有力氣湧出,讓自己撐完拍攝。

為了《刺心切骨》的拍攝,演員們在事前做的許多準備,擊劍練習只是其中之一,故事圍繞著一對兄弟間的情感交錯,劉修甫也和飾演哥哥的曹佑寧排練過不少沒有實際拍出來的「暗場」。

曹佑寧(圖左)與劉修甫(圖右)在《刺心切骨》裡飾演兄弟,彼此間的感情相當微妙複雜。(圖/前景娛樂、聚匯文創提供)
曹佑寧(圖左)與劉修甫(圖右)在《刺心切骨》裡飾演兄弟,彼此間的感情相當微妙複雜。(圖/前景娛樂、聚匯文創提供)

「像是這對兄弟小時候一起玩耍或是打鬧,排這些內容的時候都沒有劇本,就是讓我們自由地發揮,這些互動會留在身體跟記憶裡,變成溫子滐的生命經驗。」劉修甫認為這樣的練習,比排練單場劇本的內容還要重要,他形容這過程像是在替角色架設軌道,只要打好這項基礎,要在戲裡詮釋弟弟對哥哥的複雜情感,就能水到渠成。

另一項在拍攝《刺心切骨》時的難忘經驗,是導演劉慧伶的導戲方式,如果這是一場兩人對戲的戲份,劉慧伶會把演員們個別帶開,分頭講戲,「你不曉得導演跟對方說了什麼,可是這的確就是實際狀況,我本來就不應該先知道對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以前我也自以為聰明,在劇本上看到別人怎麼跟我的角色互動,我就要刻意設計一個對應的態度。」這對劉修甫來說是項新的學習,這次在閱讀《刺心切骨》劇本,他特意把其他角色討論溫子滐的部分全都槓掉,讓自己在鏡頭前給出最自然的情感反應。

導演劉慧伶(圖右)會個別對演員講戲。(圖/前景娛樂、劇匯文創提供)
導演劉慧伶(圖右)會個別對演員講戲。(圖/前景娛樂、劇匯文創提供)

已經不再是孩子,不能把表演當成人生的發洩

聊著聊著,話題又回到「高中生」,許多人第一次在螢幕上認識劉修甫,是他拍攝的第一支長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戲裡飾演的鍾國衍同樣是高中生,因飽受學習與考試壓力,一度出現病態的弒貓行為。這部作品的拍攝與上映,已經是7、8年前的事了,和當時的自己相比,劉修甫自覺成長許多。

「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以前怎麼吃都不會胖,現在就不太能吃澱粉。」雖然只是27歲的年紀,劉修甫已經察覺到身體的變化,但這番玩笑話之外,他還是很認真地體悟到,身為演員,不能只是把表演當成發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是劉修甫(圖左)首部長片作品,戲裡飾演的鍾國衍同樣是高中生。(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是劉修甫(圖左)首部長片作品,戲裡飾演的鍾國衍同樣是高中生。(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鍾國衍是一個成績不夠頂尖、老是被父母比較的孩子。當年在鍾國衍身上,劉修甫幾度感同身受,畢竟誰都曾經歷教育體制帶來的壓力,以及身邊眼光投射的期許,「拍完〈貓的孩子〉很像是上了戲劇治療課,宣洩出自己的情緒。可是現在我發現不能把表演當作發洩,如果真的碰到什麼狀況,應該要在實際生活裡好好處理。」劉修甫語氣平鋪直述,卻一針見血地點出關鍵即使在戲裡有所發現,人生的問題並不會被解決,終究要在現實當中直面問題,才有突破的可能。

雖然在鍾國衍身上得到共鳴,但劉修甫知道人生的問題不能靠表演發洩。(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雖然在鍾國衍身上得到共鳴,但劉修甫知道人生的問題不能靠表演發洩。(照片來源/劉修甫Instagram)

所以這幾年他愈來愈清楚,會期待出現在片場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喜歡」;喜歡與對手互動的火花與默契、喜歡被鏡頭對準的時候已經做好準備的自己,「你不知道等一下的表演會長什麼樣子,然後會感受到腎上腺素在發揮作用,蠻刺激的。」

自比《魔女宅急便》琪琪,以演員身份穿梭在城鎮之間

劉修甫過去從未沒想過,自己第一份工作就是表演。以前和影像最有關聯的時刻,大概是他在Instagram上的第一篇發文,是動畫《魔女宅急便》的圖片,搭配的文字則是「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小時候的劉修甫練過一段時間的聲樂,後來因為學業與青春期變聲,沒有繼續唱歌,「以前覺得自己在聲樂上做得不錯,也獲得大家稱讚,可是變聲之後,有種『本來不用特別努力,現在卻要很認真才行』的感覺,就跟魔女琪琪一樣,她原本也是可以騎著掃帚飛行的!」正因為有類似經歷,劉修甫在這個角色上身上看見自己。

成為演員後,劉修甫覺得跟魔女琪琪更像了;只是魔女是騎著掃帚到不同的城鎮生活,演員則因為戲劇作品而去不同城市拍攝、飛往不同國度參加影展。穿梭在現實與戲劇的魔幻世界裡,不論是劉修甫或是魔女琪琪,他們會跳上屬於自己的舞台,繼續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

採訪撰文/田育志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到公視+看更多劉修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