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演員這條路上,多少會聽到質疑,但既然確定自己真心喜歡,就一定要做,即使被說是怪人,對我也不會產生影響。」在外界看來,23歲的劉敬堪稱強運新人,人生第一部電影《失明》就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第二部電影《自殺通告》他依然演出高中生,「心境揣摩上的確差不多,這次在劇中情緒非常壓抑,而且還必須剃頭,但只要能服務好角色,都完全沒問題。」

曾是運動員從小練跆拳道,高中休學打工找人生志向

《自殺通告》是香港導演周冠威耗時8年才上映的作品,敘述在一間私立名校裡布滿監視器,學生們形同被關押在極度高壓的環境,為了得到老師與家長的肯定,不惜遊走違法邊緣、服藥爭取排名,沒想到考前七天校園突然天降匿名信,威脅自殺事件開始倒數,亮眼成績背後的不堪一一戳破,凸顯了扭曲的教育制度。

劉敬再度飾演高中生,認為只要角色需要,不論變胖變瘦或剃頭都行。(圖/本萃電影)
劉敬再度飾演高中生,認為只要角色需要,不論變胖變瘦或剃頭都行。(圖/本萃電影)

劉敬曾因拍攝影集《西遊ABC》(American Born Chinese),闖蕩美國好萊塢生活了四個月,令人意外的是,眼界大開的劉敬依然認為「亞洲式」教育環境也有可取之處,「凡事皆有好有壞,身處在台灣,周圍親友自小接受的都是所謂『填鴨式』教育,但不論待人處事或思考邏輯,都比當時我在美國接觸到的同年齡層,普遍來得更有條理。」或許,歐美學生早早就確立人生興趣志向,想法創意上也多元,不過基本生活知識卻相對缺乏。「美國人除了數學普遍很爛之外,他們也不知道『吃香腸不能配養樂多』,長期攝取會增加致癌風險這件事。」劉敬分享到。

劉敬並非小時候就確立人生志向,他曾是運動員,「雖然從小練跆拳道,也很喜愛打籃球,但到了一定程度後,心裡就浮現放棄的念頭。」他知道要成為職業運動員難度很高,背後得付出龐大犧牲與堅持,「那是大家看不到的一面,每天得重訓、跑步維持體能,所以我很早以前就覺得無法走那條路。」而回憶高中升學考結果不理想,他乾脆選擇休學沉澱心情到處打工,從小7店員、婚宴會館至餐廳服務生,這段時間他不斷思索著「這輩子要成為怎樣的人?」希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將興趣化爲專業。

坦承難以靜下心讀書,又不能接受朝九晚五循環播放的上班族生活,「我不想每天進同一家公司、坐同一個座位,面對同樣一群人,甚至固定吃那兩三家早餐店的人生。」但他發現自己天生個性外向,面對陌生人聊天也毫不尷尬,「其實我喜歡逗大家開心,國中朝會站在司令台上,我發現自己竟能站在全校1500名師生面前講笑話。」心中漸漸以搞笑主持人為未來目標,好比陳漢典或張立東,「最佳典範當然就是帥又好笑的羅志祥,或當一名脫口秀演員也不錯。」

個性外向的劉敬曾想當搞笑主持人(圖/劉敬IG)
個性外向的劉敬曾想當搞笑主持人(圖/劉敬IG)

休學告一段落,他轉學到南強工商表藝科,開始深入學習分鏡、劇場表演、如何與別人對戲等,「當站在台上,進入一個角色說著台詞,讓底下的觀眾有所共鳴,我喜歡那種感覺。」高一的班導看出了劉敬的潛力,點燃了他的戲魂,「一年級有個三十秒到一分鐘的小品作業,當時我對表演還沒具體概念,只知道要上台做些事情……。」沒想到表演完之後,班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公開稱讚劉敬的資質,「那時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第一次受到師長肯定,大大鼓勵了我。」確定自己是真心熱愛表演,劉敬總算找到了那支「把好玩的興趣專業化」的鑰匙。

對比《自殺通告》中,指望子女成材、還不惜主動購買「聰明藥」的父母,劉敬慶幸自己爸媽的態度還算開明,能放手讓他從事表演工作,「我爸雖然比較務實,但不會給我太大壓力,引導我必須找到喜歡做的事,並要能養活自己,媽媽則是希望我別學壞就好。」所幸演員事業總算繳出了一點成績,爸媽也稍感安心,劉敬也不急著擬定具體規劃,「我算是當下型的人,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清楚現在是開心做著喜歡的事情就足夠了。」

劉敬這次詮釋從壓抑到徹底爆發的心理狀態。(圖/本萃電影)
劉敬這次詮釋從壓抑到徹底爆發的心理狀態。(圖/本萃電影)

認清目標不需旁人肯定,拳頭碎門打破束縛

不像現實中劉敬有父母支持,電影裡他飾演的高中生邱俊成,家庭背景是名孤兒,以「農夫」為志向的他與其他同儕天差地別,「讓我最有感觸的一場戲,就是俊成與戴雅芝飾演的珮晴在露台溫室的對話,『妳想當醫生就去考醫學院,而我想當農夫幹嘛要考試?』自己的目標不需要外界事物,包括老師或成績分數來定義。」說著這段台詞的當下,劉敬如同告訴自己,演員之路只要堅持下去,那些外界的質疑或批評,只要當作耳旁的雜音即可。

為了打破牢籠般的分數至上主義,劇組設計了一場硬生生「拳頭碎門」的戲,劉敬深呼吸沉澱了一番,朝透明壓克力板的某一點猛擊,再利用電腦特效營造出俊成從壓抑到爆發,對世界的不滿與吶喊:「為什麼成績不好,就不能做喜歡的事情?現在任何枷鎖也擋不住我。」在肅殺的氣氛下抽絲剝繭,散發自殺通告的「兇手」呼之欲出,俊成與邵奕玫所飾演的廖若嫣,兩人的情侶關係也愈發緊密,最後更成為劇情的關鍵轉折。劉敬透露與邵奕玫認識已久、默契極佳,「她是我高中學姊,我們會先在休息室對一下戲,彼此也都很信任對方。」

劉敬與邵奕玫相識已久,兩人默契極佳。(圖/本萃電影)
劉敬與邵奕玫相識已久,兩人默契極佳。(圖/本萃電影)

電影從構思到拍攝完成,導演周冠威在香港歷經場地無著、選角與審核的不順,才終於在台灣元智大學拍攝完成,劉敬記得開拍前排練了兩次,「主要是場次比較大的內心戲,把動作跟台詞先定調,正式來以此為基底,就很迅速收工。」整部作品氛圍與節奏都相當緊湊,劉敬笑說自己與導演的溝通很順暢,「但導演不是個急性子,常蹲在旁邊溫柔地說要呈現出的感覺,現場也有人幫忙翻譯,到最後我都能聽懂導演一半的香港國語了,至少知道是稱讚還是罵我。」尤其加上老經驗的「校長」黃秋生現場坐鎮,有如「第二個導演」般協調劇組,全片只花了一個多月就順利殺青。

憑《失明》入圍金馬新人,乖乖牌想挑戰演惡人

或許因外型陽光且年方23歲,劉敬至今接演的多是青春正向的乖乖牌,「就如我先前曾說最喜歡的電影《小丑》(Joker),現在最想挑戰的是純粹邪惡的角色,但並不是單純反派而已。」若依一般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害人或做壞事都是惡人,可是這個「惡人」卻絲毫不覺得自己壞,甚至覺得替社會大眾討回公道,無奈手法偏於極端而已。

劉敬以《失明》入圍金馬最佳新演員,在電影中愛上媽媽的前女友(圖/周子娛樂)
劉敬以《失明》入圍金馬最佳新演員,在電影中愛上媽媽的前女友(圖/周子娛樂)

電影從構思到拍攝完成,導演周冠威在香港歷經場地無著、選角與審核的不順,才終於在台灣元智大學拍攝完成,劉敬記得開拍前排練了兩次,「主要是場次比較大的內心戲,把動作跟台詞先定調,正式來以此為基底,就很迅速收工。」整部作品氛圍與節奏都相當緊湊,劉敬笑說自己與導演的溝通很順暢,「但導演不是個急性子,常蹲在旁邊溫柔地說要呈現出的感覺,現場也有人幫忙翻譯,到最後我都能聽懂導演一半的香港國語了,至少知道是稱讚還是罵我。」尤其加上老經驗的「校長」黃秋生現場坐鎮,有如「第二個導演」般協調劇組,全片只花了一個多月就順利殺青。

儘管開心以《失明》入圍金馬最佳新演員,但對他而言,好壞評價亦如外界的聲音,「不論最後有無得獎,對本身表演滿意還是比較重要。」每當回望一年前的表演,劉敬都覺得現在應該可以做的更好。劉敬還說,金像獎影帝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的一段感性致詞,給予他很大啟發,那段致詞是說「我心中的英雄並非某個特定的人,而是『十年後的自己』。」不是標準過高,而是一個驅策自我不斷向前的動力,「這樣一說,我覺得當演員真的很幸福啊。」

【延伸推薦】

幕後|《自殺通告》導演周冠威:即使制度不改、人滿是傷痕,在升學壓力下仍存在盼望

採訪撰文/譚兆青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