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明星光環,更少了許多台前的掌聲,但美術設計擔綱的卻往往是戲劇最重要的底氣,他們搭建了場景,設定了擺設,營造了戲劇的時代氛圍,像個黑洞,把所有工作人員,吸了進去,開始有了各種角色,大家也就站定了位,,於是,戲就可以開鑼了。

美術總監,許英光,大家都尊稱他為「許哥」,入行30年,從道具助理做起,更是導演曹瑞原的御用美術設計,一起打造了《孽子》、《孤戀花》、《一把青》等電視劇作品,電視劇《斯卡羅》依然是他肩負起這項艱困的任務。即使身經百戰的他,還是驚嘆說:「我覺得《斯卡羅》是我目前接過最艱難的戲劇。」

左為美術總監許英光,中為導演曹瑞元,彼此是老戰友,一同打造多部經典優質的戲劇作品。

破天荒搭建百間房 蓄水成湖重現碼頭場景

《斯卡羅》的美術團隊除了研讀原著小說外,更在臺南成功大學的專家學者協助下,收集資料、田野調查,考究百年前在大清帝國統治下台灣的政治環境、斯卡羅的原民歷史,甚至要描繪出當時在琅𤩝地區的漢人、客家人的生活型態;同時,所有耕作器具、刀槍武器、竹筏等,都必須仿製再造,細節絲毫不能馬虎含混。

需要搭建的場景,有當時台南的安平府城、漢人居住地柴城,主要從事貿易活動的社寮,客家聚落保力,以及斯卡羅部落龍鑾,每一個場景,都是艱困的任務。尤其深入山林中的斯卡羅部落,根本不在登山的路徑上,需要自己開路,扛著房屋的建材、器具,克服種種地形上的困難,才搭建完成。

斯卡羅部落的房屋建材以木材或是土屋為主,因為深處山林,盡量就地取材。

許英光說,在這部戲中,他搭建超過100間以上的房子,有府城裡的白磚紅瓦屋,還有茅草為頂的房屋聚落,但蓋房子的難度尚不及為了重現社寮的碼頭,他還必須號召大型機具,建造攔砂壩,阻斷出海口的溪流,蓄水成湖,營造出碼頭的景致。

「我們是在夏天勘景搭建,中間遇到兩個颱風,水流湍急,湖就不見,只好重蓋;蓋好了,到了冬天又遇到東北季風,又把攔砂壩沖掉了,所以,每到拍攝的前一天,我就必須去重修或是維護,真的非常的辛苦。」劇中社寮是牽引各個族群利益的關鍵地,戲劇的背後卻是要拼命對抗天候的變化,隨時應變,成了最折騰的拍攝場景,讓工作吃足苦頭。

地處屏東的某一個出海口,營造背有山,前有海,更有沙灘可以停靠運送物資的小船,費盡苦心。
為了完成工作,許英光總是站在第一線,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克服困難。

此外,劇中當總兵大人劉明燈與美國領事李仙得南下調查船難始末時,清兵駐紮的營地帳篷,在南台灣一日數變忽晴忽雨的天氣中,經常遭到摧殘,也讓許英光傷透腦筋。螢幕中看似無關緊要的裝設,在美術眼中都是不能有些許破壞的至寶,缺了一角,都是非同小可。

融合真實與虛擬 美術與動畫的聯手出擊

在台南市政府的協助之下,1994年停產後閒置24年的鹽水區岸內糖廠改建成了影視園區,劇組在園區內就搭建了劇中的臺灣府城和漢人聚落。

走進歷史的光廊中,重現歷史,實體的場景是底,加上動畫特效的助攻,每個場景更加的生動鮮活。許英光說:「每次的勘景,動畫師都會一起到場,我必須跟他密切的討論,我的房子可以蓋幾間?界線在哪裡?電線桿可否擋掉?如果不行,就靠動畫去做,透過動畫讓場面倍數擴大。」於是,當年府城的街廓榮景,門庭繁華,就躍入眼簾了。

重新整理台南鹽水的岸內糖廠,打造閩南建築風格的府城樣貌,今已規成影視園區,冀望能成為台灣戲劇拍攝的據點。
漢人部落的柴城,以茅草當屋頂,有土屋,也有紅瓦屋,凸顯出漢人聚落的勢力。

看過台灣戲劇的起落,也到過中國,見識到預算充裕,可以大手大腳發揮的拍戲環境。許英光說,就美術的位置,台灣缺乏資源整合,每部戲精心搭建的場景,拍完戲就拆了,無法保留,就是浪費。他總想,若是可以跟政府或是企業合作,形成觀光產業,也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影視產業。希望這次《斯卡羅》的合作經驗,能夠為台灣戲劇建立起典範,資源整合,累積更多的拍攝能量。

戲劇美術,是融合真實與虛構的藝術工作,讓故事有了舞台,讓角色人物穿越時空,盡情演出。「把錢花在刀口上,做到精緻化,發揮最大的效益。」是許英光的工作理念。在台灣,因為市場不夠大,預算從來沒有充裕過,很多戲劇的成功,背後都有一群精打細算,同時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幕後職人,在有限的資源中,創造最大的效益,成就了每部戲的精彩。

許英光,榮獲過兩座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獎,是導演曹瑞原的老戰友,有著深厚的革命情誼,他說:拍戲是會上癮的。

《斯卡羅》4K畫質完整體驗:https://lihi1.com/qVoka/DramaGo

文/劉佳玲 圖/許英光提供
責任編輯/朱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