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會議是疫情閉關之下的常態,螢幕上的小方框,跨越物理的限制,重新搭起了人們溝通的管道,但是線上的交流空間,還有其他的可能嗎?這種交流方式中,隱藏著什麼樣的比喻?還有多少未知的可能性?阮劇團的情境式喜劇《你嘛好啊!!》,率先嘗試叩問這項難題。

籠罩在疫情之下,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台灣2021年夏初疫情又起,政府實施三級警戒,這座島在病毒爆發後,首次因為疫病而封閉,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尋新的生活方式,是人類社會近期重要的事。

需要與人交流、接觸的文化藝術,也不斷地嘗試各種方式,試圖打破疫病對人類的禁錮。如阮劇團,2020年在演出停滯之下,嘗試錄製Podcast節目《這聲好啊!》,即將表演轉向聲音載體。

2021年,阮劇團以線上會議軟體開創了新型態的情境喜劇表演模式,將演員崁入線上會議空間一格一格的方框,畫面直接地呈現疫情之下人類生活的驟變,內容則是透過詼諧幽默的對白及事件,反映表演藝術團隊在這段封閉期間無奈的處境,也讓這齣戲名《你嘛好啊!!》透過台語來讀別有詼諧之感。

疫情下強大的求生慾,笑看表演藝術的灰暗困境

「在疫情之後,我們內部就有共識,現在就是一個變動的時代,表演藝術行業在面對的,不可能是一個過去的狀況。」,阮劇團團長汪兆謙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視訊軟體上的他表情從容,看起來已經很習慣這種溝通的方式了。

《你嘛好啊!!》的誕生,是源自阮劇團是在疫情三級警戒的期間,與公視表演廳共同激盪而生成的想法,在企劃書中,很因應時事的寫道,以「在家演出」為基底,從居家的線上聯繫為原則來發想這次的劇本。所有事情都「在家」做,那三個月的居家生活,相信至今全台灣的人們都還難以忘懷。

「第一波(2020年)疫情國內的狀況還好,但是第二波(2021年)的疫情又來,完全是兵荒馬亂。」汪兆謙說三級警戒前,阮劇團剛忙完了年度大戲《十殿》,公視表演廳提出這項計畫,讓阮劇團因疫情被迫停下的表演工作,有了新的出路。

《你嘛好啊!!》以阮劇團為基礎,發展出一個同樣位於嘉義的「恁劇團」,汪兆謙說這是阮劇團的一個倒影,「恁劇團的團名是山寨阮劇團的,節目也是山寨,連他們演的戲都是山寨。」《你嘛好啊!!》整齣劇的核心圍繞在「恁劇團」的身上,描述一個地方劇團,在疫情期間要申請補助、要開發業務、要排練的種種趣事,從另一個角度觀看表演藝術的灰暗困境,觀看令人發笑的荒謬與無奈。

導演朱芳儀的方框亮起發言燈號,她接著汪兆謙的話說,為了製作這齣戲,他們收集了劇團在疫情間所經歷的種種作為素材,「其實發生了很多在平常不會發生的狀況。」她說這齣戲,就是希望能夠讓觀眾看到,疫情期間,一個劇團與百工百業一般,得鼓足全勁去運作。汪兆謙說,這齣戲製作其實沒有一開始想像的輕鬆,「而且劇本是邊拍邊寫,有幾次到開始排練時,都還在修本,就跟現實的舞台劇狀況非常相似。」

打燈就用桌上檯燈吧!就地取材克服線上排練障礙

內容雖然就這樣定了下來,但是表演形式卻是過去未曾嘗試過的,朱芳儀說技術是問題,硬體是問題,連排練都是沒有遭遇過的難題,「所有的畫面、演出都要在線上完成,我們跟公視不斷地討論,在前期籌備時,不斷地想辦法在克服硬體、技術的困境。」汪兆謙說,排練時演員鏡頭中的場景,都是在自己家中用現成的東西佈置,「連打燈的燈光都只是桌上的檯燈!」說土法煉鋼其實不太對,畢竟是新形式,絕處逢生可能是比較好的形容。

《你嘛好啊!!》網路首播時共有12集,每一集的時間大概5分鐘,是先將演出錄下來之後,透過直播的方式在網路上播映。但這5分鐘的演出,其實是如同舞台劇演出一般的一氣呵成,「就是一鏡到底。」汪兆謙說,因為希望還是能夠將劇團的表演能力展現出來,因此5分鐘的內容,是如同舞台劇般的排練再排練,然後正式演出一氣呵成的展現,「但也因為這樣,光是排練就要耗費許多時間,比現場排練的時間成本多出了一倍,線上排練真的還是會有一定的麻煩。」

每一集的直播,也將演員在演出前的梳化,一併透過直播放送出去,汪兆謙說,這是將舞台劇的後台搬到鏡頭前的嘗試,希望能讓觀眾看到劇團在演出前劇團成員所必須要做的準備,「而且播出後反饋很好,觀眾的踴躍程度有一點始料未及。」甚至還有觀眾反應5分鐘的長度看不過癮,因此汪兆謙後來放寬標準,讓演員盡情發揮,不刻意的控制演出在精準的5分鐘內。

《你嘛好啊!!》的嘗試,讓阮劇團玩出了新的趣味,「在後來的集數中,甚至還埋下了線頭。」劇中難分難捨的情侶檔、新加入劇團的演員,是主創團隊留下的伏筆。

汪兆謙說,畢竟疫情可能會是新的常態,這齣戲,可能接下來還得繼續演下去。

文/陳宣任
責任編輯/朱予安

《你嘛好啊!!》公視+完整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