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節目大概是20世紀電視普及後,登上夢想綻放光芒最為重要的機會。接近上個世紀末,電視選秀節目出現,恍若為默默無名的平凡之輩開啟了一扇門,成功叩關,功成名就;雖敗猶榮,同學們都在電視上看到我了。

台灣曾經火紅的本土音樂選秀節目很多,電視史上最長壽、播出長達33年的《五燈獎》;2007年引發全民關注,開啟歌唱選秀節目濫觴的《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等節目,這些節目的火紅,某一部分或許顯現了主流社會對於明星夢、成名之路投射的渴望。但隨著榮景都會沒落,在網路社群崛起之後,電視不再是最為重要的傳播媒體,也因為網路社群的便利,影音器材的普及,想唱歌不需要靠別人,在家就能展現驚人實力,讓成名的夢更沒有束縛,更加近在眼前。歌唱選秀節目也在這一波浪潮中漸漸消失。

2018年網路上出現一檔大型歌唱選秀節目《聲林之王》,再次引爆台灣新世代的歌唱選秀節目熱潮。《聲林之王》能夠有這樣的成績,製作人李國強回憶那段時光,是真的不容易,「這是用ETtoday 新聞雲整個資源和團隊下去做的。」

再次打造台灣培育新星的舞台,所有團隊都是一時之選

《聲林之王》的出現,與過去傳統的歌唱選秀節目不同,在內容、技術上都做了更新,由ETtoday新聞雲委託量子娛樂製作,而既然身處網路時代,更理所當然在網路上同步上線,不但讓《聲林之王》確實做出新意,也獲得各方關注,更拿下了54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李國強說一開始其實確實抱著理想,「是偉忠哥(王偉忠)和詹哥(詹仁雄)的想法,他們覺得台灣很久沒有出明星了,應該要給年輕人機會和舞台。」王偉忠去找了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提了案,希望能做大型的選秀節目。「並沒有特別想說,要做多大的突破,只是希望台灣最好的音樂、美術以及剪輯的人才,都集結起來。」主持人、導師、評審團隊,都是一時之選,蕭敬騰和林宥嘉兩個從選秀節目出身的當紅歌手,都因為《聲林之王》的企盼培育新人、時代傳承的理念,而點頭成為節目兩大台柱。

有別於電視台制式拍攝編制,20台攝影機同步收集龐大節目素材

《聲林之王》在賽制上也嘗試突破,展現新意。「除了過關,還透過不同主題,如合唱、團體賽來表現不同的樣貌。」李國強說除了內容,導播運鏡、拍攝技術以及剪接也關乎節目的質感,「現在可能有十幾、二十台的機器,全部都會單錄下來,後製時在把所有素材轉到電腦裡面,必要時做編輯、剪輯的補強。」李國強也強調,現場的畫面設計,導播與攝影的功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網路時代要做節目,內容為王的前提下,所有素材、技術都要更上一層,規模變大,李國強說這是複雜的作法,現在節目真的沒有那麼好做。

時代改變,李國強這類媒體人最為有感,「現在的觀眾看太多了。」曾經是熱門節目《康熙來了》的製作人,李國強很清楚台灣電視台的製播流程,「電視台就是看收視率,收視率又破1了,好高喔,就是這樣。」李國強說電視台的預算有限,且都是週週播出,每天都在追新的內容,「這是一個時代的改變,以前我做康熙,同樣的主題有人看,那就再做一次,我要對電視台負責,每一集花多少錢、賺多少錢。」

透過異業結合創造節目效益,流量變現是最大課題

但如前所述,《聲林之王》這種網路節目,因為製作流程、工序的複雜化,「後製都要做很久,做完播出又開始做下一集的內容,很多東西都只能下一季再檢討。」李國強說,在網路時代,流量當然是關鍵,怎麼樣把流量變現,大家都在嘗試,節目要播出了之後才知道效益如何,還有什麼能夠修改。

「每一年、每一年的流行都不同,第三年會流行什麼也不一定,很多過去的方式、習慣都已經受到衝擊,有了改變。」李國強眼中的時代是不可抗拒的,「時代在改變,電視台也改變,我們才一直在改變。以前電視時代,節目很多的時候,你跟老闆說要做一集選秀,多少錢,用十幾機拍,神經病啊,那很貴。」

《聲林之王》之後,台灣又開始出現各類選秀,詹仁雄還嘗試了女團選秀的《菱格世代DD52》,三立電視也推出嘻哈選秀《大嘻哈時代》,甚至ETtoday還嘗試新型態的料理選秀《料理之王》,李國強說這些節目是網路時代的一種嘗試的方式,「節目除了流量,還可以透過許多異業結合,創造更高的收益,這是一條新的路。」

對於未來,李國強說他其實沒有那麼悲觀,「產業結構還在轉變,但不同的時代,都需要生存,人在這樣的環境,就會自己去找出路。」

文/陳宣任
責任編輯/朱予安

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官方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