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高潮低潮,總會遇到幾次的灰頭土臉,人們總說家是心中永遠亮著的那盞燈,「家是人生跟情感的出入口。」孫證荃眉角揚起。作為《一家團圓》的總監製,他說,這類台語八點檔,沒有台灣社會的家庭概念,成立不了。

鄉土劇促成另類家庭時光,又荒謬卻又真實

晚餐時間一過,一家人聚在電視前,等著片頭出現,緊張地等著令人撓首搔腮、引頸期盼的情節,是婆婆壞心眼的計謀,是親家早已規劃的惡作劇,或是那個誰在醫院病床上終於醒轉,真相將要大白的時刻。那是千禧年後台灣大多數家庭的夜晚時光,看著電視裡那家人發生的光怪陸離,慶幸自己家裡沒有那種爛貨。

台語八點檔曾經如此的支撐一家人,成為拉緊家庭凝聚的核心之一,《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飛龍在天》、《風水世家》、《夜市人生》等戲,都曾是台灣最為重要的時下流行文化與話題熱點。

說到八點檔,最令人對編劇團隊感到敬佩的,是戲中往往有龐大的家族系譜,構成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而家人對彼此時而依賴,時而為了生存反目,這樣的設定,整整發展了20年,已然像是台語八點檔的固定公式。台語八點檔如何思考家庭?孫證荃說的理所當然:「家,生老病死、喜怒哀樂都在那裡。」是所有人都無法逃離、又拚了命想要回去的地方。

一年240集龐大規模故事,描繪盤根錯節家庭樹狀圖

台語八點檔一直以來有幾套固定的方式開展劇情,孫證荃說跟著時事是其一,《一家團圓》從今年3月開播,正值近兩年疫情嚴峻之時,「《一家團圓》其實也是後疫情時代的想像,疫情期間大家不一定可以一家團圓,所以我們才取名叫做一家團圓。」從過往的經驗中,時事會更能讓觀眾共感且投入。而家庭則是基礎,原因有兩個,一是內容的量,「一天要兩個小時的播出內容,一個月大概20集,一年就是240集,那個量是很大的。」為了故事豐富,編劇團隊拉出家庭線,一家人有父母兄弟姐妹,各自又有各自的朋友或敵人,樹狀圖拉出來,人一多,內容、故事就出來了,講不完了。

但以家庭為基礎,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觀眾,「觀眾就是婆婆媽媽,誰會比媽媽對家的感受力來得高?」孫證荃說,整個題材會繞著婆媳姑嫂妯娌,就是觀眾共感度的問題。「這個時代,家的元素越來越多元,這些新時代的家庭元素,也慢慢地會被擺進傳統八點檔裡面。」孫證荃說三立在這一點還是走的比較前面,台語八點檔就已經觸碰到同志議題,《天之驕女》中也有多元性別的角色。

這也顯現,台語八點檔的受眾群還是相當多元、多樣,而照顧支持著台語八點檔的這一批觀眾,孫證荃說,就是做出他們喜歡的戲,那是他們的使命,「雖然八點檔在品質上不符合某些觀眾的想像,但對很多喜歡的觀眾而言,他們還是在這裡面找到了慰藉。」每一個劇組、每一個時段,都有他們的口味跟觀眾,對孫證荃而言,拍戲就像料理,有高檔的餐館,當然也需要能夠填飽日常的小吃。

千面女郎參戰,吸引年輕族群關注

但經過網路科技這10多年的快速發展,各類型的載體、資訊、內容爆炸出現,傳統有線電視萎縮,連帶著台語八點檔的盛世也遠去。可是孫證荃認為,本土電視台依然堅持在那裡,「原本婆婆媽媽的觀眾群還在,我們也嘗試放入現代的議題、元素,吸引年輕人注意。」孫證荃說,三立去年的台語八點檔《天之驕女》就有成功讓年輕世代的關注,《一家團圓》也嘗試放入年輕化元素,「像是千面女郎,有很多年輕人都很有興趣。」

孫證荃說,不可能每一部戲都是《華燈初上》,「我覺得《一家團圓》一開始我們的企圖心是很夠的,演員上面有淑芳阿姨(陳淑芳)的回歸,還有游安順,卡司都是一時之選。」他說台語八點檔能夠劇情能夠順暢進行,演員功不可沒,「常常上戲前兩個小時才拿到劇本,一進棚就是四機作業,要一次到位,沒有經驗和實力,根本吃不了。」

對於台語八點檔,孫證荃說接下來的三、四年應該都還不太有問題,目前收視率的前五名,有三檔就是台語八點檔,「台視的《美麗人生》、民視的《黃金歲月》,再加上我們《一家團圓》,三個加起來有將近8的收視率。」

孫證荃說,台語八點檔在這個時代還被需要,他很開心,「那就像是有些人的家,永遠都能夠透過這樣的戲感覺到放鬆。」接下來還會做下去,他說不管疫情、颳風下雨,台語八點檔的製作單位只要觀眾有需要,「我們就會拍給你們,使命必達。」

採訪撰文/陳宣任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圖源/三立電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