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媽媽離鄉背景工作很辛苦,但被留在家鄉的兒女,還沒長大就被迫與母親分開,難道就不辛苦嗎?身為孩子,就該體貼媽媽的選擇?公視學生劇展《瑪麗快跑》,以移工瑪麗不斷奔跑的意像,試圖為被拋下的孩子說話,導演林世菁說:「雖然瑪麗不斷奔跑,她好像不斷為自己的女兒、為這個家工作,但說真的,她其實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她並沒有那麼得到她女兒的認同。」

從墮胎少女看想像中的母職

《瑪麗快跑》片名靈感參考自1998年德國電影《蘿拉快跑》,但題材是導演林世菁在台藝大電影研究所上導演課的時候,看了作家顧玉玲的《我們》後,所取材的移工故事。《我們》其中一篇講述的是移工在其他國家照顧別人的小孩,但把小孩留給家鄉的人照顧,她在書中看見一個移工不斷奔跑的形象。

而在《瑪麗快跑》的故事裡,菲律賓移工瑪麗也一直奔跑著。有一天她到雇主家工作,卻發現照顧的青少女敬美懷孕,敬美要去墮胎,情急之下,她只好帶著敬美的弟弟小寶跟上,卻錯失與遠在菲律賓的女兒的約定。

林世菁說,《瑪麗快跑》講述的是一個失敗母親的故事。青少女敬美把小孩拿掉了,移工瑪麗和她的小孩遠在異鄉,但瑪麗是失敗的母親嗎?敬美是失敗的母親嗎?她覺得,所謂母親這件事,本來就沒有所謂對與錯,沒有怎麼樣才是最好的,「可是她們都會有一個,好像我要不斷的努力,才能成為一個想像中的好母親。所以我覺得在某一方面,瑪麗其實一直在奔跑的、她朝著去的是那個想像中的母親。」

在家鄉的女兒快死掉怎麼辦?移工淚崩分享故事

在《瑪麗快跑》選角的時候,製片發布選角訊息在台灣的菲律賓人社團,林世菁選在台北車站與公園讓菲律賓演員們試鏡。林世菁印象深刻,選角時她就出一道題目「打一通電話,小孩在菲律賓生病,妳要去借錢。」當時來了二、三十位菲律賓人試鏡,「她們講電話大部分都會哭,很多人有類似的經驗。」

當林世菁終於選到飾演瑪麗的菲律賓演員Kelly,她用英文跟Kelly溝通劇本的時候,提到菲律賓女性與小孩異地分離,「Kelly滿意外的,她會問我,為什麼你會知道這麼多?」現實生活中,Kelly的經歷就如同瑪麗,林世菁說:「演員真誠的瞬間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她自己的某個地方被捕捉到。」

而在選角過程中,林世菁忘不掉其中一位菲律賓媽媽的故事。她的女兒曾在菲律賓得登革熱,住在加護病房快死掉了,雇主讓她飛回家看女兒,她很為女兒著急,可是她不能太難過,因為肚子裡有小孩,兒子則罵她,「妳為什麼要回來?我們需要妳的時候,妳都不在。」林世菁回憶:「她很兩難,但其實站在小孩的立場,兒子說的也沒有錯。」

林世菁在映後座談分享選角故事時,進一步解釋:「其實我比較能想像她兒子的心情,雖然能理解這名移工的選擇,但是比起來,我覺得他的小孩其實很辛苦,因為他們是被迫跟母親分開的,在他們視角裡面,母親選擇了工作,拋棄了他們。」

站在小孩角度發聲,劇情藏青少年課題

因此,雖然《瑪麗快跑》講的是移工的故事,但林世菁更著重瑪麗身為「母親」的角色,而她的立場其實是站在「瑪麗女兒」這個從沒在劇中出現的人物。林世菁說,站在瑪麗女兒的角度,其實就是青少年的課題:「她們不是大人,是青少女的時候,雖然某方面可以知道媽媽在外面工作很辛苦,但是她們為什麼要理解呢?媽媽說為妳好,可是她只是在講講為妳好。我覺得沒有一定要那麼貼心吧。」

小孩的心聲到底是什麼呢?《瑪麗快跑》的故事裡,除了菲律賓母親瑪麗、台灣青少女敬美,劇中還一直存在著一位三歲小孩「小寶」,他是敬美的弟弟。雖然小寶年紀還小,但他的感受力很強,林世菁笑著回憶拍攝時,她在片場把所有的心力拿去管這個小孩演員「小寶」。

演員「小寶」。圖/林世菁提供

「小孩你不能騙他,他不知道大人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可是他會用他最本能的反應去面對這些事。」林世菁說,有一場在計程車上的戲,瑪麗和敬美在車上吵架,平常不受控的小寶,當時感受到身旁的氣氛後,完全呆住不講話。

導演意外懷孕奔向名為母親的旅程

巧合的是,林世菁在《瑪麗快跑》製作後期意外懷孕了。現在懷孕三十三週的她,生命經驗跟片中的瑪麗不謀而合,但她一開始是排斥當母親的:「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會成為一個好母親,我對當媽媽這件事覺得有壓力,我看著很多身邊的人『非常愛小孩』,我覺得我真的沒辦法做到,我沒那麼有耐心,你要叫我當家庭主婦這件事也非常困難,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得好。」

就像奔跑中的瑪麗,還在學習如何當一位母親,林世菁也正走在相同道路上,「寫劇本我至少還能掌控,但養小孩這件事我真的沒有把握。所以,我也不知道,我還在學習吧。」林世菁說。

採訪撰文/江婉琦
責任編輯/許容榕、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2023金穗獎入圍作品《瑪麗快跑》公視+限時免費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