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鷗來過的房間》入圍第59屆金馬獎新導演獎的澳門導演孔慶輝,被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誇獎作品是「濱口龍介遇上蔡明亮」,片中一場男主角和房東作家被磨砂玻璃門阻隔、看不清彼此的戲,兩人說話聲音似遠又近,哪怕僅是含蓄又困惑的曖昧,也在隱隱作痛中,翻湧撼動觀眾的內心。

該片講述曾為作家的房仲周迅生,迎來一位擔任劇場演員的房客,他很快地成為迅生觀察的對象。但他在舞台劇〈海鷗〉上演前,痛失角色,卻發現自己活成了迅生小說中的主角。

一名渴望被凝視的演員,一名只能寄情於文字狂想的作家,戲裡戲外,在不同角色間,釋放慾望。導演孔慶輝花了8年創作這部長片,把一路活過來的人生融入劇本,真實世界裡有遺憾也有堅強,他看出不管年紀到了哪,所面臨需要成長的關卡都一直存在,跌跌撞撞中才體悟到,靈魂深處原來藏著自身也不了解的習題。

用喜劇態度看人生,周星馳《國產凌凌漆》影響最深

孔慶輝曾因仰慕台灣廣告名導羅景壬,而決定到台灣念書,返回澳門後進入劇場,並開始影像創作。創作期間掉入黑洞多次,直到女兒誕生,才將他帶離創作黑暗期。或許也就是走過黑暗,他的作品中隱含各種苦澀滋味,反映了以為人生在前進,卻不斷回到原點,有時辛苦了大半輩子,都可能是徒勞無功。

悲劇與喜劇自有相通之處, 也許是拍完電影之後太痛苦,現實中想要調劑,也許是自己的痛苦可能成為別人的笑料,孔慶輝的人生片單,首推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他說:「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可能正因為是無厘頭,剎那會讓人覺得不用那麼認真對待人生,對於孔慶輝而言,無釐頭的喜劇,或許就像是形影不離的一種冀望,人生若能如此,就能淡然自處。

在周星馳的電影,總會發生仿彿事不關己的突發狀況,但實則卻是你我埋伏各自內心的懸念,尤以在荒誕諷刺的絕妙對話中,拉出了寫實人生失落期的療癒感,孔慶輝認為周星馳的作品是一種含金量很高的表演,即使很刻意但也很精彩,「最厲害的點,是你每次看到,都還是會看一點,真的沒有一部電影可以這樣」。

不過孔慶輝的「人生片單」不僅於此,周星馳的作品是其一,代表了他遙望的理想,其二是觀眾也都熟悉的經典影片,包括麥可漢內克導演的《鋼琴教師》、伊朗導演阿巴斯《櫻桃的滋味》、保羅湯瑪斯《世紀教主》與李滄東的《生命之詩》。

這些電影一直影響著他的潛意識,不論劇情或者影片審美觀,都造就起《海鷗來過的房間》部分情愫。而這幾部人生片單,在獨特的世界觀下,讓我們感受不同角度的情感豐沛流動。

慾望該被道德綁架嗎?《鋼琴教師》平衡慾望與權力的巔峰之作

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小說的《鋼琴教師》,伊莎貝·雨蓓和伯努瓦·馬西莫勒兩位主角在慾望的迴圈裡,展開一場禁忌之戀。

片中女主角演出的鋼琴教授,在年過四十的冰冷的外表下,是一個性壓抑的女性。但在遇到了一位可愛的17歲工科學生時,一切變了調,她迷上了他,除了嫉妒接觸他的女孩,還將玻璃碎片藏在她的上衣口袋裡。在慾望迷失的過程,皆是苦苦追尋心靈的慰籍,種種向慾望前進與否的問號,也是影像觀賞途中的自身領會。

孔慶輝為這部片立下了註解:「壓抑的情慾與權力的失衡表達高超。」,他認為那般扭曲又真實的情節,做得很不落俗套,衝擊很大。其中電影結束於男主角因厭惡她,在她家中按她的要求,與她發生暴力性關係。性慾抒發、情感糾結,這幕展現的激烈情緒,令人啞然失聲,突然來襲的暴風雪,可能同樣曾是困在我們內心不可自拔的意亂情迷。

簡單結構下的深刻提問 《櫻桃的滋味》探究人為何而活

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曾獲得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出版過多本詩集及攝影集,自始至終都把他在伊朗這塊土地或週遭人物上,或從生命本身感受到的「詩性」發揮於影像中。

孔慶輝就認為《櫻桃的滋味》即是用最簡單的結構,去寫下最深刻的質問,「故事結構非常簡單,但講得很好聽,把哲學的命題講得十分深入人心,應該影響了很多人對生命的看法。」

影片講述一個想自殺的人,想找人幫一個忙,就是在他過世之後把他埋起來。他開著車到處找人、搭訕,例如在讓別人搭順風車的時候,就問對方願不願意幫這個忙?當中遇到了幾個人,最後真的有人答應他,那個人也嘗試過自殺,但後來因為吃到一個很好吃的櫻桃而轉念了。

主角不停的探索,沒想到答案不只一個,成就一部充滿詩意的沉思錄。角色從迷失人生找尋自我的過程,也可衍生反映至另一部保羅湯瑪斯的《世紀教主》,在片中宗教組織吸引大批信徒後,正是人性最脆弱不堪時,除了看到陷入對宗教信仰體系的懷疑,那些群體的迷失,更融入了社會動蕩期中的傷感情緒,深刻表達出對夢想遙望的失望與憤怒。

《生命之詩》在絕望中找尋救贖

韓國神級導演李滄東的作品《生命之詩》,對孔慶輝來說是文學在電影裡表達得最優美的一部電影。對人性的刻劃深刻動人,也不賣弄藝術與高深,如同故事主軸有人死了,或發生一些慘案,可是沒有用很羶色的角度去寫,「皆是關注人的狀態,充滿對人的關懷。」

《生命之詩》講述一名跟孫子住的老奶奶,有一天醫生跟她說,她罹患了阿茲海默症,會慢慢忘記很多事情,於是她就跑去學寫詩。但回家後發現十一二歲的孫子,在學校跟其他同學強姦了一個女生,女生還自殺了,面對這件事的同時,她如身處孤獨黑暗的世界,但仍舊努力去學習如何寫詩。

面對孫子的罪行,奶奶內心深處感受到了一個罪人的苦惱,她被捲入這場難以獲得救贖的人性漩渦,處境殘酷又悲哀。這令人想到了《海鷗來過的房間》中,男主角走不出自己心門般的徬徨,雖然肉身軀殼雖得以存活,但也終究受困皮相。

同時,在李滄東《生命之詩》中,更是看見近年韓國影視不斷襲來人性下限的交戰,綿延不絕的暗黑題材,也彷彿是對那些社會隱藏的陰暗面,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提問。

撰文/潘怡豪
責任編輯/許容榕、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圖片來源/金馬執委會、采昌國際、海鵬電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