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節目《不在我的世界當勇者》與一般出外景的綜藝,或是闖關型態的節目不同,以「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技項目為主題,融入科技AI智慧,斥資百萬、動員上百人,在廢棄礦區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莊園空間,並賦予它「異世界」的概念,網羅了八位不同領域的「勇者」,一起「轉生異世界」展開競賽,並朝夕相處、直到比完所有賽事項目。兩位製作人詹于珊及吳達恩,為何會有這麼混搭的構思?兩人笑說:「我們是彼此推坑」。

六大競賽源於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

人類學系畢業、同時也是《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製作人詹于珊,以及體育學系出身的演唱會幕後人員吳達恩,兩人因參與五月天的演唱會製作相識,之後不約而同獨自創業,認識多年、一直都在尋找能夠一起工作的機會與模式。「2023年剛好有個標案,主題很適合達恩公司發揮。為了在短時間內尋找找到可行的企劃方案,『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剛好成為我們背景的最大公約數。」兩位製作人第一次做實境節目,就挑戰這樣特別的題材。

但光是找到主題還不夠,兩人還仔細的研究了比賽項目,深入了解並且分析哪些競賽有足夠的畫面張力、是否能夠讓觀眾清楚認識該項目,最後決定摔角、鋸木、射箭、負重、躑矛、狩獵等六大項目;大方向底定後,還要煩惱場地、設備、人力,加上結案時間不停追著他們跑,讓兩人忍不住大嘆:「壓力很大。」讓他們很幸運的找到了位於三峽、已廢棄的中益煤礦礦區,既有深山的視覺感,也兼具市區的交通便利性,成為理想的拍攝場地。

團隊從零打造夢想異世界
團隊從零打造夢想異世界

戲劇美術班底改造廢墟,演唱會經驗打造異世界體驗

場地問題解決後,戲劇專業的美術團隊及演唱會的硬體團隊,便開始改造場地,他們結合節目故事主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把一個家徒四壁的廢墟,建造出所有競賽場館、成員的宿舍及休閒空間,團隊一共架設40台攝影機,盡量藏在能藏的角落,以全方位紀錄這塊場域發生的任何事情。吳達恩表示:「做一場實境秀,更像是打造一個世界的概念,我們希望他們進入到這個世界時,是完全與外界隔絕,這樣才能夠有更沉浸式的體驗。」

除此之外,為了達到節目所需的「未來感」及「遊戲感」,吳達恩善用了自己製作演唱會的經驗,把舞台使用的燈光技術及軟、硬體設備,全部融入其中,讓這個異世界變得更加鮮明、立體,更在片頭片尾與場景運用AI技術與實拍素材製作,營造出如《黑豹》般融合科技與文化的強烈視覺風格。詹于珊自豪道:「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台灣版的異世界奇幻體驗,這就是跨界合作的優勢!」

後製將場景結合AI技術,為勇者做出科幻感十足的出場
後製將場景結合AI技術,為勇者做出科幻感十足的出場

南島文化架構世界觀,菱形圖案與祖靈相連

硬體設備如此「厚工」(kāu-kang),軟體內容自然更不能馬虎。他們使用「南島文化」作為世界觀架構,以避免過度消費單一族群文化,並將文化推廣的精神貫徹到底,「像是節目中最常出現的圖案,之所以選用南島文化的菱形,是因為它跟台灣原民文化許多族的祖靈元素有所連結,使用五顏六色的燈光象徵,也能夠帶來科技感的視覺。另外,實境中的神秘人角色使用『粒子』組成,就是為了呼應『一切萬物皆不存在於世上,而是由粒子匯聚而成』。」細心程度令人讚嘆。

八位勇者分別來自演員、偶像、歌手、主持及YouTuber等領域
八位勇者分別來自演員、偶像、歌手、主持及YouTuber等領域

競賽設計也是廣邀各路好手前來助陣。團隊從「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多項賽事中,精選六項進行改編,「畢竟我們的目的在於『推廣』,所以還是以正式比賽的規章去做調整。」此外,場地的設置也是找實際賽場的廠商協助,指導訓練課程的教練,也都是曾出賽甚至有得獎的選手。

選出八位跨界勇者,首次見面的尷尬是真的

不僅如此,八位勇者的選角更是煞費苦心。團隊從上百位候補名單中,挑選了二、三十名人選直接面談,排除適合度及檔期等問題後,分別從演員、偶像、歌手、主持、運動員及YouTuber職業中,選出胡宇威、李霈瑜(大霈)、楊奇煜、林莎、郭芝吟、文姿云、喬瑟夫、超認真少年等八人,組成了現在的團隊,一起來挑戰跟自己的專業幾乎無關的事情。「節目之所以叫做《不在我的世界當勇者》,就是因為我們從製作團隊到出賽的八位成員,都跳脫了原本自己熟悉的領域作出新的挑戰,只要你踏出舒適圈一步,那你就是個勇者了。」

而為了讓成員更加沉浸在這個世界觀,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彼此身上,製作團隊嚴格禁止成員攜帶手機入場;為求逼真,事前也並未透露太多內容資訊給成員,詹于珊直言:「因為達恩對於實境秀的『真實感』非常要求,所以你可以看到成員在第一次見面時的尷尬,完全不是演出來的。例如,我們把八人安排在不同地方的化妝室,還很縝密的完全錯開他們搭車進場的時間,沒有人知道什麼時間點會在這裡遇到誰。」脫離自己的交友圈,來到新環境認識新朋友,正是踏出舒適圈的第一步。

除了體能競賽外,也有大說真心話的真誠溫馨時刻
除了體能競賽外,也有大說真心話的真誠溫馨時刻

撕下標籤掏心掏肺,意外發覺勇者背後「那道光」

但兩位製作人也不諱言的表示:「本來主軸線是競賽節目,結果最後成為成長型態了。」原來,兩週的賽制時間中,安排了嚴格且疲勞的體育訓練及比賽,讓八人無暇也沒體力再思考其他身外事;朝夕相處且沒有手機、電視等娛樂的情況下,讓成員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了解彼此。「其實他們已經沒有心力去武裝自己了。」詹于珊感慨道。

「像『撕下標籤説心理話』之前,所有人整天又是煮飯、又是體能訓練,加上空檔時間,可能已經把熱門話題都聊完了,最後在這裡就只能掏心掏肺了。」也因為八人都來自不同領域,透過這個活動,反而更加了解了自己舒適圈外的「真實面」,並且找到了彼此的共通點,進而讓成員之間的感情繫絆更加強烈。

拋開形象、全力以赴,才是對勇者最基本的尊重
拋開形象、全力以赴,才是對勇者最基本的尊重

但脫離主軸線的走向,也讓兩人開始自我反省。「我們跟藝人之間的溝通,其實沒有做得很完善。」詹于珊進一步補充:「我發現其實演員在沒有文本跟沒有導演的情況下,是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但我們突然讓他們 24小時面對鏡頭的時候,他會很慌張,反而是YouTuber因為本來就是24小時都可以拍攝,而且他們有自己的人設,所以面對鏡頭就是相對的輕鬆。」

不過正因為無法預期,才能讓實境秀的「真實性」更加強烈。八位勇者在鏡頭前展現出赤裸裸的日常面貌,很多時候反而更圈粉。例如原本被貼上「花瓶」標籤的林莎,在節目中展現出好勝、要強的堅韌,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她不只是個「好看的花瓶」,而是「有真功夫的花瓶」,而這樣的效果,也正是吳達恩所追求的:「我希望觀眾都能夠看見,每個勇者自帶的『光芒』。」

林莎(左)用實力證明自己不是「美麗花瓶」
林莎(左)用實力證明自己不是「美麗花瓶」

真實被觀眾看見才成立,下一場冒險還是要衝

然而要如何讓觀眾準確地抓到「那道光」,考驗的就是剪接團隊的後製能力了。兩週拍攝的時間、超過300小時不停機的錄影,40台攝影機保存了超過150TB容量的畫面,詹于珊回憶,從製作到完成的近一年時間,後悔很多、也浪費很多精力與時間:「在進後製才發現,實境跟綜藝真的天差地別,我們浪費了半年多的時間,在整理檔案、撈檔案,然後再剪輯,也發現到,我們所謂的『真實』,如果沒有被拍到跟被剪出來,就等於沒有,那個真實必須得是觀眾感受到的才是。」

吳達恩也補充說明:「因為素材量很多、機器很多,所以在挑素材或編故事的時候,其實要花非常大的力氣。加上因為它過於真實,所以很常發現拍完的東西,其實原本想像的是不一樣的內容,變成後面我們又重新編故事,才能讓整個內容順暢合理。」但兩人也很坦然的面對現實,並且在這樣的狀態下,盡全力的讓節目導向原本他們期待的樣子。「畢竟我們也是處在一個『不在自己的世界』的勇者,第一次不盡如人意,下一次就記取教訓,讓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

如果還有下一檔,兩位還敢衝嗎?「還是敢啦!這次都繳這麼多學費了。」詹于珊沒想太久,便給予正面回應。兩人用行動,證明了台灣是有能力製作出,具有文化深度與視覺創意的實境節目,並透過這個節目,讓我們看見文化、情感與人性在鏡頭下的真實光芒。而這場冒險,也許真的不在我們熟悉的世界,但《不在我的世界當勇者》提醒我們:只要勇於踏出一步,每個人都能成為屬於自己世界裡的勇者,成就一段英雄之旅。

採訪/許容榕
撰文/張雅雯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到公視+線上看《不在我的世界當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