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山魚譜》講述十九世紀朝鮮王朝純組發動「辛酉迫害」,大規模肅清、鎮壓天主教在朝鮮的勢力,學者丁若銓(薛景求飾)因信奉天主教遭流放黑山島(茲山),在當地與漁夫張昌大(卞約漢飾演)之間發展出的深刻友誼。導演李濬益以極具詩意的黑白畫面,將宏大的歷史進程,濃縮於兩位階級如天壤卻心靈相通的人物中,使《茲山魚譜》不僅是一部歷史電影,更是關於價值觀碰撞、知識轉化與心靈成長的時代寓言。

(本文有部分劇情透露,請謹慎點閱)

當時代變動不安,知識份子應當如何自處?

《茲山魚譜》牽涉的是對於家國社會的信念與價值思維,或建構或崩盤的「成長過程」,人會成長,時代也要成長。十九世紀,華夏文明禮樂與名教的瓦解同樣複製到漢化尤深的朝鮮,朝鮮面對西學東來,比積弱不振的晚清,還更須處理多一道的韓/漢民族界線,當世宗大王15世紀頒布的拼音文字「諺文」逐漸鬆動朝鮮的漢文化體系,那些仍奉程朱理學為圭臬的士大夫始覺威脅,不願承認、不願改變,只能將腦筋動到尚未扎根的西學,將其視為「異教邪說」、文化共同的敵人。

薛景求將學者丁若銓演繹得絲絲入扣,其精湛演技也獲得第42屆青龍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薛景求將學者丁若銓演繹得絲絲入扣,其精湛演技也獲得第42屆青龍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時代好像總會在士人階級所信奉的主流真理內外反覆猶疑/游移,丁若銓雖年事已高,但面對時代際會的變動,卻不顢頇守舊,反而在西學來襲時,選擇了以儒學之心包納異端之知。他所做的不是否定傳統,而是使傳統轉化為可以對話的新容器。丁若銓明白,唯有「包容」才能穩定一切時代動搖下思想發展的變因,他仍以性理學為基礎,涵納天主信仰、器物科學,不再單純談論形而上的儒家哲學,轉而關注形而下談論科學的「格致之學」,他明白為學不能只有抽象義理,還要有對實物、對自然的理解——於是有了這本記錄海洋生物、兼具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魚譜》。

格物不僅是致知,更是誠意、正心的重要門路

丁若銓沒有忘記儒教帶給他的宏大敘述觀,他仍然在復興儒學的前提之下,以四書五經提攜後進、撰著《魚譜》。他在島民中看見略識之無的張昌大,經歷一番思維與身分的衝撞,兩人變成亦師亦友的關係,丁若銓教張昌大閱讀儒學經籍,具體化張昌大對於時局針砭的想望,張昌大則貢獻了他長年對漁獲的瞭解與知識,幫助丁若銓撰著《魚譜》。

仔細思索,丁若銓的研究從來沒有背叛儒教,從來都是「格物」。《魚譜》便是丁若銓以物相格的具體實踐,從魟魚、鰩魚、石肛蠔、凸目魚,乃至烏賊,看見微小生物的繁複樣態,隱約找到一輩子經世牧民所看不見的,從黑山渲彩至茲山的視界。

張昌大一角的求士歷程代表著成長可能見識到現實與夢想世界截然不同的心碎。
張昌大一角的求士歷程代表著成長可能見識到現實與夢想世界截然不同的心碎。

而張昌大是時代浪潮中的另一個縮影,他出身微寒,渴望脫離命運束縛,對「知識」有著近乎宗教般的渴望。《禮記.大學》中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丁若銓總能優美、流利的翻譯經典,讓昌大更加嚮往那個人倫調和、綱常分明的秩序社會,卻也成為悲劇的開始。他從丁若銓那裡學到「格物致知」之義,卻在試圖將這份知識應用回現實時,發現理想與制度的巨大落差。張昌大只看見「明德」之後的「治國」、「齊家」,卻忘了「修身」之前,更需要「誠意」與「正心」,而這一切的源頭,必要先「格物」,方能「致知」。

張昌大與丁若銓的兩種境界

張昌大如願以償,帶著丁若銓教導他的智識高中科舉,以初生之犢之姿踏入官場,原以為能以所學為民謀福,卻親眼見到官場可恨、愚昧腐敗,最終發現他曾經嚮往過的聖君階序,反而是體制的虛偽與人的貪婪,是親手摧毀儒學的淵藪。

丁若銓一定明白這都是張昌大晚一步的成長,只可惜這一步之遙即是永隔。他們分別站在不同的時代邊界,一個正在為舊世界找尋藏在隙縫中的光,一個則跨進已經崩塌的未來。丁若銓早已不再固執地要張昌大信仰儒學,他知道,人總得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丁若銓選擇不寫《牧民心書》、《經世遺表》,而潛心纂述《魚譜》的理由或許在此,倘不從具體、微小、可驗證的世界去理解人的內在與心意,一切外在的修身或性命之理都只是空談。只可惜,張昌大等到心與人都碎了,方才明白這個道理。

浪漫且殘酷的《茲山魚譜》

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在時代鉅變中,仍保持思考與悲憫;而一個平民,又如何在階級與理想間掙扎著尋找出路。《茲山魚譜》這不僅是個人成長,也是時代的覺醒。而在這過程中,知識不再只是菁英的特權,而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橋樑。

《茲山魚譜》除了雙男主演技精湛,配角們精準傳遞出古代偏鄉的居民生活也讓人印象深刻。
《茲山魚譜》除了雙男主演技精湛,配角們精準傳遞出古代偏鄉的居民生活也讓人印象深刻。

長年拍攝歷史電影的導演李濬益,從短短一篇《茲山魚譜》的序言敷衍成一部溫暖而蒼涼的故事,沒有顏色,敘事平穩不花俏,專注於人物際遇與心境變化。《茲山魚譜》曾獲第57屆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大賞,更斬獲第42屆青龍電影獎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與燈光、最佳剪接、最佳音樂等五項大獎。此外,兩位主演薛景求、卞約漢演技純熟精湛,更是分獲第42屆青龍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第22屆釜山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殊榮。

《茲山魚譜》的浪漫在於它從來不以答案自居。它像海水一般不定但包容,讓觀眾跟著丁若銓與昌大在層層波濤中探尋經義的真理、形構屬於自己的信仰,電影在真實歷史的虛構注入,是對過去的悼念,也是對殘酷未來的汪洋引航。在丁若銓所留下的《魚譜》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海洋生命體的形形分類,而是一種對「知識」這把雙面刃的啟示,更是一部關於人、制度與夢想如何成長與失落的詩意紀錄。

撰文/謝雲陞
責任編輯/張博瑞
核稿編輯/李羏

到公視+ 線上看《茲山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