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斜的秤》以中藥秤重作為核心隱喻,探討青春期少年少女在愛與秘密面前的選擇與掙扎。導演運用場景、演員特寫鏡頭和層層揭露的故事劇情,帶出豐富而深刻的思想與情感。一段發生在傳統中藥行、中學校園的青春秘事,融合懸疑、浪漫與社會議題,秤出了道德與情感間的微小變化與張力。
(本文有部分劇情透露,請謹慎點閱)
量出利益與情感的天秤
《傾斜的秤》從傳統中藥店的日常開場,讓觀眾迅速進入一個緩慢、細膩、帶有時代感的空間。主角小孟,在家中經營的中藥鋪,認識了校花予瑄。乍看這是一段再尋常不過的暗戀故事:男孩喜歡女孩,想方設法接近她。電影卻將這段感情「交易化」,原來予瑄接近小孟是有目的的,而小孟卻偷偷減少給予瑄的藥量,期望藉此增加她來買藥的次數、拉近彼此的距離。


「傾斜的秤」既是字面上量秤藥材的偏差,也象徵著情感上的偏心與自私:愛一個人,可以包容對方,偷給方便,而予瑄最終看穿了小孟的「小心機」,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卸下心防,告訴了他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小孟也無意間發現了予瑄的秘密。
於是這個傾斜的秤,也開始承載起更多無形的重量:情感、信任、困惑,甚至罪惡感,左右搖擺。
電影將戀愛的悸動與青春的衝動,揉合成道德與青澀戀情的天秤遊戲。這不僅僅是愛情故事,更是成長過程中,面對倫理與誘惑時的縮影。
由「利益交換」串起的故事
小孟與予瑄的關係,是本片主線。兩人從買賣關係進入曖昧互動,再一步步接近秘密的核心。導演特別安排了小孟哥哥這個角色,作為道德與秩序的象徵,哥哥擔憂這個陌生女生買藥的動機,更不認同小孟持續偷偷賣藥給她。哥哥的存在,使觀眾在感情的沉醉之外,也不斷被提醒這段關係有些不大對勁。
當小孟發現予瑄購買的「麻黃」竟可能跟毒品有關時,劇情從純愛轉入懸疑與犯罪。此時的秤,除了是藥材與情感的象徵,更是道德與法律的拉鋸。觀眾跟著小孟的視角,一步步從天真走向現實的灰色地帶。
質問小孟(左)為何偷賣藥給予瑄,是本片提醒觀眾「道德底線」的仲要存在。-1024x683.jpg)
質問小孟(左)為何偷賣藥給予瑄,是本片提醒觀眾「道德底線」的仲要存在。-1024x683.jpg)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儘管小孟逐步揭開予瑄的行為背後另有其人,但導演始終不讓這個「他」露臉、被看清楚,只透過予瑄的恐懼與逃避,傳達出這位「他」的壓迫。適度留白讓觀眾有想像空間,也避免將焦點從主角情感轉移到犯罪事件的推理過程。這種選擇,保留了男主角主觀經驗的真實感,也更聚焦劇中兩人心理狀態的糾結與掙扎。
偏心與偏差僅一線之隔
劇情從平凡生活中抽絲剝繭,最後揭曉予瑄的秘密。起初的節奏快速投入兩人的曖昧,再逐步累積不安與懸疑。利用細節鋪陳,例如藥材名稱、予瑄表情的微變、哥哥疑惑的眼神,讓整部片不斷推進但不急躁,緊緊抓住觀眾注意力。
畫面風格上,傳統中藥行的場景被拍得溫暖而復古,與毒品、違法等黑暗議題產生強烈對比。這種形式上的衝突,也反映出角色內心的矛盾與不安,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到一種青春表面寧靜、實則波濤洶湧的情緒張力。


在最後戲水的場景中,光影的柔和與笑聲的輕盈,讓觀眾相信兩人攜手後,青春的活力可以克服難關,搭配冷靜的旁白幫觀眾揭曉事件的真相,這種將青春浪漫與社會險惡做對比的敘事手法,更強化了整部片的現實感。
青春就是在偏心與矯正之間尋找方向
小孟與予瑄沒有沉淪,選擇挺身而出,向檢方提供線索。這段轉折雖然快速,卻不突兀。因為它建立在兩人之間的信任、對彼此的保護、對錯誤的自覺與痛苦,最終引導他們做出這個選擇。
尤其是小孟在結尾說出的那句話:「我們家的秤,雖然不能保持平衡,但可以偏心。」這句話看起來是輕巧的告白,卻藏有深刻的成長寓意:青春就是一場場不平衡的冒險與試煉,在偏心與矯正之間尋找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犯錯、會猶豫,但只要願意停下來審視自己,仍有機會修正、重來。


回頭是岸,不是責備,而是邀請。它打開了一條通往未來的可能,也為青春的迷惘與犯錯,留下一絲理解與包容的空間。
《傾斜的秤》用簡單的愛情開場,帶出錯綜複雜的情感與社會問題,在不穩定的搖擺之間,找到動人的平衡點。它接納青春的多樣性與不完美,那些心中天秤傾斜的瞬間、那些不正確的選擇,在誠實面對與勇敢承擔後,仍是成長的一部分。
撰文/林詩嫻
責任編輯/張博瑞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