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陳加恩是新生代演員,出道近四年,起初多拍廣告,形象清新可愛,初次爆紅漲粉是2018 年參加人氣 YouTuber 黑男邱比特的「校園童顏美女配對」,影片在她的母校世新大學拍攝,網友讚她是「清新脫俗的高雄妹子」、「非常可愛天然呆」,讓他一夜在網路上成為話題人物。

延展性很高的陳加恩在網劇《不讀書俱樂部》飾演韓國練習生,一頭金黃短髮造型,酷帥有型,監製讚她是「寶藏女孩」;在偶像劇《親愛的天王星》大談女女戀,也圈了無數女粉。除了中性氣質魅力外,最近她在八三夭《我不需要每一個人都愛我》MV,扮演保險業務員,讓人看到她朝氣蓬勃、永不放棄的一面,所參演的電影《兜兜風》更入圍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開展了陳加恩潛力無窮的演員之路。

陳加恩的短髮造型,為她打開更廣的演員路。(圖/《親愛的天王星》劇照,摘自網路)

母親生病感情遇渣男 負面情緒潰堤爆發

隨著身為演員的光芒逐漸被看見,陳加恩這次在公視人生劇展《無常日常》首當女主角,與實力派演員王涓、庹宗華共同演出,有十分精彩的親子對手戲。《無常日常》以失智症和921大地震為經緯,闡述生命中的無常與日常,故事描述媽媽罹患早發性失智症,不僅忘記了兒子在地震中喪生,還把陳加恩飾演的女兒嘉芸錯認成兒子。劇中的人因為地震痛失親人,還要照顧失智的家人,他們承受日常中的無常,仍努力活下去,身兼編劇的導演李兆文,試圖對觀眾叩問:「面對傷痛,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陳加恩(左)在《無常日常》首當女主角,與飾演父母的庹宗華、王琄(右)有精彩對手戲。

其實,陳加恩也曾有一段傷痛的過往。因為媽媽的緣故,她高一得了憂鬱症,還曾被剪去頭髮,「我原本留長髮,我真的會看著手上的頭髮痛哭流涕。」媽媽也會對她說:「妳怎麼長得那麼醜?」她坦言,每天接受到很負面的訊息,「我那時候真的過得很痛苦。」

壓力來源是媽媽,帶她看身心科的也是媽媽,醫生診斷陳加恩有重鬱,她開始吃藥治療。某一天,陳加恩無意間在媽媽房間,看到媽媽桌上有藥包,才發現媽媽自己也有去看診,原來她是躁鬱症但卻不願意吃藥,「她覺得吃藥是神經病在吃。」直到媽媽幫她報名電影海選,陳加恩簽約入行,離開高雄的家,情況才終於好轉。

但身心舒暢的日子沒有過太久,她在台北談戀愛遇到渣男,即便她果斷逃離,身心健康卻又走下坡,後來還刻意停藥,她苦笑說:「其實不能這樣做,會有戒斷症。」果然,該來的還是會來,停藥兩年後,她迎來一次情緒大爆發。

阿嬤一通電話 拯救失控人生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工作暫停,當時正逢她和前公司合約快到期,她想嘗試新方向,朝演員之路邁進,便決定不續約,到處毛遂自薦和經紀公司洽談,最後加盟周子娛樂,成為林依晨的師妹。她和爸媽講了自己的決定,豈料他們大發雷霆:「我爸媽覺得,為什麼不跟大公司簽約?妳這樣就是自私不負責。他們真的罵得很誇張。」

陳加恩想朝演員之路邁進,2020年加盟周子娛樂,成為林依晨師妹。

她還記得自己不敢拿手機,把手機放在遠遠的桌上用擴音,整個人縮在牆角,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罵完後我一直哭,我連怎麼死都想好了。」然而,一通電話此刻救了她。從來不打電話給她的阿嬤突然來電,聽出她聲音有異狀,用台語問:「哭了嗎?阿嬤秀秀。」溫暖的問候讓她忍不住痛哭失聲,「我那時候太痛苦了,沒有人救我、沒有人幫我。」

陳加恩猜想,阿嬤長年在媽祖廟當志工,會打給她可能是感應到什麼。阿嬤要她回高雄一趟,有東西要給她,陳加恩隔天就出發,她回憶到:「我很想死,但我畢竟答應阿嬤了。這可能是一個契機,老天爺要救我,不讓我這樣做,我就停止這個想法。」

阿嬤送她自己戴了一輩子的手環,手環內側有經文,如同阿嬤送的護身符,也是活下去的提醒。這個銀色手環她從不離身,她說:「這個手環救了我非常多次。工作時,戒指什麼都可以拿掉,但手環我會溝通,我不想把它拿掉,因為這救了我的命。」

陳加恩在《無常日常》中跳現代舞,可見從不離身的銀色手鐲。

表演治癒了傷痛 認真學習原諒與和解

她戴著手環拍《無常日常》,融入「嘉芸」這個角色的故事,奇妙的是,角色和真實人生,竟有一瞬間重疊了。陳加恩談到,當王涓入戲恍惚說「我不知道」時,她嚇到了,彷彿看到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也常說「我不知道」,她甚至懷疑媽媽可能有早發性失智,「她不記得在我高中時對我做過的那些事了。」

因為表演,陳加恩這才發現16歲時媽媽對她做的事,自己是生氣憤怒的。不過,她說表演療癒了自己,「就像我演嘉芸這個角色,她讓我把脆弱的地方拿出來,我逼不得已要面對情緒,當我看到媽媽,我會心痛想哭,那是我平常不敢碰的。我在和情緒和解,雖然我不敢碰,我終究還是在原諒她或我自己。」

回首過往,陳加恩不怪媽媽。她為《無常日常》的嘉芸選了一首角色歌曲〈我把我的青春給你〉,因為嘉芸把青春給了家庭,其實自己的媽媽也一樣。她細細述說了媽媽的生長背景,在她看來,媽媽也為了家庭丟失了自己,「我覺得嘉芸跟我自己最大的共通點,是我們對待媽媽的心情都一樣。我很心疼媽媽,沒有人可以去罵她為什麼可以這樣對我,這不是她願意的。」

陳加恩和王琄這一對母女的對手戲,情緒滿溢讓人不禁熱淚盈匡。

愛的相反詞 終究是愛

表演讓陳加恩開始認識自己、正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她上了黃柔閩的表演課,認識到自己最真實的情緒,「原來我難過時是看天花板一直笑,憤怒的時候是哭,開心的時候是靜靜待在那。柔閩挖掘到我最原始的情緒,讓我有點嚇到,表演這一塊太奇妙了!」

對陳加恩來說,表演是情緒的出口,也是認識自己的入口,「表演開心的情緒對我來說比較難,但我一直嘗試一直嘗試就會變開心,不論開心或低壓的表演,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我在面對它,我好起來了』。」

陳加恩笑起來淺淺的,她說最近狀況很好,穩定吃藥中,想做的人生清單也一一實現,《無常日常》讓她如願成為戲劇長片女主角,喜歡寫字的她,接著想和朋友合作,讓更多人理解憂鬱症。她還想回高雄家一趟,「我家需要我。如果我當演員熬過來,有一點小成就,就可以賺錢幫助家裡。」

對陳加恩來說,表演是情緒的出口,也是認識和療癒自己的入口。

《無常日常》編導李兆文曾問陳加恩:「愛的相反詞是什麼?」她說:「愛的相反詞,還是愛。」也許說的正是陳加恩對家人的感情。

片尾曲《理查》的歌詞唱到「習慣 習慣/世界的機率雖然/一半 一半/但避免受傷總是不太簡單」」,既然避不開無常,只有坦然面對,陳加恩如此詮釋:「對我來說,不間斷的無常,才是我的日常,如果我過得安逸舒服,我就不會這麼努力,不知道想要往上爬是什麼心態。」

即使曾經有傷,仍一步步向前,學習去愛,這是陳加恩的日常。

採訪撰稿/許容榕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無常日常》公視+線上限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