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郭宣樂在2019年的短片作品《泳隊》中,探討青春期對身體和性別意識的啟蒙,她直言自己對於人在成長階段中,那些難以言喻的瞬間,幽微曖昧的生命切片十分著迷。在新作《阿英羅曼史》中,她決定將鏡頭轉向另一個生命階段的歷程,一個關於八十多歲老奶奶阿英的愛情故事。
不管什麼年紀,我們都會在愛裡受傷
《阿英羅曼史》的主角阿英,雖然歷經風霜世事,卻保有一顆天真的少女心,以及對愛的嚮往與執著。「這部片是羅曼史,但我不希望講一個悲苦老人的愛情故事,我希望是夢幻的,這部片討論的主題還是愛情。不管哪個年紀,我們遇到愛情的基本原型是一樣的,只是因為年紀不同,表現和反映態度不同,不過在愛裡面,我們都會受傷。」郭宣樂說。
劇本的靈感源自郭宣樂自己的外婆,外婆逢人總是抱怨外公,從小被外婆帶大的她,總是很困惑,到底這些日常生活無盡累積的抱怨,有沒有愛的存在?雖然取材自生命經驗中的家族故事,然而,要說好一個高齡者愛情故事絕非易事。電影中多數的羅曼史都和「青春」強烈呼應,當青春不再,晚年的生命階段中,我們又會怎麼談論愛情?
在《阿英羅曼史》的世界,圍繞在一間配備靈氣療癒,24小時高級飯店式管理的長照機構。第一顆鏡頭裡,阿英換上美麗的洋裝,為自己紮上好看的髮飾,期盼喚起失智丈夫阿生的注意,在日復一日的固定作息中,她會偷偷在半夜溜出去到阿生房間,也誤把靈氣療癒當成通靈,不斷追問著丈夫是否記得她,是否愛過她?阿英拒絕相信被愛,卻又執著地不斷追問真相。
《阿英羅曼史》的敘事流暢輕盈、甚至略帶魔幻感,但影片背後觸及的議題其實十分沈重:失智、死亡,以及無法得到回覆的愛。郭宣樂留下了更多對於「關係」的想像空間,或許,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更需要輕盈的碰觸。這個非典型愛情故事,跳脫了眾人先入為主的悲情形象,透過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光源的運用,以及劇場般的空間配置與室內戲,讓觀眾隨著阿英的腳步,穿越夢與現實的維度,看著阿英上演輪迴般的愛情獨白。
老人也有小孩般的少女心
演員吳美和兼具典雅、成熟卻又天真的特質,是真正讓阿英這個角色活起來的靈魂人物,70歲才開始演戲的她,曾在2019年《那個最親愛的陌生人》飾演一位失智失能的奶奶,令人驚豔的演出,創下了臺北電影節影展史上以最高齡79歲入圍最佳女配角獎的紀錄。「聊天過程中,我覺得美和阿姨有個長輩中很難看見的特質,雖然是奶奶,年紀很大,她保有一顆少女心。」郭宣樂說,她嘗試捕捉一種「老人小孩」的特性,「會耍脾氣,又不想承認,話語間好像會撒嬌,但你戳破她時,又會立刻武裝起來。」
至於飾演阿英丈夫的演員,則是70年代起活躍於影視圈,代表作為《魯冰花》(1989),曾獲金鐘獎終身貢獻獎的資深演員林義雄。戲中的角色以生活感的台語臺詞為主,其中,阿英略為濃厚的腔調、模糊的咬字,都讓角色更貼近真實的樣貌,郭宣樂的指導方法,是將角色調整成符合演員的狀態,讓他們用自己方式說話,「透過這些老演員的生命經驗,讓角色更立體。」
談到劇本田調,郭宣樂說,除了從小和外婆、奶奶一起長大,她曾有兩年時間拍攝住在長照中心的外婆,一路見證了外公、外婆相繼離開人世的歷程。「我聽他們那一輩的老人家聊天,很少聊情感的困擾,通常他們會聊別人家的問題、農務的收成等等,很個人的問題他們不會分享,這是時代背景的差異。」阿英這樣性格鮮明的「長輩」形象,之所以能讓人產生共鳴,也是源自許多台灣家庭普遍的情感壓抑的狀態,《阿英羅曼史》似乎也提醒我們,人即便到了晚年,一樣有情感的需求,那些被愛與療癒的渴望,並不因年紀增長而消失。
靈氣療癒跨越現實成另類敘事
片中的阿英去做靈氣療癒,半夢半醒間見到的神靈形象,都為這部影片增添了魔幻的色彩。郭宣樂表示,許多歐美國家早已將身心靈另類療癒納入醫療系統,除了是未來的趨勢,也是人尋求答案的本能。「我當時在思考,人有疑問的時候,會怎麼尋求答案?得不到答案時,大部分人會去求神問卜。」但對於阿英而言,靈氣療癒更像是她對心靈的依託,只有跳脫現實,她才願意鬆口吐露自己的不快樂。
「我眼中的外婆,雖然疼愛著孫兒女,卻不懂得表達愛,這件事無形中影響了我的媽媽,也無形中影響了我,我其實想透過這部片告訴她,我愛她,但是我說不出來。」郭宣樂說,她後來發現,外婆的情感世界除了怨懟,也有許多沒說出口的關心和愛,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謎,「可能因為我年紀不到,所以無法理解,也因為這樣,我想拍這部片來理解,之於我來說,愛情是什麼?」
《阿英羅曼史》中的阿英,在夢與現實中徘徊,重複的場景,彷彿是她內心掙扎與轉變的隱喻。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幕,終於打開了一點光。郭宣樂說,這是片中唯一視角相對完整的中全景鏡頭,至於意義為何,就留給觀眾自由詮釋了。
編按:《泳隊》為2019年公視學生劇展作品,導演舊名為郭冠伶,後改名為郭宣樂。
文/藍雨楨
責任編輯/朱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