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麻吉4個鬼》是一部喜劇,改編自韓國的經典電影《開心鬼上身》,劇中充滿詼諧甚至滑稽的元素。但是,導演謝沛如並不滿足於只是好笑,她尤其希望這部片「不要太卡通」,而能夠真誠、認真地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電影的主題是陪伴,「活下去的勇氣」最令人動容
情感的表達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本質不只是搞笑片而已。謝沛如說,她剛受邀加入團隊、第一次讀劇本大綱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這部電影背後的核心非常強大,如果要把故事說好,就不能只有引人發噱,而必須好好表達出這樣的核心意念。當被問到她讀到的「核心」是什麼,謝沛如沉吟一陣子,以緩慢的語速說:「陪伴,但可能也不只是陪伴那麼簡單。」
「陪伴」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不論是人和人之間,還是人和鬼之間,本片當中許多的力量、許多的美好時刻都來自陪伴,謝沛如眼眶泛淚說:「身邊愛你的人,雖然也許能幫的忙很少,但還是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忙,我很喜歡這一件事情。」謝沛如特別指出,當人們真正嘗試陪伴時,甚至能讓彼此在絕望中生出「活下去的勇氣」,而這是這部電影中最令她感動的地方。
而有了勇氣又如何呢?她引用韋禮安演唱的電影主題曲〈一直都在〉,作詞人是同為導演的林孝謙看完電影毛片後所寫,謝沛如說,她非常喜歡這一句副歌歌詞「生命是最寬容的海」,她認為這句話帶著希望但又不煽情,「正向積極,但也不會正向得太過分,變得好像什麼宣導片。」而且,觀眾恰恰能夠用這句話進一步理解這部電影的核心。
「海」是這部片中關鍵的場景。在電影裡,不諳水性的男主角阿緯在張再興飾演的「鬼大叔」陪伴下,嘗試在海中游泳,雖然一度抗拒、完全不相信自己做的到,但最終成功了。鏡頭拍出男主角以仰漂的姿勢浸泡在海中,臉上的表情非常享受,讓觀眾看了也會跟著微笑。
而「生命是最寬容的海」恰恰援用了電影中這個意象,強調生命如海一般的「寬容」。謝沛如說,這部電影想要談的是,在面對各種不如意或挫折的事情時,即使我們如同男主角,一時不知如何面對生命的逆境與自身的抑鬱,但只要我們透過彼此的陪伴,長出這樣的力氣去面對,之後就有機會體驗生命的「寬容」,果然如海一般廣大。
曾敬驊試演自殺橋段,抑鬱演技打動劇組
因為《我的麻吉4個鬼》強調的不只是幽默,而是要能夠表達對生命的感悟,因此,團隊在選角時,看中的也不是喜劇經驗本身或其他外在條件,而是情感表達的能力。
謝沛如透露,他們第一個選定的演員就是男主角曾敬驊,但曾敬驊跟原先劇組對男主角阿緯的設想並不完全相同。劇本大綱原先的設定中,男主角應該三十幾歲,比曾敬驊的實際年齡大了十歲左右,此外,曾敬驊的形象向來帥氣,也不容易直接讓人聯想到男主角頹喪失志、甚至有些倒楣的形象。
但是,曾敬驊的表演非常打動選角團隊。試鏡時,謝沛如給曾敬驊下的關鍵詞是「真誠」,團隊選擇的段落,不是詼諧有趣的橋段,反而是整部電影的第一場戲,在陰暗的旅店房間中,男主角企圖飲藥自殺,吞下滿手的白色藥丸,而曾敬驊的表演充分表現出其中的抑鬱。
謝沛如說,在這個段落裡,她完全沒有想要表現出滑稽,反而希望要「尊重」自殺情節的沉重,「雖然是喜劇,但這個故事要成立,這個人應該要是真的──他不是好笑的人,他的痛苦跟抑鬱要建立起來。」而在看過試鏡之後,謝沛如和團隊都看到了曾敬驊的表演與角色需求「連接」起來,因此確定他就是他們要的演員。
做了這個決定,整個團隊也動起來,做出各種調整:在劇本和選角上,角色的年紀直接下修,以符合曾敬驊的年齡,其他角色的年齡也隨之更動;在妝髮上,他們為曾敬驊加上髮片,讓男主角看起來更消沉,而曾敬驊本來濃密挺立的眉毛,也被特別燙過,讓線條看起來更軟更雜亂,才會沒有英氣;至於曾敬驊自己,也必須好幾個月放棄健身,好讓他看起來不再那麼精實,詮釋這種消沉的角色才會有說服力。
台版大增女主角戲份,邵雨薇哭出層次感
謝沛如很希望演員互動時,情感表露也可以同樣真誠。當被問到她用什麼方式帶領團隊、決定各種情感要如何表達,她誠懇地說,「我不覺得我有帶欸……我們是共同討論,很強的地方就留下來,是一個集體創作」。她說,很多地方都是「有機而自然而然」的發生。
她談到,演員們在排戲時,會彼此丟出想法互相討論,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場情緒飽滿的戲中,女主角筱茵對阿緯講了一句非常重、非常狠的話,就不在原先的劇本中,正是飾演女主角筱茵的邵雨薇在對戲時主動提議的。在其他場哭戲,兩人也花了很多時間私下討論「哭的層次」,要怎樣才能動人卻又不流於煽情。
當然,這其中仍然不乏謝沛如自己的巧思,例如,當電影接近尾聲,「4個鬼」的真相呼之欲出,就是謝沛如的精心設計,讓曾敬驊的情感大爆發。在拍攝前,曾敬驊坐在石階梯上,靜靜地閱讀一封紙本信,這封信並沒有出現在劇本中,但謝沛如特別找蔡嘉茵以角色身分寫信,假想若角色在現場,會和男主角說什麼樣的話。謝沛如希望藉由這樣的作法,協助演員真情流露。
對於女主角的戲,謝沛如說,相較於韓國版,《我的麻吉4個鬼》的一大特色,就是劇中女主角筱茵的故事線豐富不少,台灣版增加了女主角的主動性,而韓國版的重點則是打造一位溫柔的護理師女主角。此外,台版除了呈現女主角和欠債哥哥謝坤達之間打鬧吵架、互相關心的劇情,也特別呈現她身為救護員的工作情境,描繪她不是太打扮、穿著球鞋救人的故事,甚至是有些逞強的一面,不但增加女主角的篇幅,也更能凸顯她的個性。
掙扎求存選擇卻不同,營造男女主角對比
打造出這樣有厚度的人物,也是在邀請觀眾將男主角與女主角對照。兩位主要角色的故事,既有相似之處,也有重要差異,一個明顯的差異,是阿緯沒有家人,而筱茵僅存的家人是她哥哥,但她哥哥又讓她非常矛盾,「有時不耐煩或很困擾,想要擺脫。」除此之外,面對生命中的困惑與失去,兩人都努力地掙扎著生活,但兩個人的價值觀卻有很大不同,「選擇的方向不一樣」,對於未來、對於生命中的希望有不同的看法,恰好能夠對比。
這兩個對比的人物,最終到底為什麼會走在一起?筱茵相當堅韌,阿緯看似不太堅強,兩人首次相遇是她要搶救自殺的他,第一次坐下來談話時,阿緯給筱茵的第一印象又很糟糕,對於這點,謝沛如笑著說,「我們現場也一直在想,她為什麼會喜歡他?」但後來她認為,兩人的感情關鍵字是「單純」和「善良」,而這點又是在互動中逐漸顯現的。
或許,正是性格裡這些更深層的部分,讓他們互相吸引,能以溫暖而可愛的方式,彰顯出這部電影的核心──透過陪伴,長出面對生命的勇氣。
採訪撰文/謝達文
責任編輯/許容榕、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