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橋段放在愛情劇裡,一點都不稀奇,但若劇情種類是醫療劇,失憶的角色還是醫生本人,就有點特別了;「手術」場景放在醫療劇裡,一點都不稀奇,但若劇情重點是後遺症,病人還不一定能獲得完全治療,觀眾心裡可能就會有點疙瘩了。《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既沒有失憶後主角對自身與戀人的重新檢視,也沒有醫師施展精湛醫術後的紓壓暢快,所有的典型元素被放進了不太典型的模板中,激盪出精彩強大的戲劇張力,分分秒秒都精巧細緻。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也只記得今天

故事描述川內雅(杉咲花 飾)是腦外科醫生,但受到車禍影響,她失去了兩年份的記憶,每天一早起來就會忘記前一天發生什麼事。因此小雅在日記中記下每一天發生的事,在鬧鐘上貼上便利貼,要自己每天都重新看一次日記,理解自己發生什麼事,「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她在失憶前曾實習過的丘陵中央醫院擔任護理師助手,過去的夥伴們雖然理解小雅的病況,但任憑她曾經如此優秀好學,車禍後也無法再執行醫療行為。

直到有一天,來自美國的腦外科醫師三瓶友治(若葉龍也 飾)來到該醫院任職,優秀且個性有點古怪的他,慢慢引導小雅回到醫生的職務上,他對小雅說:「就算沒有記憶,也會記得強烈的情感」,只要抱持著想拯救病人的強烈想法,心就會記得這份感受,讓小雅找回作為醫生的自信,從每個「僅剩」的今天中,漸漸連接起明天。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也漸漸發現小雅的車禍並不單純,而三瓶醫生在小雅失落的記憶中其實也曾佔有一席之地,為故事增添一抹懸疑緊張的色彩。

超越水準的前置準備期,一次開會就要八小時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改編自子鹿YUZURU原作、大槻閑人作畫的同名漫畫,但原作中的主角其實是三瓶醫生,改動篇幅與敘事視角完全不同,這樣大規模的改編準備長達了快一年之久,2023年9月就開始相關的前置工作。

對於三個月為一週期的日劇而言,準備期拉得那麼長是很難得的事。不過,製作團隊為了讓觀眾能更能把自己投射在劇中人物身上,並希望把小雅等人描繪得更像真實生活中的存在,導演群和主要演員杉咲花、若葉龍也針對劇本、台詞進行縝密且大量的討論,一次會議往往橫跨8小時。

製作人米田孝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便提到,醫療劇最大的難處在於必須要讓觀眾迅速地理解訊息、掌握狀況,這時候就需要很多「解釋性台詞」,只是這些內容若出現在醫生之間的對話,就會失去真實感,取得平衡成為重要關鍵,在細膩解釋一個個案例的同時,也要從中鋪陳、梳理重點人物的關係性與世界觀。

編劇的手腕、製作團隊的用心,再加上完美掌握角色詮釋的實力派演員們,合力打造出《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的質感。杉咲花與若葉龍也在準備期便深入地參與並理解製作面,加上兩人過去曾在包括2020年晨間劇《小侍女千代》、2023年日劇《杉咲花的攝休》、2023年電影《市子》等作品中合作,這次已是第四次共演。若葉龍也近年來都發展電影舞台,鮮少出現在電視劇,談論到這次會接演的原因,若葉在日劇製作發表記者會時「爆料」:除了製作人的熱忱之外,也是因為接到了杉咲花「你會演吧?」的施壓電話。杉咲花則在同個現場補充說明,因為她覺得這個角色只有若葉才能擔任,非常適合他,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打了這通電話。

看似即興的表演有時候其實有劇本,三瓶醫生左右手的使用藏細節

最關鍵角色的兩名演員有著好交情、好默契,這份信賴關係毫無保留展現在對手戲上。日文中,常會用「自然体」這個詞來形容人,意思是指原原本本、輕鬆不保留、自然狀態的模樣,杉咲花與若葉龍也的演技則都呈現了這份「自然体」,恰到好處的表現手法,徹底落實了製作團隊想要營造出真實感的期待。

像劇中經常出現的小雅日記,都是杉咲花親筆撰寫,劇組會先製作初稿,跟杉咲花討論「如果是小雅會寫什麼、寫到什麼程度」,才會定稿。若葉龍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曾被問及有無特別喜歡的場景或印象深刻的台詞,他提到了劇中很多看起來像是即興表演的地方,其實都有劇本;而劇本中沒有的即興表演,通常不會被發現。

比如,第6集中三瓶醫生要幫小雅抽血時反覆說了好幾次「會有點刺痛喔」,飾演小雅的杉咲花綻放出可愛的笑容,曾被很多觀眾認為是真情流露的即興演出,但這場戲無論笑點的時機、台詞之間的停頓都經過了精心設計與排演。不過,第3集裡因為看到「情敵」綾野醫生(岡山天音 飾)與小雅吃飯、想邀約對方時,三瓶醫生站起來說「我要揍人了!我昨天看了《洛基》」這則是即興演出,因為原作裡曾提到三瓶喜歡《洛基》電影,這個印象便在若葉龍也心中,開拍時便說了出來。

另外,也有眼尖的劇迷發現:三瓶醫生平常吃飯時,為了當作開刀的訓練會使用左手,但當小雅送給他自己吃的高麗菜捲時,因為想要好好品嚐便使用了右手,這點也有若葉龍也本人證實,原作裡也曾描述過三瓶左右手的使用區分,讓他印象深刻,便很自然地這麼做了。沒有刻意說明的小細節,都令角色更加立體。

而第9集後半長達14分鐘的長鏡頭彷彿紀錄片,絕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雖然大部分台詞都是按照劇本進行,但為了讓兩人的交談更自然、情感更飽滿,是由編劇把三瓶醫生的人物故事、經歷等資訊交給若葉龍也,讓他根據當下的情緒自由發揮,工作人員的人數也減到最少。於是這場戲從兩人不著邊際地閒聊、談論彼此的家人,搖擺著椅子吃著軟糖,到帶出三瓶醫生內心的不安,梗在喉頭的遺憾、眼神的交會、心意的相知、彼此的安慰,都一氣呵成,情感飽和到最高點時,那句最重要關鍵、呼應標題的台詞「三瓶醫生,是你點亮了我的心。」,其實又是杉咲花的即興演出。

頂級攝影機拍攝製作,角色自己的IG都和劇情同步

實力派演員碰上細節控劇組,相輔相成下便讓觀眾成了最大贏家,能夠好好收穫一部好作品,珍惜分分秒秒的追劇時光。《Unmet》除了是以電視劇的形式播出之外,米田孝也曾提到,希望能做出一部即使在Netflix 等各種平台上播放,質感上也不遜色的作品。於是,這部日劇不僅請到頂級的電影攝影師Yohei Tateishi,設備上也使用了頂級電影攝影機「ALEXA35」,可以更好地處理光調,亦呈現出更豐富的色澤。

此外,就連小道具亦十分講究。比如三瓶醫生愛吃的軟糖,是導演蒐集了各式各樣的軟糖商品後,最後選出最有趣的形狀;劇中只要一有空檔就在認真照顧植物的大迫教授,其實在辦公室裡也默默將植物區分成「尚未恢復生機區」和「已經恢復生機區」;在Instagram上甚至可以找到「川內雅」的IG(@miyabi_kawauchi),裡面的貼文都以小雅的角度出發,分享丘陵中央醫院的日常點滴,甚至某天忽然改了大頭貼,其實都是與劇情連動,還讓許多日本網友驚呼:「我是在看紀錄片嗎?」小細節的用心皆默默地鋪陳出角色的立體感與趣味性。

「川內雅」IG(@miyabi_kawauchi)
「川內雅」IG(@miyabi_kawauchi)

醫療行為是有限度的物理援助,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我們期待看到怎樣的醫療劇?醫護人員經過漫長而嚴謹的培育、訓練,他們展現努力凝成的力量,成為創造奇蹟的日常英雄。在《Unmet》中,醫護人員們依舊全心全意、奮力拚搏,但故事並非是想單純描繪「手術發生了改變,一切都變得很好」這種經典的完美結果,故事最迷人之處在於:就像動畫《葬送的芙莉蓮》一樣,真正的人生其實是從打敗「魔王」(病痛)後才開始。只是人們必須面對的不是再一次冒險,而是名為「後遺症」的後日譚,不只每回故事出現的病人,小雅也在與失憶的後遺症對抗。

失落、痛苦、沮喪,仍會存在於當事者與身邊在乎之人的日常。想要放棄、不被環境所接納,都是可預見的。三瓶醫師曾提出一個尖銳的疑問:「生病的人只能放棄人生,漫無目標地活著嗎?」醫療行為作為一種物理的援助,雖然用盡全力卻也有一定限度,但出發點都是讓當事者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第6集曾描繪一名身障人士被公司委婉要求休假,小雅與院長出面調停時,院長的台詞便道出了作品的精神:不必給病人特殊待遇,而是希望旁人能夠嘗試理解他的處境。病人回歸社會後,最痛苦的總是不被允許做自己能做的事、被剝奪可能性,但如果旁人能正確理解疾病,大部分問題都能被解決,重點在於有一個能夠讓他們以「社會的一員」回歸群體的地方。

原作者子鹿YUZURU曾擔任過腦外科醫生,他在訪談時,說過自己的兄長是一名重度障礙者。在他成長的昭和時代,日本社會中的人們往往認為把重度障礙人士送入設施加以保護,才是最好的做法。但他親眼目睹過兄長進入設施時的悲傷,他與母親也為此一直懷抱內疚,這段人生經歷也成為他創作出《Unmet》的靈感來源。米田孝也說,人與社會往往會被光照射到的地方吸引,因而忽視了光照射下產生的陰影,他希望透過這品讓觀眾思考,如何去關心並與那些在陰影中感到孤獨的人共存。

「Unmet」直譯是未被滿足、未被實現的,是原作者的原點,也是劇中角色們的難題,如何找尋光芒、守住光芒、成為光芒,是作品透過故事所乘載的心意。無論如何,最能確認的是:《Unmet》絕對在2024年春季,點亮了一盞令人滿足的溫柔燈火。

文/陳怡秀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圖片/翻攝自官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