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出海捕蚵,宛如汪洋中的一艘船,不疾不徐地航向未來,這是《蚵仔》的影像扉頁。公視學生劇展《蚵仔》故事發生在雲林口湖鄉,是全臺主要牡蠣養殖區之一。這裡緊臨出海口,浮游生物極多,適合養殖牡蠣,村民傍潮而居。觀察潮汐,出航捕蚵,成為日復一日的當地尋常。如此臺灣草根氣息濃厚的影像敘事,卻是出自於馬來西亞導演吳俊翰之手。導演由學生時期經驗發想,串連對親情的自我覺察,譜寫出這段父子和解的生命故事 。

疫情下遠距和父親破冰,寫劇本是為了更理解他

《蚵仔》的創作始於疫情。「我跟我爸的關係,一直以來很像我故事裡面的父子關係。」過往,吳俊翰顯少機會與父親溫情交流,很少講話,甚至討厭相處。直到疫情限制阻隔,三年不見,觸發想念。有一天,父親罕見主動致電關心。言談不若昔日強硬陽剛,反倒是和煦柔軟。兩人談了大大小小的家庭瑣事,關心彼此近況,這通電話,一聊就是兩小時。掛上電話後,吳俊翰對父親改觀,「我想更進一步想去認識他。」順著這次念想,他開始著手撰寫劇本。

《蚵仔》有許多拍攝作業在海面上進行(吳俊翰提供)

為建立角色形象,吳俊翰決定嘗試靠近父親,甚至返回馬來西亞。他坦言,過程滿辛苦的,因為還是會有很多衝突。當初選擇來臺灣求學,某種程度就是躲避近距離相處。現在有了創作理由,逐步磨合在所難免。除了返鄉的田野調查,導演亦擴及詢問同學與身旁朋友,去認識更多家庭的父親模樣。

吳俊翰深掘親情羈絆,強迫面對內在情感,「如果我沒有辦法面對,那我乾脆不要寫這個故事好了。」吳俊翰反覆自我拉拔,在這過程中歷經無數的克服與覺察。他最後發現,父子命題有一個矛盾點,「你不想成為那個人,卻不知不覺間就成為那個人。」這項矛盾同樣反映在己身。吳俊翰想起母親偶爾會提醒自己,「你跟你爸的脾氣、語氣,愈來愈像。」他將覺察擴寫成文本核心,用故事講述父子的內在衝突,進而完成角色設定。

《蚵仔》找來黃明修、洪毓璟演養蚵父子(吳俊翰提供)

在台打工捕蚵破同溫層,馬來西亞人拍台灣養蚵人家

而選擇牡蠣養殖作為角色職業背景,是因大學暑期的打工經驗。有別於多數同儕,吳俊翰希望拓展眼界,認識臺灣個個角落,體驗同溫層以外的生活經驗。恰巧透過馬來西亞籍老闆的引薦,他獨自一人來到雲林口湖,展開參與捕蚵生活。他將打工經驗化作創作養分,在《蚵仔》前製階段,就連絡昔日同事,返回雲林口湖做田野調查。他們一同出航補蚵,閒聊談天確認他們的工作樣態,工作中有什麼比較有趣的事情,藉此讓衝突事件貼近現實。比方說劇中父子所遭遇的擱淺事件,就是他仔細盤問事發當下會做出的總總細節。

《蚵仔》以養蚵人家為背景,取材自導演吳俊翰在雲林的打工補蚵經驗。(吳俊翰提供)

不僅聚焦在養蚵人家,「蚵仔」本身更是角色象徵。吳俊翰認為,蚵仔的硬殼像是男性武裝。他以父親舉例,「我爸就是一個外觀很像很堅硬的人」,但直到那通跨洋電話後,才發現硬殼下柔軟的那一面,這就恰似軟嫩的蚵肉。他就從這意象去延伸創作父子關係與男性形象。

除了蚵仔的象徵外,「船」亦是重要符碼。吳俊翰分享,從事汽車業務的父親,對開車非常執迷,他對開車技術極度要求,以前開車時,他坐在父親旁邊,手都會發抖,因為一個錯誤就會遭受教訓責罵。這段開「車」記憶,放到作品裡變成為「船」,劇情中船失去動能,就是父子關係的無力感,擱淺也是關係中的擱淺。

劇組在水面船隻上拍攝,要趕潮汐與時間賽跑。(吳俊翰提供)

《蚵仔》故事最後是家豪(洪毓璟飾)和父親(蔡明修飾)的和解。懦弱的家豪為遠離父親,從家鄉逃去城市,對於即將晉升人父的自己,他感到害怕並恐懼。這些成長上的焦慮,參雜許多對於自己父親的不理解。隨著擱淺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兩人展露出平時隱匿的關愛,最後彼此遞交真心,父親把舵交棒給家豪。導演解釋,這是父親釋出善意,信任並願意騰出空間,代表父子關係的推進。

洪毓璟因《茶金》被看見,蔡明修尬台語演父親

影像看似簡單,《蚵仔》實際拍攝執行卻是一大難題。水面上拍攝,會涉及波紋變換,所以劇組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場戲,否則會落差過大。因此事前準備排練格外重要,讀本階段就要仔細確認角色分析。每次出海前,團隊都會向兩位主演確認今天拍攝細節,並且預演,討論如何表演。這些都是為了減少海面拍攝時,需要調整的時間。

黃明修、洪毓璟在船上準備拍戲。(吳俊翰提供)

除了速戰速決的機動性,潮汐也影響著拍攝。團隊們必須在漲潮時出航,並在退潮前回航,所以拍攝時間都是固定的,沒有超班的可能性,只要一超班,就必須再等 12 小時才能回去。因此每日拍攝時間被嚴重擠壓,必須更注意時間上的控制管理。

演員方面,洪毓璟(咚咚)是吳俊翰的第一首選。過去觀賞公視影集《茶金》時,他被其表演所吸引,便一直注意動向,完成劇本後,便立刻詢問咚咚意願。實際合作後,咚咚協更助導演去建立角色,特別是臺灣長大的孩子會遭遇的成長情況,畢竟這是馬來西亞出身的導演較難體會的。

洪毓璟(咚咚)在《茶金》飾演連俞涵的司機,忠心耿耿表現備受讚賞

至於「蔡爸」蔡明修,考量到劇本要講述兒子對於父親的焦慮恐懼,導演認為蔡爸的形象非常契合。除此之外,為了強化兩代差異,父親幾乎使用台語。蔡爸輪轉的口條幫助導演很多,讓電影對話更加順暢與具說服力。兩位演員相輔相成下,成就這場底蘊動人的親情展演 。

黃明修、洪毓璟在《蚵仔》展現動人演技詮釋父子親情。(吳俊翰提供)

真正的堅強是展露真實的自己

此外,吳俊翰深受是枝裕和作品所吸引,是枝裕和擅長挖掘生活化的日常細節,這與以往認知的「戲劇即衝突」截然不同。像《比海還深》或《橫山家之味》都將親情互動拍得真實且撼動人心,在平凡的世界裡,挖掘出美好的瞬間,這是吳俊翰嚮往的境界。因此,他期盼觀眾們可以感受到故事裡的父子和解,就像他拍攝《蚵仔》後,改善與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彼此開始有愈多的分享互動。他相信,真正的堅強是展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只要你願意,問題就會自然地迎刃而解。

採訪撰文/陳宏瑋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學生劇展《蚵仔》公視+ 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