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吃飯時光,是沒有伴的孤單?還是獨樂樂的享受時刻?公視+原創影集《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每集15分鐘,看著剛進職場的大「I人」艾蜜莉(李玲葦飾演)與剛被解除婚約的湯瑪士(胡宇威飾演),如何在一個人的吃飯時光裡,療癒自己。
第二季從客廳走進民宿,料理就像溝通人心的橋樑
第一季的每一集,以一個情緒為主軸,探討自我情感的波動;故事來到第2季,《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的兩人已離開原先的職場,經營起鄉間民宿,每集都有不同的客人到訪,「人跟人碰面時、自己獨處時,會產生的化學變化不同,而第二季我們想透過這些萍水相逢,或與朋友、親人及愛人相處的不同,去探討更深入內心的層面。」導演鄭志良說。
艾蜜莉與湯瑪士都是主角,經營著同一間民宿,但艾蜜莉的時間軸在2022年,湯瑪士的時間軸則在2025年,相隔3年的時間,同一組客人到訪,卻已經是截然不同的生命階段。譬如第4集中,楊貴媚與傅雷所飾演的老夫老妻在艾蜜莉面前,浪漫甜蜜,讓她思索婚姻的美好想像;但3年後,老夫離世,湯瑪士看到的是老妻獨自為親家的問題所擾,而思索婚姻走到尾聲時的種種。


第一季的料理時光,艾蜜莉透過釀酒享受獨自的靜謐,湯馬士則是認真做著婚宴菜,以此療癒被悔婚的傷;第二季兩個角色皆有所成長,多了更多與他人交流的時刻,艾蜜莉變成做甜點居多,與客人分享甜蜜,湯馬士則是烤肉、包春捲等,可以多人一起參與的料理,讓自己更敞開心胸。料理成為兩人與他人連結、溝通的橋樑。
「第一季的艾蜜莉還很活在自己世界,但來到第二季,職場上的種種她大多已適應了,走到了一個探索自己和認識自己的階段。」飾演艾蜜莉的李玲葦表示。


也因此,相較起第一季,料理的篇幅減少了,更像是媒介,串起客人與艾蜜莉、湯瑪士的關係,也更深入各組客人的故事,有新婚熱戀到磨合的夫妻,因控制慾走向分離的男同志婚姻,還有把愛情視作素材工具的知名小說家等,每一集,每一種客人,都在呈現著不同的情感故事。
鄭志良笑說,要在短短的15分鐘說好每組客人的故事不容易,但相較起第一季上手不少:「第一季的故事就發生在客廳及廚房,得花些心思去想如何在固定的空間裡面,讓每集看起來都有點不太一樣。第二季的空間變寬闊了,要思考的是如何讓人與空間可以融合再一起,技術上比較辛苦,但處理人與人的情感,對我來說比較自在。」
用細節勾勒角色狀態,情感為何生變藏在眼神交會瞬間
鄭志良拍紀錄片出身,喜歡去觀察人的情緒與狀態,來到劇情片的拍攝,也希望勾出話語間的小小情緒,還有人與人相處的小小細節,而總會和演員討論、調整出最適合的狀態。譬如
在第3集,初孟軒與徐鈞浩所飾演的夫夫檔,鄭志良在前期與兩人溝通許久,希望他們的情感更為幽微,像是摯友與情人之間,必須隨著故事下去,才能看出他們之間的情感與裂痕為何發生,「有些東西還是必須透過一些眼神的交會,安靜的狀態,才能夠被觀眾給捕捉到。」




來到第6集,連晨翔飾演的作家葛利路,在與艾蜜莉相處時,散發著費洛蒙,想勾勒出能夠書寫的愛情。葛利路與湯馬士相處也嘗試同一招,卻因為年長了三歲、面對的又是同性,而有截然不同的選擇與應對方式,這種細節,便是鄭志良想看到的。鄭志良說,即使影集看來簡潔單純,細節裡還是藏滿功夫的。


而艾蜜莉身上最豐富的細節,就是她「視食物如命」:不能接受想吃的食物被別人買光、加班時嘴裡要叼著小果乾才做得下去,隨時還會帶著自己專屬的餐具,讓一個人的饗宴儀式感滿載。
不同的住客不同的價值觀,前女友登場增加緊張感
第二季的第一部透過一組一組的客人,建構艾蜜莉與湯瑪士的愛情與婚姻觀,第二部兩人則終於相遇,但湯瑪士的前未婚妻范湘(姚以緹飾演)也恰好登場,三人間的情感角力就此誕生。製作人張世傑笑著表示,其實就是想看到三位演員同場飆戲,劇本才這麼寫的。


艾蜜莉與湯瑪士的戀情也是透過食物所建立,在後半段將會展現出兩人更多的情感關係。李玲葦回憶起與胡宇威一起拍戲的時光,忍不住讚賞他的機智演出:一次兩人的辦公午餐約會,湯瑪士吃著艾蜜莉準備的便當,太乾,他咳起嗽來,沒想到胡宇威表演是直接咳到吐出來,逗樂了全場,也打破,湯瑪士與艾蜜莉間原本還有點僵持的關係,起了化學作用,「那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得要我完全在角色裡面,才能夠去做出的反應。」
身為劇組中資歷最輕的演員,李玲葦一開始難免緊張,尤其是第二季開始有許多與胡宇威的對手戲,「但胡宇威很專業,演技也很自然,讓我能夠也很自然地跟他對戲和對話,超開心,有很多很有機的事情因此發生。」李玲葦又舉例道,土耳其軟糖的那場戲,微醺的湯瑪士華突然說到一半就斷了,嚇了她一跳,原來是胡宇威加入了角色醺到睡著幾秒的即興演出,讓李玲葦全然以艾蜜莉的姿態關心起湯瑪士。


不過艾蜜莉與湯瑪士的情侶關係,鄭志良不希望太顯而易見,想埋點伏筆,透過剪接及結構上的調整,讓兩人看似生活相關、卻不相同的平行線上,藉由不同的客人反射出他們各自的情感價值觀。
15分鐘說好故事「節奏感」很重要
一集15分鐘的影集,無論是在台灣,或以全球來看,都是少見的片長。「我覺得這個長度蠻剛好,能夠把一段情感講完,讓觀眾有所收穫,但不會像5分鐘短片來不及鋪成就該收尾,也不需要像電影,得準備好一兩個小時坐在影廳裡欣賞。」製作人張世傑表示,15分鐘的時長十分適合通勤,戴上耳機,或站或坐於車廂,獨自在小小螢幕裡療癒陪伴著。
在短短時間裡,要說好一組愛情故事,節奏感很重要,團隊下足功夫。在第二季,團隊也在實驗緊湊與節奏的可能性,幾乎每3分鐘,就會有一個情感轉折或事件出現,若觀眾覺得速率舒適,那未來或許可以剪輯成3分鐘的版本,甚至推出3分鐘片長的直式迷你影集,以更輕巧的節奏,說更完整的故事。
採訪撰文/麥恩
責任編輯/許容榕
核稿編輯/李羏



在台拍新片《自殺通告》,電影在元智大學取景。-110x8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