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篇專稿文章,我想跟大家聊聊關於這個外界看來色彩繽紛甚至是紫醉金迷的演藝圈裡,那些堅持著藝術創作的人是如何保持信念,專注於眼裡的目標「我想當演員」。
偶像劇演員沒有演技的主流偏見
若是你和我一樣,是個80後,必然經歷了台灣偶像劇生氣蓬勃的年代,MVP情人、紫禁之巔、終極一班、花漾少年少女、敗犬女王、犀利人妻,各年齡層各式的議題,從職人、學校、家庭等等的,百花齊放,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明星藝人,然而在經歷了這些炙手可熱的戲劇洗禮之後,接下來的網路世界中,開始有一種聲音浮上社交平台,「那些偶像劇演員沒有演技啦」,這個聲音漸漸從網路留言,深植到大部分民眾腦海裡,偶像劇演員沒演技因而成為一個主流偏見,當然也是有例外,可是大部分皆有這樣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接下來台灣演藝圈裡,一股—我想被認同為演員的主流思想在台灣藝人之中蔓延開來,然而改變是必然經歷陣痛期的。
矛盾的框架造成台劇的畸形
在偶像劇漸漸被冠上「小朋友在看」、「偏無腦」的污名之後,掙扎的除了演員之外,編劇、製作人甚至是電視台都無法置身事外,既想要收視率,想要廣告置入,又同時想要所謂的「有演技」的劇本和角色,但在十幾年榮景之後,造就大家對於戲劇的想像無形中有了極度強烈的框架,例如:戀愛一定要這樣談、劇情一定要這樣走等等⋯⋯,我說的陣痛便是在這樣的矛盾中,編劇、製作人、電視台、演員受到收視率的綁架而導致在某個階段的台劇有點畸形。
然而,從這點來講,台灣娛樂圈之所以會經歷這樣的陣痛期,表示產業有在「思考」,也表示大部分人都渴望改變,這一點非常值得慶幸欣慰;回到這當中來講最為被動的演員這個職業,演員在當下的環境中,只能被挑選,能做的改變極少極少,頂多在拿到劇本之後和現場導演來做二次創作的可能,而由於職場倫理的關係,新進的演員甚至是知名度尚在努力階段的演員就很難為之。
「當你無所適從時,不如回到原點」
我自己經歷了台劇輝煌時期,你問我,從何時開始思考自己對於戲劇「我想要的是什麼」,我很誠實的和各位說,我一直到16、17年之後才漸漸的確定自己對於「演員」一職的想像是什麼,這當中有很多我很感謝的人,看著他們在類型劇和偶像劇中無縫接軌,如魚得水,使得我不斷思考,演員到底是什麼;我接收過許多不同的訊息,「偶像劇不需要太賣力,當作爭取名利。」、「演戲就是演戲,珍惜每一個你代言的角色。」,給我的觸動都很深,畢竟自己是偶像出身,確實前面那種類瀟灑的想法曾經引領過我的藝人生涯,然而換取來的是一陣陣的空虛,名和利固然重要,但長期下來總覺得自己沒有累積到太多,甚至有點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的感覺,於是乎,我陷入了一個長時間的撞牆期,到底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選擇?
有一句話,「當你無所適從時,不如回到原點。」,這句話在這裡我也很推薦給所有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是什麼讓我喜歡戲劇,是什麼讓我對於一部劇一齣電影念念不忘,引人入勝?我想到了「紙牌屋」、「漢娜的遺言」、「Arrival」、「霸王別姬」、「陌生的孩子」、「Moneyball」、「怒海劫」、「The post」等等⋯⋯,讓我可以一看再看,去回味去品嚐咀嚼的影劇作品,共同點是什麼,為什麼角色吸引我,劇情令我念念不忘?我發現我對於演員我更喜歡情感樸實,情緒反應真實的樣子,對於劇情我喜歡立基於真實事件去延伸的劇本,即便有點科幻或有點玄幻,卻能有根據的理解和共感,而我想要成為這樣的「演員」。
主流價值轉變促使產業的覺醒
在經歷尋找這個階段的日子,我也同時累積了對於故事內容、劇本撰寫產生了很多的興趣,回過神來,台灣也開始了許多以以往不敢挑戰的社會敏感議題為主軸的類型戲劇,一開始對於這類的劇,大家會下意識的覺得「這就是小眾」、「收視率不會太好」、「不會有太多的商業價值」等等的標籤,然而卻看到了這些劇轉而成為了台灣的主流,而且不但炙手可熱,收視以及點擊率極佳,也讓演員們有了商業價值,這是值得喝彩,對於我們這代的演員更是值得「辦流水席」程度的精彩,而且高質量的戲劇也如雨後春筍冒出來,這些除了業內人士們的醒覺改變,也很大部分來自文化部門的資助和計畫改變,種種原因讓台劇產生了180度的變化,讓大家再度聚焦台劇,而此時的我也開始了聚集朋友們(製作人、編劇、編劇)一起開發許多有趣的案子和故事。
演員的價值超乎大家想像
我想說的是,人生當中有很多的變化是會令我們措手不及的,能在這20年中不滿足於純粹商業價值的演員,進而努力的為「藝人」的「藝」字堅持和思變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而在台灣戲劇漸漸走出自己的道路的同時,我們更該抱持著開放學習的態度,也有責任和義務自己把對於他人的標籤和偏見撕下去看看每一部有在用心的劇本和演出,為這樣的改變而覺得驕傲,因為這個陣痛期實在不輕鬆,我們的競爭對手從電視台轉到了網路串流平台,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我們更是不能滿足於現況,也不要再陷入「製作費」框架、「題材」框架之中,因為不敢冒險是萬事停滯退步的源頭。
我想當演員,演員的價值超乎大家想像,一部戲的影響力也可能關乎到我們的價值觀的改變,我想當演員,是很多在台灣努力堅持表演藝術人的心聲,看著藝術價值逐漸體現,甚至賦予了演員們商業上的魅力,這是文化產業夢想中的樣子,而我們正一步步實現夢想。
文/炎亞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