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是什麼?它是一個時代的主宰力,決定者、Key point。

我們用音樂圈來舉例,因為一切同理可證。

Beatles(披頭四樂團)、Michael Jackson、Linkin Park(聯合公園)、Guns N’ Roses(槍與玫瑰)、Coldplay(酷玩樂團)。

劃時代的存在,思想的影響,生活形式的決定者。
這些流行巨擘,給一個時代的震撼雋永長流,後人無不趨之若鶩,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只要身為上述那樣的巨人,隨之而來的利益是沒有天花板的。

於是乎,我們開啟逆向工程,像是解方程式般拆解這些現象,試圖找到成功的必勝公式,「因為這段的Hook」、「因為這句歌詞」、「因為這裡在反拍進歌」、「因為和弦這樣走」、「因為他的造型」⋯⋯,好像看懂了什麼,卻實際上什麼也沒搞懂,好像看穿了這些創作,卻實際上陷入更深的泥沼;緊接著我們開始在這些經典上加入自己的二創,開始玩弄著經典,試圖再創「經典」,幸運點的,真的高峰再起,但絕大部分你還是會聽到隨之而來「經典無法被超越」的評價,而有很大一部分看似超越經典的「二創經典」位於巔峰的時程絕對比不上「原創」。

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這樣的「逆向工程」真的無法創造真正的經典嗎?

首先,我們得了解,當經典誕生時的時空背景,及其歷程。

舉例來說,Queen(皇后樂團)寫出近6分鐘長度的歌曲《波西米亞狂想曲》並發表它之前,誰會認為它能成功?

在 Michael Jackson 的舞蹈之前,誰會這樣分解肢體?

若是在那個時代,那個當下,你的眼、耳、身、意,哪裡感受過這些東西?震撼、驚訝、觸電一樣,蔓延全身毛細孔,你的腦袋應該只會不斷的問自己「這是什麼啊?」、「好刺激」。也就是說,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些都比較像是橫世而出的格局,沒被想像過的,而「逆向工程」呢?它早就存在了,只是我們加添很多的外衣,一層一層包裹,試圖把原創遮的巧妙,掩的合理,反正我們找到了原因,基因序列排出來便使成功機率大增,坐等收著無數白花花的鈔票!

以利益為導向的傷害,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我想大概率的人,看著光鮮亮麗的演藝圈,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高收入、高社經地位,其實講白了,很多「業內」人士也在潛移默化之下被利益驅動著,「逆向工程」成為達成目的地的最佳途徑,加上串流時代的追趕,推陳出新變成一種必須,造就了我們目前音樂圈的態勢,以往一首歌能流傳百世,而如今卻很少有歌流行超過五年以上,你可以解釋成這世代太豐富太才華洋溢,卻不能否認每個人對經典的渴望。

我們都被利益魅惑,被串流追趕。

假使我們願意停下腳步,給自己的腦袋真正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聽聽除了「現在流行什麼」之外自己心裡真正的感受,隨之而來的靈感會不會純粹多了;路上車水馬龍的引擎聲,早晨蟲鳴鳥叫,夜裏的寂靜,再也不是噪音,分手的痛苦也能想成感激。

其實它離我們很近,是我們離自己太遠。

致業界迷惘的大家:我們有實力,不要怕,被追趕的疲累,換個念頭世界會很不一樣。

戲劇的樣貌本身需要創作者在生活中浸染,沈澱之後產出;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只要是和藝術相關的事情,皆然。

文/炎亞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