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旅程,《茶金》導演林君陽的這趟1949之旅,絕對沒有空手而回。

《茶金》故事背景落在日治時期過渡到國民政府的台灣,茶王張福吉打拚達到的「茶金盛世」開始由盛轉衰,第二代的女兒則在此時接棒登場。林君陽說道:「我們把家族建立起來後,開始走女兒這條線。」時代下的女子不想嫁人,於是在商場上面臨一關又一關的考驗,而她所接觸的其他角色,也同步建構出一幅時代群像。

自身遺失的大家族光景 成為導演對時代的殘念

要把故事說好,林君陽在開拍前找到自己的觀點,「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殘念吧。」林君陽說出一段關於爺爺的往事。林爺爺是在大家族中長大的公子哥,小時候的林君陽聽爺爺講古,總覺得是天方夜譚,「爺爺年輕時甚至可以帶一個書僮到東京讀書,我以為他在騙我,因為我小時候不覺得我們家有那樣的背景啊。」

林爺爺為免留日身份敏感,回台後以經營文具批發和印刷行的小生意為生,當年的大家族光景,像神話一般與他的成長記憶完全斷開。「雖然張福吉不是我爺爺,但是他一樣經過時代的洗禮,他會遇到什麼事?」斯文的林君陽,語氣有些急切。

如同《茶金》裡的張家,導演林君陽的爺爺也是大家族出身的背景。

多場景拍攝拆解再拼接 考驗空間想像力

有了觀點,把歷史影像化的過程就是製作過程的重頭戲。劇組第一個確定的場景,就是以姜阿新洋樓做為張家大宅,內裝雖稱不上雕梁畫棟,精緻程度也足夠支撐戲中張家的財力與社會地位,所有的道具陳設也會力求與場景相應,「比方吉桑的西裝一定是三件式,在一般場景會顯得做作,在這棟洋樓裡就是理所當然。」

穿著三件式西裝的吉桑(郭子乾 飾演),在做為張家大宅的姜阿新洋樓裡顯得理所當然。

有了洋樓,接著還需要茶廠,考量到自行搭建的預算太高,又不如實景更有真實感,所以茶廠也是由眾多場景拼湊而成。「因為每個地方都不完全符合戲劇需求,所以還是拆解。」劇中,偌大的茶廠其實是分別在三、四個場景拍攝完成,相當考驗現場場記的連戲功力。戲中角色一個轉彎、上一層樓,實際上卻是從花蓮轉到大溪的空間距離。

林君陽莞爾一笑:「最考驗的其實是想像力。」一開始,當他提出以多場景拼接茶廠內觀時,只換來美術組的一堆問號,後來他乾脆把自己腦海中的藍圖畫出,搭配勘景所蒐集到的照片解說:「這是我現在收穫的東西,想用這些武器來說故事。」其中,有些場景甚至還在營運,願意出借,十足可貴。果然,能打動自己,就能打動所有工作人員。

日光茶廠是由眾多場景拼湊而成,戲中角色一個轉彎,實際上卻是從花蓮轉到大溪的空間距離。

空間到位以後,對演員來說就是現成的入戲條件之一,不過,一部分演員在《茶金》中的另一項挑戰,就是要以客語表演。為符合當時語境,本劇所採用的並非當代客語,而是較古典的「文言版海陸腔客語」。然而,正因為此語特殊,距離一般語境遙遠,反而更能幫助演員進入另一個時空環境。

客語從不是重點 所有的語言都是自然語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所使用的語言除了「海陸腔客語」,還包括閩南語、英語、日語、普通話、上海話,眾多語種雜揉,卻不至於讓敘事脈絡產生斷裂感。林君陽認為,關鍵在於「自然」:「我們一開始就認定,所有語言都是自然語,該怎麼說話就怎麼說話,客家莊不會突兀地出現台語,外省人該講普通話就講普通話,現在的台灣好像可以容納這件事情。」

他也坦言,籌備時間有限,演員對不熟悉的語言難以駕馭,有時還是得強記台詞,「有點像是隔一層感受在表演」林君陽如是說。飾演張福吉的郭子乾就在一場台詞極長的戲演到很崩潰。「他必須有情緒,必須有說服力,必須講起來不心虛。」林君陽表示,後期配音其實也是必要的輔助,能幫助全劇演員在某些字句有事後的調整。「現場只要語氣、表演都是對的,就會給過。」他也透露,郭子乾後來漸入佳境,幾段張福吉父女間的衝突戲,讓他在現場看了都想鼓掌。

幾場父女間的衝突戲,用客語演出讓連俞涵(右)、郭子乾吃盡苦頭。

林君陽說,自己原先完全不懂客語,拍完以後,已經訓練出一些語感,能分辨四縣和海陸,雖然口說能力還不完整,「但剪接這齣劇的時候是完全不需要字幕的!」

歷經了種種挑戰,做為2021年末壓軸的《茶金》,用絕美風範釀出時代的醇香,而這一次的旅程不只是林君陽的旅程,而是連結那個時代與這個時代的一個跨時空冒險,帶領著觀眾不只沉醉,更是沉溺。

如果拍攝是一趟旅程,《茶金》導演林君陽這趟1949之旅,絕對沒有空手而回。

採訪撰稿/鄭淳予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茶金》全集公視+線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