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戲就好比在做夢。

一對男女在深夜的大雨中,不顧全身濕透在雨中狂奔追逐、相擁,互相傾訴、告白的浪漫情節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劇中的房間、商店、街道、甚至太陽、下雨。所有的一景一物都是被劇組工作人員設計、整理、安排過的。當然也包括背景的路人、乘客、店員、同學、老師通常也都是由演員飾演。所以,不管是畫面中的特寫的主角,還是遙遠沒有焦點的背景路人甲。都是由劇組一場一幕,一次又一次反覆執行出來的成果。劇組用盡心力準備好一切人、地、時、事、物,為的就是將一切假象幻化成最引人入勝的美妙畫面。

在看戲劇作品的時候,我們都試著將「懷疑」置之高閣,選擇相信戲中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其實都知道,戲一定是假的。是劇組工作人員, 編劇、導演、攝影、演員等人一起創作、拍攝出來的。並經過後期製作剪輯、配樂、特效製作出來的作品。

許多人都懷抱的明星夢、演員夢,希望可以進入造夢工廠的行列之中。好像演員、明星、藝人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奇蹟一般。傳說中都是無聊陪朋友去試鏡、親戚幫忙報名,結果就大紅大紫。但是當自己實際執行起來卻像是霧裡看花,眾裡尋他千百度也不得其門而入。無從進入影視產業,找不到方法將自己培養成一名專業的演員。

如何跨入影視產業?

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就像是各行課業一樣有跡可循。例如就讀電影、表演、大傳相關科系。參加有公信力單位舉行的甄選、試鏡。當然,也可能是陪朋友去試鏡。

現代網路非常方便,通常一有問題就是問Google大神。上網搜尋「演員」工作機會,就會找到許多「臨時演員」的試鏡、甄選資訊。但是這般透過自己摸索、聽聞別人的推薦進入這五光十色的奇幻世界的方式,卻只有極少數人真的從這樣的自學和摸索中走對路、選對方向,最後站上舞台。

為什麼多是「臨時演員」的職位在找人,而不是主演?主要是因為一部戲裡大多都只有一個、或頂多幾個主要角色。但是,可能每一場戲都需要大量背景演員、特約演員、群眾演員、氛圍演員、龍套演員。自然「臨時演員」的需求就容易被看見。也看過不少現在的國際巨星、知名演員是從臨時演員開始做起,最後登上演員職業的高峰。

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是「臨時演員」,又為什麼叫做「臨時演員」?

「臨時」?「演員」?

如果你到網路上搜尋「臨時演員」,其實找不到什麼解釋為什麼「臨時演員」叫做「臨時演員」。唯一看到一句話解釋到「…通常以短期合約聘雇的演員, 稱為臨時演員」。但卻找得到很多關於「跑龍套」、「文堂」、「堂」、「Carefree」、「茄哩啡」、「Extras」、「Background actor」等解釋說明。簡單整理起來意思就是「一個或一群、一組幫襯戲劇氛圍、烘托戲劇表現、服務的事情不會過度影響主戲、主演的演員。要熟知現場走位動向、隊形變換(現在應該稱作場面調度)和熟悉各種齊唱的曲牌(現在可稱為熟知各種常見的氛圍角色、戲劇情境、類型等)。看似舉無輕重的角色,卻也具有穿針引線的功能。可以「小兵立大功」,也可能不小心壞了一鍋粥。」所以整體看來可以理解,氛圍演員、群眾演員、背景演員在戲劇中是「不容易被注意,但是,是專業的演員。」

可想而知,這樣的角色在絕大多數的影像作品中都有出現。例如通俗劇、寫實劇世界中的背景人物,像是趕公車的人、追垃圾車的人、幾個朋友聊天喝咖啡、或是是同班同學、老師、辦公室同事、上司等,不勝枚舉。

在這樣貼近日常的戲劇中出現的角色也比較靠近演員的日常生活。演員比較容易理解角色、情節,所以看起來不用做太多角色功課就可以演出。因為這些角色功課已經日積月累的刻在你的身上。就是你的年紀、你的職業、你的身份、你的狀態。演員自然不需要用太多的時間準備角色功課,而是每天每年都在準備著了。

然而,類型戲劇、類型片又不一樣了。類型片的故事高潮迭起,情節神奇魔幻。劇中角色經常會經歷生死關頭。所以戲中的人物角色會經過生死、看見生死、甚至超越生死。例如一場可怕的火災現場、重大的事故浩劫、銀行搶劫狹持,或是中邪見鬼。這些都不是一般生活中會經驗到的事情,甚至完全沒有辦法有機會體驗,更別說練習、準備。

除了故事情節以外,也會出現特殊的角色職業。例如:警察、醫生、律師、記者、歹徒、人質、八大行業等,甚至是鬼。

這些離演員自身較為遙遠的角色演出就需要做演員功課了。需要做足準備才有辦法在拍攝現場演出如同通俗劇、寫實戲劇一般的自然可信,符合戲劇需求。也因為做足專業的演員功課,才能夠在相對極端的拍攝狀態下順利地完成劇組的拍攝。

那如何將表演的技術、意即「演技」訓練的專業呢?
在下一篇我會跟大家聊聊幾點我個人在影視圈十幾年下來的經驗觀察。

文/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