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傳說中,龜將軍與海龍王的女兒相戀引起海龍王震怒,將女兒變成蘭陽平原,將龜將軍變成龜山島,從此一對戀人永遠只能遙遙相望。在莊詠翔導演的《此岸彼岸》中,龜山島的身影,始終壟罩在整部片中,像是在漂流,也像是在眺望。片名《此岸彼岸》指的不只是臺灣島跟龜山島隔海相望,也是生與死的兩岸。

《此岸彼岸》中的一對如同平常在生活周遭看到的尋常母女,不時互相調侃鬥嘴,也時時互相陪伴彼此。春花年屆中年,是一個單親媽媽,與母親阿蘭媽同住,同時照顧著女兒。阿蘭媽如同許多依海而生的老人一般,平時會穿上潛水裝下水,採集石花賺取一些生活費已經是她的習慣。而她似乎總是怔怔的遠望著龜山島。在春花生日這天,也是母女倆每年一同登龜山島的日子,一切顯得平淡無奇,但面對島上的種種遺跡,失蹤丈夫的種種回憶卻逐漸襲來。

龜山島傳說與現實的互相指涉

莊詠翔在當兵時在頭城,從當地人口中了解到龜山島的過去歷史,也聽說了龜山島傳說。他想到將龜山島與蘭陽平原這種地理上的區隔,放入電影的故事中,和傳說互相映照著。1974年之前的龜山島尚有住民,在這之後配合政府的軍事計畫封島,居民全部都遷到臺灣來,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開放觀光,從前的居民才得以重新踏回島上土地探訪。「我覺得居民對龜山島的某一種被割裂下來的鄉愁,其實跟傳說故事裡面相愛的兩個人被分隔兩地的情境,是能夠互相對照、互相指涉的。」莊詠翔指出。他以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為主軸,藉由龜山島傳說的隱現來回望龜山島的歷史。

當年從龜山島離開的居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在龜山社區,就在頭城靠北的地方,因為整條都是海岸線,常會看到很多阿婆阿公穿潛水裝下水採石花。然而現在在老人間雖不算少見,年輕人間卻已經很少繼續做這件事了。在《此岸彼岸》中,諳水性的阿蘭媽也被女兒春花開玩笑說是海龍王的女兒,這條線也暗暗指出阿蘭媽此一角色與傳說故事中龍宮公主的關聯。

母女間競爭又關愛的複雜關係

莊詠翔回憶到,飾演春花的演員黃舒湄讀完劇本後深有感觸,她分享:「這就是一種母女間的競爭關係。」在家庭中兩個同樣性別的角色,在潛意識中或多或少會互相比較。「可能是兩個人對於這個成員都有依戀,一個是父女的關係,一個是夫妻的關係。如果說母親這個角色心理狀態不是這麼健康的時候,母親就會對女兒產生一種排斥的心。在社會上來說,同樣身為女人,一定會互相做比較。」

「女兒春花這個角色是在父親過世那日出生的。以前的人比較迷信,有剋夫剋父這種說法,阿蘭媽活到了現代,她當然也知道這並沒有絕對關係。可是人在面對巨大的傷痛時,會想要找一個代罪羔羊的角色,找到一個原因去責怪,不然就可能會持續的痛苦。而女兒就變成她投射的對象。」

只是女兒似乎重複著與自己相同的命運,同樣失去丈夫,也在某種程度上讓阿蘭媽陷入一種難以接受的心情,她無法平心靜氣的與女兒對話。每年的春花的生日,更像在提醒阿蘭媽丈夫已經不在的事實。同時她也自責,當初如果阻止丈夫做走水生意(走私),是不是就不會發生憾事。

只是故事中也可以看到,雖然母女兩關係有時緊張、有時衝突,但關係卻是緊密的。女兒春花會願意陪在母親身邊照顧母親,感情絕對也是親近的。上一代的習慣是以吆喝或是碎念這種行動上的照顧,代替細膩話語的關心。兩人既是相似處境下女人之間的相濡以沫,又同時是母女間彆扭競爭的關係。種種的情緒交雜在一起,也多少造成了母女間的複雜情感。

始終在那裡的島,始終在那裡的父親

《此岸彼岸》中父親的身影雖然不存在,但卻深深影響著阿蘭媽與春花的生活,正如同影像中的龜山島,也像是一個始終存在,卻若有似無的角色。「父親雖然不存在,可是他的幽靈還持續的圍繞在這個三個女性的家庭,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電影在上島後,畫面與聲音上的處理讓觀眾可以感覺到龜山島的存在感。在龜山島上,兩人都籠罩在父親的回憶以及過去歷史的陰影之下。「父親雖然已經是過去的人,但那他也確實是存在於生命之中的。」正如曾經生活在龜山島的記憶雖已遙遠,但也確實是歷史的一部分。母女兩人最終爆發的衝突,也多半來自兩代不同的價值觀。

但在故事的最後,莊詠翔認為這對母女其實並不需要男性才能夠回歸正常軌跡。「雖然她們因為這個不存在的男性承受著心智上的折磨,但是最後其實她們是不需要這個人的。她們就是一個全女性組成的家庭,還是可以好好地一路走下去。」於是我們能看見,衝突過後回到生活的祖孫三代,還是擁有屬於她們的平靜與幸福。

文/張雅淳
責任編輯/朱予安

《此岸彼岸》公視+線上限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