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嶄新的開創、重要的發現,《尋龍少女》透過寫實的視角,描繪一段上古生物化石被發掘後的趣味插曲,也藉由這個荒誕的故事,表現出人類的傲慢以及無知。

「不是錯誤,是改變。」,瑪麗・安寧(Mary Anning)正色地說,她是《尋龍少女》的故事主角,她是人類進一步理解世界的重要動力,但她只是一名出身平凡的小女孩。

翻轉世界的平凡少女,瑪麗安寧荒唐的童年往事

瑪麗・安寧真有其人,她是人類史上重要的古生物學家、地質學者,她發現人類歷史上第一具魚龍化石,也是第一個蛇頸龍亞目化石與第一具完整翼龍化石的發現者。但在當時,瑪麗卻因為貧窮出身、女性身份,從未被學界接受,她的發現甚至被許多男性的學者以低價買斷、據為己有。但瑪麗一生為因此而放棄,獨自一人默默地進行著研究,推動人類向著未知的世界邁開腳步。

瑪麗出生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Dorset)的沿岸小鎮來姆利吉斯(Lyme Regis),自幼她靠著變賣撿拾到的化石,勉為其難的維持生活。她同時將化石整理、分類,靠著自學研究相關文獻、資訊,逐漸建立自己的研究資料庫。

瑪麗發現魚龍化石的那一年,她未滿12歲。《尋龍少女》以19世紀初期為舞台開展故事,將這名曾被世界遺忘的女性古生物學家。瑪麗的童年往事,透過影像建構,線性又不失戲劇化的故事情節,重構她自幼因身份、性別而遭受到的挫折,也表現出她對於古生物研究的執著。

魚龍化石奪還混戰,面對大人也有無懼的勇氣

1812年,小鎮的海攤上,新的化石被發現,頭骨狀似鱷魚,亦類似鳥類,沒人見過。這塊怪異的化石,是瑪麗・安寧與她哥哥一起發現的。

一名穿著華貴的古物商踏上海灘,蠻橫強硬地就要把化石搬走。瑪麗急了,搶上前去嚷著,她要讓這個高貴的男人知道,這不能賣,這不是一般的鱷魚,這是人類尚未發現的事物。那男人瞅著瑪麗,告訴她根本誤解了,這只是一隻鱷魚,「這世界是有自然秩序的,孩子,妳要懂的分寸。」古物商把化石搬走,推上拍賣會。這麼大的化石,肯定可以賣個好價錢。

《尋龍少女》的敘事視角理所當然地聚焦在瑪麗身上,年紀未滿12歲的她,展現出過人的早慧,敏銳的發現化石的特異之處,並為此詳細的觀察和記錄;在化石被商人奪走之後,她說服哥哥與她一同混進拍賣會,用各種計謀嘗試將化石奪回,最終引發了一場混亂,但也引起在場的學者注意到了化石的不尋常之處。

僅16分鐘左右的片長,精準的將瑪麗如何周旋在一堆成人之間的大膽、對於生物化石的謹慎以及不同於旁人的堅持重現出來,《尋龍少女》沒有過多隱晦的伏筆、說教,生動流暢的劇情將各種矛盾與衝突靈巧的包含進主要敘事軸線。整齣電影宛如一段精緻小巧的寓言故事,場景與服裝的真實感、呈現強弱情緒的光影等技術細節,也相當細緻的處理,不見馬虎草率。

上帝不僅創造了世界,還讓世界不停運轉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南部沿海地區是上層階級的避暑勝地,許多人到當地遊憩期間,會撿拾、收藏稀有的貝殼、化石,在當時被視為一種風雅的時尚。人們當時還不知道如恐龍這類已經消失的物種,也不知道物種是會毀滅的,完全相信著上帝、造物主對於自己所創造的生命的眷顧,不會輕易讓任何生物滅亡。也因此,化石只是被視為風雅之物,沒人認真對待這些形狀奇特的石頭。

「上帝的計畫真是完美,每一個細節、每一種生物、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適得其所,各有其目的,這種自然秩序從創世之初就以存在。」《尋龍少女》中的古董商以此段話為化石拍賣會開場,表現出當時的普世價值,上帝的不可質疑、世界的其來有自,僅透過一段話就呈現人類對於未知的害怕以及愚昧。

瑪麗最終在拍賣會上找到機會,向與會者解釋這條魚龍是一種「古老卻又嶄新的生物」後,古董商暴怒地上前,近似咆哮的說:「你們相信這種褻瀆上帝的論調嗎?認為這不是魚類或鳥類,而是某種癡心妄想的海龍?是上帝造物時犯的錯誤?」 這名男人的憤怒,顯示著人類歷史中常見的價值僵化,身為古董商的身份,也喻示著資本主義、商業行為與人類文明發展的立場矛盾。

「說不定上帝不僅創造了世界,還讓世界不停運轉?」瑪麗堅定又聰慧地反問古董商,為《尋龍少女》的故事下了最為重要的註解,也道出她終其一生所努力的核心價值,這名女孩翻轉了人類對於地球生物史的認知,也展現人類最重要的本質,不論處於何種位置,都對世界保持著好奇以及謹慎,小心地面對世界的變化與日常,大膽地走向未來。

文/陳宣任
責任編輯/朱予安

《尋龍少女》公視+免費收看
第十屆國際兒童影展39部話題作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