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子》找來陳昊森、李霈瑜主演,劇情描述沈迷於AR電玩「KIDS」的張融,在電玩世界稱霸,現實世界卻是缺錢的魯蛇,不僅氣跑女友,還面臨黑道討債。這時,兩位身分不明的功夫小子現身,纏著他要找媽媽,張融心生一計,以找媽媽為名,把他們當搖錢樹,帶他們到處打擂台賺錢,當小子的身份被揭露,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改寫10年前《墨水街11號》劇本,新增商業元素求賣座
本片由朱延平監製,也是王毓琦首部執導的作品,《小子》片名令人聯想起1986年紅遍台灣大街小巷、進軍日韓及東南亞市場的《好小子》。不過朱延平表示,這部電影完全與《好小子》無關,《小子》原本叫《小子難纏》,結果拍攝差點難產,因為疫情一度停拍,改名《小子》後才一帆風順,2022年撐過疫情管控期間的艱難拍攝,又渡過漫漫後製期,終於在2024年得以上映。
《小子》故事來自10年前,當年編劇楊意尋寫了《墨水街11號》劇本給朱延平,「劇本我很喜歡,但商業元素不夠,不容易找到投資者,一直沒有拍攝。」當初故事只有陳昊森和林美秀的角色,這十年間,朱延平思考如何拍成電影,他加了遊戲及小孩子動作元素,找來金馬編劇張耀升捉刀,兩人曾合作《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故事終於成形,「但我還是不滿意,我就找王毓琦,她以前也幫我寫過劇,本身在香港幹了十幾年副導,我找她來加入編劇小組。」
沒想到王毓琦想法很多,「她什麼都跟我反著來!」朱延平稱呼她是「洋蔥導演」,因為王毓琦的加筆,讓故事有如撥洋蔥般,一層一層地反轉並揭開面紗,最後令觀眾感動落淚,朱延平乾脆延攬王毓琦擔任導演,他更豪爽大讚:「跟我以前的電影截然不同!我以前的電影,看頭就知道尾啦,以前朱延平的電影是不用大腦的電影,就是一些場面一些好笑,但這部不一樣,因為她來了就變成洋蔥電影!」
AR遊戲設定拼新鮮感,有熱炒的料不要想端龍蝦
被朱延平如此看重的導演王毓琦是台灣人,在台灣電影青黃不接的年代,她去香港發展找工作,「因為我是做副導演出身,我很清楚拍戲是怎麼一回事,確定我們資源能夠拍出什麼東西。如今觀眾胃口被養這麼大了,那我們要怎麼去拍《小子》?所以我很積極的跟朱導討論所有細節。」
像是遊戲要怎麼拍?那時AR剛推出,她建議以「AR擴充實境」元素拍攝電影中的遊戲畫面,電影中,玩家戴上特製的隱形眼鏡就能當「街頭霸王」,一來增加話題性、觀眾有新鮮感,二來也好說服資方,更重要的是實務面,「我們資源做得到,因為是真人對打,AR的話反而特效量不大。」當角色們在虛實整合的街頭對打,「就像寶可夢一樣,你旁邊有路人,那你跟角色對打的時候, 你撞到路人會怎麼樣?這個就是戲了。」
副導出身的她,深知預算及劇組能力的天花板,「我們吸引觀眾,不是讓他看『哇這個是幾千萬的特效』,好萊塢可能做一顆特效錢是我們做一整場特效的錢!所以我們拼的是新鮮感跟創意,或是跟人物性格做結合,比較不是在秀特效。當然,我們盡量做到最好,可是我們也知道,冰箱裡就是那些菜,你就做一盤很棒的熱炒,不要硬要弄個龍蝦,結果吃不下,我一直在跟朱導溝通這些東西。」
吳宗修11歲奪315面金牌基礎深厚,香港武術指導量身設計動作
除了以AR增添電影的可看性,「小孩子動作片」也經過一番討論。誠然,朱延平的商業眼光精準、有成功前例,從《天生一對》小彬彬、到《新烏龍院》郝劭文、《好小子》顏正國,都是調皮搗蛋的經典,但王毓琦最後被說服,是因為相信了這件事,「不管哪個年代,小孩子永遠喜歡看小孩子做不被允許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不會變的。現實生活裡面,他不被允許那麼調皮搗蛋、去打架,但是電影的人去做,他就會被吸引,這是我們找小孩子來『打』的真正原因。」
於是,他們找來兩位很會打的小朋友。朱延平和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熟識,兩人就到少林寺找小武僧,小武僧有三五百人,當以為要挑燈夜戰選人時,兩人一眼就看中當時四歲的釋小願。王毓琦回憶笑說:「他五官很清秀、很可愛,我和朱導說下班了下班了!」另一位吳宗修5歲就習武,11歲在國際武術各項競賽中勇奪315面金牌,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實力不同凡響。
朱延平談到:「他們都很會打!台上一秒鐘、台下十年功,那就是他們的功底,光站在那邊氣場是演不出來的,只是要透過動作設計,把動作設計得更好看。」為此,他找來香港動作指導馬玉成,兩人曾合作《新烏龍院》,「他就是捧紅釋小龍的第一功臣。我監製不是白做的哈哈,這輩子的人脈都用在這個戲上面!」
開拍第二週將家長請離片場,小孩演戲需要放鬆
王毓琦解釋,目前台、韓動作片的主流是「拳拳到肉」,但拍小朋友不可能拳拳到肉,而且很多動作要用飛的,一定要吊鋼絲,一定是走港式的武俠片風格。朱延平大笑說:「小孩子哪有那個拳!港式的武打武俠片,鏡頭分很細,這麼多人在空中飛的話,鋼絲要幾十條,台灣可能沒有人會拍這種東西,所以一定要找他,武打剛好也適合遊戲。」
2022年拍電影時,釋小願和吳宗修一個6歲、一個10歲,雖然有功夫底子,但他們有輕微的懼高症,一個月前就練習吊鋼絲,好在很快就習慣,倒吊也沒問題。陳昊森也和他們一起受訓吊鋼絲,但王毓琦笑說,陳昊森自信心差點受創,「他覺得,自己要有大哥哥的樣子,但吊鋼絲訓練後,他發現自己全身痠痛像老人,小孩子一來他就哇哇,有武打底子飛得好好看!甘拜下風。」
拍童星的戲,監製朱延平是高手,王毓琦也從朱延平身上學到很多。她分享,他拍片很有效率,拍《小子》時甚至出現好幾次週休二日的福利,休息不只能充電,對於拍小孩子的戲,休息更重要,「這兩個小孩子是武術天才,但他們不是演員天才,所以他們很需要現場輕鬆、快樂的氛圍,讓他們去展現小孩的可愛。朱導這種拍戲節奏,就會幫到這件事情。」
而要維持快樂的氛圍,爸媽最好就不要現身,她笑說:「每次喊卡,一般演員會看導演,但這兩個小孩子不看導演,反而看自己父母,父母遠遠的眼光很嚴厲,搞得小孩很緊張,他們就不可愛了。」於是開拍第二週,導演請家長不要到現場,「自從家長不來後,這兩個小孩就放開了,每天都好像是來兒童遊樂園玩,他們在戲裡面,就會變得很活潑可愛。」
朱延平談陳昊森:一個還沒成為巨星,卻最有機會成為巨星的人
朱延平和王毓琦都認為,《小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陳昊森、吳宗修和釋小願之間的真實情感。王毓琦坦言,「昊森的角色是一個受過傷、不敢愛的人,但他從兩個小孩身上感覺到被愛,他成為一個可以去愛別人的人。所以,我一開始最擔心的,就是情感層面會出不來。兩個小孩是武打出身,他們對表演是一張白紙,後來就盡量讓小孩知道,你們不會演戲沒關係,就保持小孩的純真跟可愛就好,然後讓他們跟昊森在現場培養出真實的情感。」陳昊森不負眾望,戲裡戲外,他總是把兩個小孩抱在身上,他們一個38公斤、一個30公斤,也不以為苦,一直跟兩人互動玩耍,三人感情要好,殺青那天還在化妝間大哭。
陳昊森身為男主角,戲份比兩位小子還重。朱延平看完電影《刻在你心裡的名字》,對他印象深刻,「他是我目前看過台灣小生裡面,最有機會成為巨星的,一個還沒成為巨星的人。」
很多巨星尚未大紅大紫之前,都拍過朱延平的戲,他深知巨星養成的脈絡,「像金城武,他從小跟著我拍,四小天王裡面他最弱、他最便宜,那時小旋風林志穎是第一名,吳奇隆也厲害。四小天王金城武年紀最小,可是他臉看起來最成熟,但那時流行可愛,他就輸了嘛,可是我看到他的魅力,十幾歲的時候他吃虧,到了二十多歲、三十歲的時候,他就厲害了,帥到翻過去!」他認為,陳昊森就有這樣的潛力,「每一個巨星都在等一部電影,金城武等到《重慶森林》,一夜之間變成巨星,那昊森是哪一部?不知道,我希望是《小子》。」
《好小子》情懷回憶殺,從服裝到主題曲都有彩蛋
《小子》雖然故事與《好小子》無關,但仍放了一些致敬元素,例如兩個功夫小子穿的乞丐裝、三人在茶園前尿尿,找來譚艾珍演奶奶一角,還找陶喆翻唱同名主題曲:當「好小子~好小子,他們把我叫」的音樂一出,更是掀起六、七年級的回憶殺。這首歌當年是陶大偉作詞作曲,陶喆改編加Rap翻唱,是致敬也是父子傳承。《小子》賣著《好小子》的情懷,觀眾可能帶著看《好小子》的期待,看到不屬於《好小子》的情節,故事踩在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
朱延平對此則說,《小子》最初就是從《墨水街11號》衍生而來,根本沒想到延續《好小子》,「但是我覺得,每部戲都有它的命,你有時候很用力就拍不好,但有時候不經意,它好東西一直出來, 我覺得這部戲就是有這個命。你說我們有沒有刻意?沒有,就覺得加一個遊戲可能多一點賣錢的元素,小孩子加進來是不是好一點?從楊意尋、張耀升、王毓琦到我,都有大家的想法,它就莫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你說是誰決定當初要怎麼走?沒有,大家都控制不了,我覺得這個戲的命格就是如此。」
他今年73歲,一生拍過100多部電影,《小子》是他繼《大尾鱸鰻》後再監製的電影,不論當導演或監製,他只堅持一件事:「我們要拍不一樣。我從開始做電影,我相信不一樣就是賣錢的利器。」他細數自己過去「不一樣」的事蹟:當二秦二林不拍他的戲,他就找最普通的許不了,開創「醜男配美女」的新時代,當他找不到李連杰、成龍拍動作片,他就拍《好小子》,小孩子的功夫一樣開創了新局面。
「現在國片沒有《小子》這種題材,完全是新的,至少有新鮮感嘛!如果你做的不錯,它就是帶領風潮,如果成功的話,它就會是另外一種片型的開始。所以我覺得,不一樣就是成功,《小子》就是一部不一樣的電影,我願意投資當最大股東,願意下來做監製,我保持我一貫做電影的概念,不一樣,它跟我以前的電影也不一樣,它就是一個翻新。」被譽為台灣最會拍商業電影的朱延平,這次攜手新導演再度挑戰不一樣的題材,不管在票房上是否能創造新的奇蹟,這也是他秉持「傳承」的精神,將這份電影人的理念,持續用作品傳遞。
採訪撰文/許容榕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