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大飯店》第二集中段,主角文欽(張耀仁飾)借到錢後,搭著仁煌(蔡昌憲飾)的摩托車急於趕回家還債,誰知半途車子忽然故障,文欽只好下車徒步往家的方向狂奔;此時畫面一切換,前一秒文欽還在樹林中奔跑,下一秒他卻被捕入獄、雙腳鎖著腳鐐在獄中被毒打,搭配背景時而低沉時而尖銳的弦樂,讓整個氛圍都緊張了起來。

而穿插其中的監獄劇情,在文欽被揍倒在地還被剪頭髮威脅後,畫面再度切回文欽家門口,阿德(黃迪揚飾)倚在門邊無奈看著文欽父親(謝銘祐飾)正要蓋下印章拿地契還債,文欽的身影恰好從遠處出現,「我本來在觀眾看到文欽拿著錢慢動作往家裡跑的時候,就要把音樂轉成溫暖的調性,可是剪接師建議等文欽的手碰到門的那一刻再下音樂,後來我也做了這樣的調整。」擔任《鹽水大飯店》配樂的沛沛(李沛芩)解釋道,雖然在劇情中只是短短幾秒的差異,但當文欽的雙手扎扎實實扶在門上,一顆圓潤的鋼琴音也在這時同步響起,配樂開始變得溫暖平順,因為不論是畫面還是音樂,都代表著文欽已經跑回到終點,家中總算不用拿地抵債。

《鹽水大飯店》劇照

在這幾分鐘裡,觀眾先是提心吊膽,後來才放下心中大石,這番的心情起伏,原來不僅僅是導演、演員在劇情中發揮的表演功力,還有著沛沛精準掌握配樂的助攻。

以弦樂作為主軸,可以激昂澎湃也可以溫柔有情

《鹽水大飯店》是沛沛首部參與的影集配樂,過往與導演鄭文堂先是師生關係,後來又有過數次合作經驗,影集前置期鄭文堂捎來詢問,看過劇本的沛沛欣然點頭接下這份挑戰。還記得當初讀完劇本,沛沛對於配樂的雛形架構已有想像,一方面故事呈現的政治與愛情都相當浪漫,另一方面劇中的重頭戲是美麗島遊行的大場面,她直覺聯想到要以「弦樂」作為配樂的主軸進行創作。

台、韓、匈三國連線遠端進行弦樂錄音

「遊行有很多群眾,我想要在音樂上做出厚度來搭配,弦樂是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有很多樂手同時演奏,再加上疊軌就能創造出浩大聲勢。」在抓準弦樂的基調後,沛沛也以此開始發展幾個主要人物的配樂旋律。

遊行有很多群眾,要在音樂上做出厚度來搭配,弦樂是很好的選擇

比如與阿嬤相依為命、個性較衝的阿德,在角色配樂的創作上,是以「電吉他」作為主要樂器,而文欽的代表樂器,則是「大提琴」。「吉他也是屬於弦樂器的一種,因為劇裡阿德有很多兇狠的時刻,電吉他的破音(overdrive)可以製造pháinn(『歹』的台語發音,指壞的、不好的)的效果,但電吉他純開殘響(reverb)可以很溫暖,因為阿德也有跟阿嬤相處、跟兄弟相處的情感層面。至於文欽的部分,他雖然有堅強的一面,但也會因為沒人懂他所以感到孤單,我覺得大提琴獨奏的聲線就很適合做這樣的表現。」一邊閱讀劇本的同時,沛沛就開始思考怎麼替角色搭配樂器,好讓音樂也能展現每個人物的特質。

畫好人物關係圖和劇情對照表格,用「顏色」來搭配旋律

替《鹽水大飯店》這樣的時代劇製作配樂,每個角色、每條劇情線都不能搞混。沛沛邊說邊打開電腦,秀出自行繪製的人物、劇情關係圖,圖中主要角色的頭像都各自延伸出不同顏色的線條。

像是文欽跟家人、兄弟間有關係、跟中油、監獄、美麗島雜誌社等地點有劇情連結,所以文欽與這幾個角色和事件之間,就標註著同一個顏色的線條,同一個顏色會是同一條旋律,例如當劇情同時出現與文欽相關的元素時,配樂就會搭配屬於文欽這個角色的旋律。如果像美麗島遊行的大場面,除了以弦樂合奏作為基底來代表上街群眾,細心注意也會發現配樂裡出現電吉他的演奏,「電吉他出來的時候,就是進到阿德的那條線。所以如果是A跟B兩個角色或事件產生變化,在配樂創作上我就會使用A加B的音樂元素」沛沛說,音樂也能說故事,同樣可以帶出劇情走向。

人物關係 X 旋律動機整理

沛沛為配樂做的功課不僅如此,她又打開另外一份表格檔案,表格中依據《鹽水大飯店》第一集的劇情走向,沛沛逐一標上不同色塊,這裡的顏色對應的,是她在人物劇情關係圖替每個角色抓出來的線條顏色,兩相對照好讓她可以判斷旋律的選擇與使用比例。她也在表格中列出這一集劇情中不同片段的「張力設計」,好讓配樂可以搭著戲的氛圍做緊張或鬆弛的變化。

搭著畫面「對點做」,劇情向前推進就必須換配樂

在圖表的輔助下,沛沛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拿到每集的定剪版本後,才開始進入實際的音樂編寫,當然在這之前她已與鄭文堂針對劇情有過多次討論,目的是為了抓準不同場次的戲份所要呈現的重點,「畢竟音樂很主觀,可能在劇本上是媽媽跟文欽之間的戲份,我就得要跟導演確定這場戲是以誰的立場在說話,才能決定要下媽媽還是文欽的旋律。」沛沛也說,鄭文堂給她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並不會事先提出明確的音樂參考,都是在寫完配樂的曲子後,兩人才會討論音樂上的細節。

「所以我拿到剪接給的影片檔案,音樂部分完全是空白的,我就是『對點做』。」沛沛細細解釋,「對點做」指的是搭著畫面來寫音樂,例如對著角色的腳步節奏來定音樂節拍或下音樂的時間點,像是先前提到文欽借完錢跑回家後,在摸到門的那一刻才下溫暖的音樂,就是這麼一回事,但這也是製作《鹽水大飯店》配樂相當費時費力之處。

左起大提琴手楊子頤、豎笛手黃若恩、配樂作曲李沛芩、錄音師謝豐澤

沛沛說,過往台灣電視劇常見的配樂做法,是購入一整個音效庫後,會有「貼片師」這號人物,負責從音效庫裡選出音樂剪入影片中,近幾年則有一些戲劇會找來作曲家,一口氣創作十幾二十首曲子,分別代表俏皮、緊張、浪漫等等很功能性的旋律,同樣再由貼片師把這些曲子放入劇中性質相符的片段。

「但即使是後者,寫音樂的時候也不會知道戲的內容是什麼。」曾經也有人問過沛沛,為何不考慮寫完《鹽水大飯店》前兩三集的音樂後,後面的集數就直接挪用這些曲子作為配樂就好?「因為劇情是一直往前走的啊,總不可能到美麗島遊行的時候,還剪前面的快樂音樂來用啊!」相較於電影,電視劇的變動性較大,沛沛知道對點做音樂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方式,但這卻是她的堅持。

《鹽水大飯店》配樂於阿公家進行日本歌謠曲錄製

入戲的時候,根本不會注意到配樂

從前置期的討論,到拍攝後拿到定剪影片進行音樂創作、錄音等,一年多的配樂工作期,不難感受出沛沛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所以一聊起背後的點點滴滴,她總有分享不完的話題。

好奇問她在這麼多細節都煞費苦心,會希望觀眾可以怎麼在看戲時注意到配樂的用心?她以不容質疑的語氣給出回應:「我不會希望大家注意到配樂,我的意思是,當你很入戲的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現在有音樂進來。」沛沛堅信,好的配樂其實要與劇情自然貼合,除了一些特殊的需要得讓音樂刻意出現外,當觀眾突兀地意識到音樂,反而容易出戲。

這又得說到沛沛在配樂上另一個細心之處,在知道《鹽水大飯店》收錄兩首孫淑媚的歌曲作為主題曲後,她也拿到兩首歌曲的分軌,在每一集片尾要播放主題曲時,重新設計銜接的段落,有些集數是重新編曲,以弦樂另外錄製主題曲旋律,有些集數則是先保留歌曲中的樂器,再銜接到孫淑媚的歌聲,連進歌的時間點都會和片尾劇情做搭配。

《鹽水大飯店》收錄兩首孫淑媚的歌曲作為主題曲

「如果真的有什麼想跟觀眾說的話,就是每集前面大概20秒左右的片頭,希望大家不要跳過。」訪談的最後,沛沛忽然想起這件事,她說八集《鹽水大飯店》的片頭是以動畫呈現,不僅每集片頭都不同,她也針對動畫內容替每一集的主題旋律〈橋頭青年合作社〉做了八個版本的編曲。

《鹽水大飯店》的片頭是以動畫呈現,僅每集片頭都不同

從每集片頭、劇情中的高潮迭起,到片尾主題曲的出現,戲裡每一個出現音樂的時刻,作為配樂的沛沛都沒有放過任何一點細節,「所以當很多角色在說話的時候,我就不太會下音樂,當他們沒有台詞的時候,出現的音樂其實就是在呈現整體氛圍或是角色內心戲。」在沛沛眼中,配樂也是演員之一,和其他角色共演劇情,一起成就《鹽水大飯店》這部帶給人反思與溫暖的時代劇。

採訪撰文/田育志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

延伸收看:

《鹽水大飯店》公視+線上看!

延伸閱讀:

「鹽水大飯店」命名有洋蔥!農運先驅戴振耀獄中吞鹽水拌飯苦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