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金錢,就能得到麵包。付出稅金,就能得到權利。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報酬。那麼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暸解世上的一切?」對於身處於過度便利的現代社會之人,這項問題只要有網路,動動手指、打打鍵盤、活用AI人工智慧便得找到解答,但動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卻透過百年前思想被限制、被箝制的架空時代,來闡述在知性與暴力的夾縫中萌生出的生命意義。古典得有些偏執,卻深深觸動人心。
從標題到內容,富含多重意義的哲學式作品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以下簡稱為《地。》)為日本漫畫家魚豊於2020年至2022年連載的漫畫作品,並在2024年改編為動畫。故事舞台為15世紀時的P國,在這裡,C教的天動說(又稱地心說)是解釋天體運動的唯一真理,凡事質疑這項說法、提出其他解釋的人,都會被視為異端,輕則受到拷問,再犯便上火刑。聰慧的天才少年拉斐爾準備要跳級上大學了,打算進修最有權威的神學,卻在因緣際會下被「前」異端學者赫伯特所觸動,被激起了對天文學的熱情與求知的慾望,在理性與感動、生存與傳承的拉扯中,試圖做出「正確」的選擇。
該作品獲得了2021年《漫畫大賞》第2名、《這本漫畫真厲害!2022》男性部門第2名、第26屆手塚治虫文化獎漫畫大賞等獎項,不是沒有原因。作品的題材雖偏嚴肅,但在緊扣哲學的思辨之餘,細膩鋪陳出扣人心弦的劇情與角色。原文標題的「チ」(chi)其實和日語中大地的「地」、血液的「血」和知識的「知」發音相同,這三重意義之外,句點「。」不僅象徵地球的形狀,也代表著語句的停止,不過標誌設計上加入了軌道的痕跡,則又暗示了「停止的事物開始運動」這一深刻寓意,在在顯示出作品想要傳遞的訊息富含層次。
三島由紀夫對魚豊影響至深,鍾情思考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這份哲學色彩也源自於作者魚豊的經驗。他在高中時便對哲學與倫理主題產生興趣,並曾在大學就讀哲學系,除了尼采、康德、18世紀左右的德國觀念之外,三島由紀夫與其著作也對他影響甚深,作品亦盡全力表達了他深深被吸引的哲學主題,探討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死。魚豊尋找合適創作的題材時,便發現「地動說」十分契合。
魚豊在收錄於另一部作品《100公尺》的訪談中提到(註:《地。》的創作靈感在《100公尺》連載時便已萌生),地動說牽涉到了「哥白尼革命」、「典範轉移」等詞彙,「是世界與人類的關係性反轉的瞬間,應該有最強烈的中心思想」,而在研究地動說歷史的過程中,他也發現該學說本身就充滿許多誤解與理解的謬誤,在創作的層面上,也充滿了有意思的要素,「讓人覺得接下來非畫不可」。這份探討也讓使《地。》超越了單純的歷史改編劇,成為一部關於人類認知與信念的哲學寓言。
感動大概會比壽命的長度還要重要吧
雖言稱寓言,但魚豊在創作時堅持著三項重要原則:不讓角色使用特定身分的說話方式、角色不輕易流淚、肯定好奇心與上進心。這些原則源於他對「真實感」的追求。透過普通的說話方式,不僅能讓語感更貼近現實,也能讓讀者更易於接收訊息。淡然的情感表現則是希望維持適當的情感溫度,不過度渲染才更能將角色們內心的燃燒傳達給讀者。而求知欲、探索心既作為《地。》的重點主題,則是作者想表達好奇心是向所有人敞開的、每個人都有追求知識的可能,之所以讓推動地動說的主要角色們來自不同的階級、種族、年齡和性別,也是這項原因。回顧故事初期那句「感動大概會比壽命的長度還要重要吧」的告白,眾多人超越時代的思考、在不同時空中的共同努力,展現了知識革新並非一蹴而就,過程中伴隨的衝突、犧牲、痛苦與失落,也得以獲得安慰。
回顧魚豊的創作生涯,他投稿的第一部作品其實是搞笑漫畫。不過,在一次訪談裡,他被問及從過去作品延續至今的創作要素為何時,他的回答是:「認真思考在別人眼裡『無所謂』的事」。魚豊也提到,即使是須臾片刻,但只要有過「因為喜歡才做」的瞬間,人生就是幸福的,他想將這一瞬間放在聚光燈下,並把它畫出來,將剎那透過畫筆、得以存在於「頁面」之中,化為永恆。
魚豊筆下的這份瞬間,在2024年秋季化為動畫中的影格,原作者本身也充滿期待,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魚豊也特別提到戰鬥場面的演出,以及角色的細微表情變化、場景轉換等細節,都是他關注的焦點。這次的動畫改編有許多「可惜之處」,作畫風格上也很難傳達出原作帶股抑鬱的氣氛,為了維持動畫的明快節奏,也很難像漫畫的畫格那樣傳遞留白的空氣感,不過聲音的表現卻倒是很讓人期待。
聲音的描繪是一大看點,《聲之形》牛尾憲輔操刀音樂呈現細節
在動畫製作過程中,魚豊便有特別要求要請作曲人牛尾憲輔擔任配樂。牛尾憲輔過去在《聲之形》、《乒乓》等作品中,都展現了其細緻獨特的創作手法,例如《聲之形》因為是關於聽障者的故事,因此他曾透過把錄音機放進鋼琴裡來模擬助聽器的效果,這件事讓魚豊印象深刻,也在心裡想著若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要改編,音樂便希望由牛尾憲輔來操刀,而這個心願也在這次如願以償。
為角色們賦予靈魂的「聲優」,一直都是在看動畫時值得關注的重點,而這次在《地。》中詮釋異端審問官諾瓦克的津田健次郎也非常值得一提。津田健次郎過去在電視節目中便曾提及自己非常推薦《地。》這部作品,且尤其喜愛諾瓦克這個角色,更當場在節目中詮釋了一段劇情,也在2022年漫畫完結之際,與魚豊進行過對談。不僅成熟富有磁性、慵懶中帶點狡猾感的聲線十分貼近諾瓦克,津田也精確地解讀過這個角色,認為諾瓦克不同於刻板印象中的反派角色:對於「惡」的存在,往往會因視角不同而改變,但諾瓦克卻根本不覺得自己是惡人,這點也恰巧符合魚豊想要描繪的「沒有自覺的『惡』」這項主題,在對談中大受作者的讚賞與肯定。事隔兩年,緣分持續延續,讓津田健次郎如願獲得這個角色,也為作品大大增色。
地球永不停歇的運動,一如時代的進步不斷前進,在充斥著資訊爆炸與價值混沌的時代,透過《地。》的劇情,重新回歸古典之中對於知識、信仰、生命意義等永恆命題的深入思考,與其說闡述科學革命的進程,更是一部探討人類如何在認知侷限中突破自我的哲學思辨,通過精心設計的敘事結構、深刻的人物刻畫,以及動畫化後加入的聲音與動態表現,將一部巨大的主題轉化為打動人心的篇章,哪怕在都市光害的環境中,我們只能瞇起眼睛,才能發現星空有多美麗,但好險只要願意抬起頭望向天際,它們就會在那裡。
文/陳怡秀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