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音樂節目中,公視《音樂萬萬歲》是其中的老牌長青節目,2009年第一季播出至今,一共播出5季、歷經13個年頭。「公視跟其他台不一樣,要有一點使命感。」在59歲的製作人張硯田看來,節目開播的時候,離華語流行歌曲的黃金年代80、90年代已遠,唱片公司的力量大不如前,他想在公視做一個比較專業的音樂節目,推薦華語流行歌曲,讓這些好歌再次發光、被聽見。

細數《音樂萬萬歲》每一季主持人的更迭、風格轉換和內容調整,代表了當時節目面臨的路線之爭,及所有長青節目面臨的終極拷問:音樂節目是要偏音樂一點、還是綜藝一些?找不到大咖歌手錄影怎麼辦?要守護既有的忠實老觀眾就好,還是要觸及年輕族群?

音樂多一點?還是娛樂多一點?

《音樂萬萬歲》以一貫之的特色,就是「唱歌加訪問」形式,攤開五季的主持人,音樂性及綜藝感的主持人,或搭擋或交替出現。第一季主持人是黃韻玲和康康,就是一個音樂為主、綜藝為輔的搭配,張硯田認為,當年有音樂專業、又有主持經驗的人選,大概只有她。

第二季就面臨路線之爭,當時認為節目應該偏綜藝一些,所以主持人找來徐乃麟,但要主持音樂節目,徐乃麟也沒把握,為了讓他放心,製作單位找來唱片線資深記者王祖壽當固定來賓,他負責主持串場,音樂請王祖壽來說故事。

在歷經路線選擇後,第三季更往音樂性靠攏,團隊找黃韻玲回鍋主持,張硯田說,縱使一首歌已經被講過千百萬次,她仍會提出沒聽過的觀點,而另一個搭配的主持人,找來更能唱的林俊逸,「他對台灣流行歌曲如數家珍,很早參加各種比賽,什麼歌都能唱!」

「第四號作品」的嘗試,讓新生代翻唱老歌

《音樂萬萬歲第四號作品》由充滿知性魅力的廣播人馬世芳當主持人,那一年樂團編制擴大,「純粹就音樂節目來說,現場有管弦樂團、搖滾樂團,這幾十年來最頂尖的樂手菁英都在這裡,唱小巨蛋都沒有這個規格。」張硯田自豪的說。

但張硯田也坦言,現在看電視的幾乎沒有年輕人,於是他廣邀年輕一輩的創作者參加,像是J.Sheon、Leo王、Karencici、9m88 等近年崛起的新生代面孔曝光,他們除了演唱自己的新歌,也挑戰老歌新唱,於是有李英宏翻唱鳳飛飛1984年〈夏的季節〉、Leo王唱薛岳1990年〈如果還有明天〉、J.Sheon唱麥可傑克森的〈The Way You Make Me Feel〉,為老歌帶來不同風貌。「歌曲一定要夠好聽,我會喜歡,我認為稍微有點年紀的觀眾,如果要接受新歌,旋律不可少。」

投觀眾所好經營老歌,還是向年輕人靠攏?

《音樂萬萬歲》走到了第五季,張硯田認為,「做老歌還是可以的,我還是很愛,台灣華語流行歌的黃金年代,一年52週滾石出6、70張唱片的時代,歌多到唱不完。」然而回顧「第四號作品」,新生代展露頭角的那兩集,雖有新意,但整體來說很突兀,是時候再跨出一步,打破舊有節目架構,往年輕族群靠攏一點。

對於節目再設計,張硯田強調:「我們不丟掉原本的觀眾,也想把新的觀眾帶進來。」新一季的節目架構要兼容老歌新歌,就要打破界線,張硯田想到2019年的公視賀歲音樂劇《追夢Do Re Mi》,用說故事的形式,讓角色們唱出那些經典好歌,但做音樂劇太燒錢耗時,他又想到《閃亮的年代》主持人陶傳正、馬世芳「老少配」的火花,《音樂萬萬歲》第五季也想以雙主持的形式「說故事」,於是《姐妹們的音樂萬萬歲》誕生了。

為了兼顧年齡層更廣的收視族群,《姐妹們的音樂萬萬歲》的製作單位找來相差18歲的曾寶儀、Lulu黃路梓茵搭擋主持。張硯田分析:「Lulu主持很精彩,我那時還不知道她有出唱片,聽了覺得還不錯。寶儀也出過唱片,曾經做過《公視藝文大道》,風評是非常認真,來賓底子不同,她也都摸得很透,觀眾反應很好。」節目採閨蜜聊心事的形式,每一集有指定話題,主持人和來賓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情,並用他們的故事帶出那一首有共鳴的歌曲,讓她們在節目中,自然而然唱出那首老歌或新歌。

對於音樂節目在這個時代的意義是什麼?張硯田認為,電視還是娛樂為主。「現在音樂節目有幾個走向,娛樂有分程度,友台做Daily的、有點綜藝性的音樂節目,每天我高高興興回顧年輕時候聽到的歌,偶爾有一些年輕人的歌,這是一個方向。」畢竟電視不是看演唱會花大錢,電視是平價娛樂,隨時開電視,想看就看。澎哥他們跑到廟口,是廟口鄉下這一群老先生老太太會喜歡看的節目,也是一種類型。我們做的,是希望有一點精緻感,有一點使命感,一些知識性、能夠喚醒回憶的的音樂節目。

電視也是分眾,某一類型的人喜歡某一類型的音樂節目,就看電視台選擇的觀眾是誰。

編按:這裡的「Daily」指的是帶狀節目,通常播出時間為週間星期一至五或每週播出數天固定時段之節目。

文/許容榕
責任編輯/張毓茹

《姐妹們的音樂萬萬歲》公視+線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