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窮大的數列允許任何數項的出現。」波赫士的小說《沙之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切中了導演徐麗雯、編劇馬千代、費工怡對宇宙及命運的看法。「因果的現象,在一定的範圍內好像可以預測,可以用數學建模、用貝氏定理計算出來。可是在無窮大的宇宙中,任何事情本來就是可以發生的。」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系列《沙之書》徐麗雯本身是波赫士的書迷,她將其文學意象巧妙的與本片關聯映照:「我覺得每個人在大數據裡面,或者是個體的命運在集體的命運裡面,他都像一層細細的沙子,是不間斷的流動、不會停下來的。而且沙子是僅次於水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存在,他不會再變得更小。它就是一個很適合在這個地球上移動的物質。」

劇中也在外遇劇情發生後,兩位女主角的日常生活物件也開始出現一些沙,例如當主角佑潔決定結束關係時,她每跨出一步,也掉出一些沙,就像是關係中的那些雜質、變因,像是心境中的那些變化。心,無法預測。

不管到哪個時代,人都還是相信命運

《沙之書》透過各種精巧的符碼,探討了命運與婚姻的種種。命運是無窮無盡的沙,看似有形,卻不可捉摸。婚姻像是沒有保護措施的雙人抱石,要兩人默契搭配,還要小心不能重心不穩,不然就會雙雙跌落。徐麗雯與馬千代提到,情感關係需要用最原本的樣子去看待,她們希望讓無論是否在婚姻階段的觀眾,都可以對這部片有興趣。

馬千代說,自己是在YouTube聽到老歌〈油麻菜籽〉,讓她想到古時人們認為婚姻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結婚就是二次投胎一般,婚姻的一切都是命運,都可以忍耐。老一輩也還是會在婚前合八字,看兩人是不是適合。現代人雖然沒有這種枷鎖了,婚姻不適合都還是可以離開,但是否現代人不相信命運了呢?實際上算塔羅、看星座的,永遠問感情比問事業的多。

她有許多編劇前輩也非常懂命理,馬千代就設想有沒有一種東西,將各種命理占卜準的地方整合起來,就可以提供人更準確的預測。她想到的就是貝氏定理來計算事件的機率,用大數據來計算,是否有可能變成婚姻指南、命運指南。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指南,在婚姻遇到困難挫折時,會讓我們更容易解決問題嗎?能更幸福嗎?於是在《沙之書》中,一款能夠為人預測未來、趨吉避凶的軟體「BOB」就出現了,也就此成為劇中角色命運的引信。

泡咖啡就是靈魂伴侶,做便當只能當糟糠妻?

劇中的三個女子,不論是面對命運這本不可捉摸的沙之書,還是面對可預測命運的BOB程式,心態都各自產生了變化。佑潔恐懼命理師父親的預言,而選擇拒絕去聽。宣宣看起來會相信,但其實相信的是大數據與科技的計算。而Aasta則是自由的,她跟隨的是自己內心的指引。但在生活的激盪發生時,她們之間產生了一個交叉點,相信的人可以第一個放棄。而不相信的人,又從深信,最後轉為了放棄。

劇中,佑潔認為Aasta是自己尋覓多時的靈魂伴侶,但面對宣宣質問,難道泡咖啡是靈魂伴侶,每天做便當的就不是嗎?她無言以對。

徐麗雯說,就像咖啡可喝可不喝,但可以待在精美浪漫的店面裡,沉浸在精神的享受。便當雖然不可或缺,卻只關乎日常。「其實大家對靈魂伴侶的解釋不同。有人說,靈魂伴侶是愛情的關係,有人說,靈魂伴侶也可能是合作的關係。」馬千代則觀察到:「談論靈魂伴侶可能會帶來一個迷思,讓我們會想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單身的或許可以尋找,如果已經是有伴的呢?這也可能為關係帶來一些衝擊,會不會在婚姻遇到挫折時,開始懷疑另一半到底是不是我的靈魂伴侶?它是一個弔詭的名詞,這到底是一個尋找真愛的嚮往?還是一個煽動呢?」

婚姻裡的一切都是練習

《沙之書》的最後,兩人在家和女兒開心地做便當,曾經受傷的關係似乎找到了個平衡點,馬千代說,關係需要恢復原樣嗎?如果原來的樣子,就是兩人之間有存在問題,才會導致危機出現時失去抵禦的能力,那麼原先的樣子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樣子。經歷過考驗和傷害以後,如果兩人還願意在一起走下去,捨不得放下曾經共同經歷過的,還在乎對方、愛對方,那麼這就是新的起點,要從這個節點往前看,不是回到過去,兩人要一起走過恐懼的那一關。

「我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要結婚,但是一旦選擇婚姻的話,婚姻就是一個照見彼此內心的體驗。可能會出現不安全感、不滿足感,恐懼、貪婪的慾望會跑出來。但如果你們共同經歷了這個過程,就可能在這個領域上成長。宣宣和佑潔就是共同經歷了內心恐懼風暴的這一關。」

關於婚姻這旅程,隨著時間過去,也產生了積累,正如最後佑潔說的,一切都可以練習,「我覺得我們都需要練習,就算我們很害怕,但害怕也是一個過程。」徐麗雯說著。

結婚的人還可以找靈魂伴侶嗎?《沙之書》公視+線上看!

採訪撰文/張雅淳
責任編輯/朱予安
核稿編輯/李羏